|
在書籍《清雜記》中曾經(jīng)記載過清代才女的一則故事,通過對對聯(lián)的方式找到了如意郎君。 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水鄉(xiāng)有一大戶文姓人家,文家世代經(jīng)商,旗下?lián)碛猩啼仈?shù)十間,良田數(shù)百畝,積累下來無數(shù)的財富。 文老爺只有女兒文嬌一個千金,從小對她極為呵護,當成掌上明珠。 ![]() 文嬌自幼喜歡詩詞,父親便請了當?shù)刈詈玫慕虝壬鷣斫趟R文斷字。 聰明伶俐的文嬌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吟詩作對信手拈來,再加上天生麗質(zhì),很快她在當?shù)爻蔀槿吮M皆知的才女。 有一次,一個和尚來家里化緣,天色已晚和尚還沒有離去的意思,文嬌問道“大和尚,月明禪門,還不速歸”,意思是你到時間該離開了。 和尚微微一笑,對她說“我這兒有個上聯(lián),你如果能對得上,我馬上就走”。 文嬌聽完笑了,覺得這位和尚很有意思,一口答應(yīng)。 ![]() 和尚說道“一女孤眠,橫豎三只毛眼”。 作為未出嫁的姑娘,文嬌知道這是和尚故意為難她,對子講的是男女之事,一般女子就裝作不會也就過去了,但性格剛烈的文嬌卻不罷休,她紅著臉,咬了咬牙,回道“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和尚看到文嬌不僅對上了,而且很有膽量,只好站起身來施了一個佛禮,道了一聲罪過便轉(zhuǎn)身離開了。 文嬌自小滿腹經(jīng)綸,可惜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她無法參加科舉考試,更不能入朝為官,擺在她們面前的便是找一個好人家盡快出嫁,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 對于才女文嬌來說,她早已經(jīng)看淡了權(quán)貴名利,畢竟自己家已經(jīng)富甲一方,對錢財沒有任何渴望,唯一讓她牽腸掛肚的就是不想草草嫁人,希望找一個情投意合,能與她學(xué)識相匹配的夫君。 俗話說:魚找魚,蝦找蝦。在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那個心意相通的人,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既考驗學(xué)識,又能鑒別出人品呢? 眼看到了出嫁的年紀,文嬌決定采用簡單有效的方式,那就是通過比武招親挑選如意郎君。 ![]() 所謂比武招親,就是通過對對聯(lián)的方式考察才子們的文化功底,這不僅考察他們的文化功底,還有應(yīng)變力,智力,觀察力和記憶力等等能力。 上聯(lián)由文嬌出,下聯(lián)由各位才子作答,從作答成功的才子中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出來,成為文嬌未來的丈夫。 對于女兒的想法,文嬌父親非常開明,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本文嬌對挑選配偶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可父親卻對女兒的想法極為支持,即使再多權(quán)貴者上門提親,文父也一概拒絕。 對聯(lián)與詩歌是一對孿生兄弟,對對聯(lián)沒有詩歌在音律、格調(diào)、平仄上的諸多限制,因此給作答者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 在唐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經(jīng)被一個女子迷得神魂顛倒,她就是當時青樓的花魁蘇媚兒。 蘇媚兒美貌傾國傾城,可她并不是一個花瓶,她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是遠近聞名的才女。 蘇媚兒與唐伯虎交往許久,兩人經(jīng)常互相出對聯(lián),這天,蘇媚兒想刁難一下唐伯虎,故意給他出了一道對聯(lián)兒。 ![]() 在紙上,蘇媚兒寫下了上聯(lián)“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這是一版改進的“拆字聯(lián)”,“六木”合在一起就是“森森”,后面帶著六種樹木,松柏,梧桐,楊柳,偏旁皆為木字旁。 要想對出下聯(lián),首先要想好下聯(lián)的第1個字,可是非常有難度,上聯(lián)首次為六,下聯(lián)就不能用六了。 才高八斗的唐伯虎看完上聯(lián)之后思考片刻,舉手寫下了下聯(lián)“四水沝沝,江河湖海泉澤。 蘇媚兒看完下聯(lián),連連地搖頭,她以為唐伯虎對錯了。泉水并沒有“水”字旁,可當她再仔細瞅瞅唐伯虎寫出的下聯(lián),似乎有另有所指。 “四水”合在一起是“沝沝”,這沒有什么問題,沝沝符合拆字的結(jié)構(gòu),也與六木森森上下回應(yīng),“水”對“木”非常的貼切。 江河湖海泉澤咋一看仿佛出現(xiàn)了錯誤,因為有5個三點水和一個水字,既不呼應(yīng)上面的四水,也不呼應(yīng)上聯(lián)的松柏梧桐楊柳。 可從另一個角度看,蘇媚兒卻發(fā)現(xiàn)下聯(lián)的精妙,江河湖海是一種慣用的說法,對應(yīng)著前面的四水,泉澤則對應(yīng)著前面的沝沝。 ![]() 那么沝沝究竟是何意呢?這其實指的是灘磧聚集的地方,什么樣的地方可以稱為灘磧?在古籍《聞見后》中有這樣的記載,“尋常之船,一經(jīng)灘磧,尚累日不能進”。沝指的是灘磧,也就是不能通船的淺水。 四水中江河湖海指的是能夠容得下船只航行的深水,而沝沝則是無法讓船舶航行的淺水。 在意境上,下聯(lián)對得非常巧妙,這副對聯(lián)也堪稱是千古絕對。 文嬌很欣賞蘇媚兒和唐伯虎的心意相通,她對外宣稱,“如果有人能對得出我給的上聯(lián),無論長相、家境,文嬌都會嫁給他” 此話一出,駟馬難追。 文家對聯(lián)招親的消息迅速傳開,文嬌天生亮麗,又是富甲一方的大家閨秀,很多才子只要娶了文嬌,不僅有美人相伴,還能風風光光繼承文嬌的家產(chǎn),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 為此,年輕才子紛紛慕名而來,但凡有點兒學(xué)識的都想一睹文嬌的風采。 在招親的現(xiàn)場,文嬌揮毫潑墨,寫下了上聯(lián),共八字“朝朝暮暮,進進出出”。 此時,眾人看過這個對聯(lián),感覺既簡單又深奧,從字面上來說,無非就是兩個四字成語,可從整體上來看,這背后似乎又有著特殊的意義,只有參透這其中的奧妙,才能給出與之相匹配的下聯(lián)。 一位男子隨口說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這個下聯(lián)立刻引來眾人一陣哄笑,一位路人說道“如此粗俗的語句怎么配得上啊”,一番嘲笑之后大家忍不住繼續(xù)解題。 這位作對的男子猜不透其中的奧妙,自討沒趣,只能轉(zhuǎn)身離開了。 此后有無數(shù)的才子前來嘗試,有人對出“風風雨雨,日日月月”,有人對出“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可不管哪一個,總給人一種差強人意的感覺。 文嬌看著這些對聯(lián)忍不聽地搖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副對聯(lián)一直無人能解,因為難度很大,在當?shù)睾芸靷鞑ラ_來。 ![]() 沒過多久,一個游歷四方的年輕書生路過此地,當他聽說有一個大戶小姐在比武招親中出的上聯(lián)許久沒有人能應(yīng)答,懷著好奇的心思,他向前一看究竟。 當書生來到文嬌家門前,看到了題上的這副對聯(lián),思考片刻之后,眼前一亮,他隨手寫下,“日日夜夜,來來往往”,并將下聯(lián)轉(zhuǎn)交給府中的總管,讓其轉(zhuǎn)交給家中的大小姐。 當文嬌拿到這副對聯(lián),讓人沒想到的是看完之后臉竟然刷得紅了起來。 這副對聯(lián)平仄和諧,其中的“朝”與“日”,“暮”與“夜”,“進”與“來”,“出”與“往”對得十分合理,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對出這么完美的下聯(lián),顯示出做對人文學(xué)功底之深厚。 從文嬌的表情來看,她已然明白這位才子猜透了自己上聯(lián)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 這幅對聯(lián)是典型的疊字聯(lián),看上去似乎是兩個成語,但其實表達的是文嬌心懷崇高的向往,她希望和心愛的人朝朝暮暮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中能夠同甘共苦,舉案齊眉,這也是她想尋找的另一半的理想模樣。 書生參透了其中的含義,作成下聯(lián),它表達的是自己將日日夜夜陪伴在文嬌左右,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互照料,過上相濡以沫的生活。 從下聯(lián)中能體會出作答者是真心實意想要攜手過日子的。這份心思恰好迎合了文嬌的需求,她認定這名書生很了解自己內(nèi)心,想到這里,文嬌有些嬌羞,所以臉上立刻紅了起來。 ![]() 看完下聯(lián),文嬌立刻請總管將書生請進房內(nèi),書生出身,家境貧寒,他不敢攀高枝,只是想試試自己的水平,作完下聯(lián)便已離開,總管趕緊去追,半路上總管總算攔住了他,對他說“大小姐有請”。 書生還想推脫,卻被總管打住“你就不想看看出上聯(lián)的人究竟怎樣嗎?” 這句話引起了書生的興趣,于是他欣然赴約,返回文府。 進入府中,文嬌細細查看,秀才長得眉清目秀,又詢問了一番,確認其既沒有濫竽充數(shù),也沒有作弊的嫌疑,這才放心。 文嬌溫文爾雅,大家閨秀,與書生可謂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她當即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同時請父親給她做主,決定嫁給書生。 書生對文嬌也一見鐘情,在文學(xué)上兩人也有共同的喜好,于是也就不再推脫。 洞房花燭夜,文嬌又給新郎出了一副對聯(lián)兒,對他說,“你只有回答滿意才可以進入洞房,上聯(lián)是閉門推出窗前月”。 ![]() 才子在外面苦思冥想,一直想不出答案,文嬌體會到丈夫的難處,順著窗戶把一個石子扔進了水缸,當看到石子激起陣陣水花,書生突然來了靈感,對出了下聯(lián),“投石沖開水底天”。 當聽到這句話,文嬌羞答答地開門,讓新郎進去。 從此之后,兩人游山玩水,吟詩作對,生活的逍遙自在。 其實,對聯(lián)不僅講究對仗工整,更講究意境表達,我國的詩詞歌賦獨具藝術(shù)風范,《詩經(jīng)》的唯美動人,《離騷》大氣磅礴,唐詩、宋詞典雅莊重,這與漢字的美妙息息相關(guān)。 對仗是基礎(chǔ),更深層的含義才能體現(xiàn)出游戲的樂趣,而意境往往需要花費一些心思和技巧,因此在游戲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拆字聯(lián)等方式,難度陡然增高,這也增加了對聯(lián)的樂趣,成為流傳至今的重要因素。 ![]() 中國第一副對聯(lián)兒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此后過年時,家家戶戶會在門上貼對聯(lián),因此也會被稱為春聯(lián)。 歷史上曾經(jīng)有一個經(jīng)典的頂針聯(lián),頂針聯(lián)就是對聯(lián)前一個分名的句尾字和后一個分句的句頭字相同。 比如上聯(lián),“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下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上聯(lián)下聯(lián),對仗工整,意思分明,上聯(lián)體現(xiàn)出人的豁達,下聯(lián)體現(xiàn)出人的豪邁,對聯(lián)短小精煉,考驗出對聯(lián)人的文化素養(yǎng)。 明代曾經(jīng)有一個聰明的少年名叫解縉,他才思敏捷,特別擅長對對子,有一次,他參加考試,穿了一件土里土氣的綠棉襖,當時別人看到他,嘲笑道“出水蛤蟆穿棉襖” 解縉看到嘲笑他的紈绔子弟身穿紅色長衫,立馬笑到“落湯螃蟹著紅袍”。 ![]() 考場上的考生聽到兩人用對子互相嘲諷對方,而解縉答得又快又好,不禁交口稱贊解縉的臨場反應(yīng)能力。 此時,監(jiān)考官聽到考生們交頭接耳,一時不快,用戒尺在桌子上用力一拍,喝道“二猿斷木深山里,小猴子焉敢對鋸?” 這里的“對鋸”諧音“對句”,暗暗嘲諷兩個考生在賣弄才華。 聽到這話,解縉立刻反唇相譏,“一馬陷足淤泥中,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縉用“出蹄”諧音“出題”來進行反擊,對仗既工整又巧妙,令眾人心服口服。 最后,解縉中了解元,而后中進士,深受永樂皇帝的賞識。 有一位尚書非常的嫉妒解縉的才華,想讓他當眾出丑,于是請了幾個權(quán)貴與解縉到府中作對,可在進門時,別的富家子弟都從正門入府,可是解縉來到時,尚書卻不讓他從正門進入,而是讓他從旁邊的小門進來。 此時解縉非常惱火,站在門口不肯動彈,尚書走過來,不懷好意地說道,“小子無才嫌地狹。” 聽到這句話,解縉冷笑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這句話讓尚書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解縉對得又快又好,只能放他從大門走進來。 期間,尚書又和權(quán)貴們合起伙刁難解縉,他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對子,說道“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 這個上聯(lián)氣勢恢宏,確實很妙,可是解縉只略微一想,便作出了下聯(lián),“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 眾人一聽這下聯(lián),頓時感覺到曠達開闊,堪稱絕妙,至此沒有人不佩服解縉的才能。 小小的一副對聯(lián),上至學(xué)者文人,下到婦女兒童,每個人都可以對得津津有味,對聯(lián)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體現(xiàn)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