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一場遲來的春雨
落入江南水鄉(xiāng)的雋永里
灰墻漫上雨色
籠起一汪春意
那些隱秘在角落中的旖旎深情
和那附著在老街上的歷史舊痕
在每一處光陰縫隙里
悄然上演

印象中的春
總和雨有著千絲萬縷的纏綿
人人愛明艷春日,卻不知
賞春花自是樂事
聽春雨亦是樂事


古人韻事雅集中
聽雨便是其中之一
雖不如縱情山水間的愜意
不若踏歌云泥里的盎然
卻因小樓一夜聽風(fēng)雨
雨打芭蕉葉
在心頭,成詩意

在中國的語境里
聽,比說意境更遠(yuǎn)
身雖未動
心卻已遠(yuǎn)
雖未見客舍江南暮雨時(shí)
心中卻早已淅瀝


江南煙雨多撩人
四月的春雨擾了游人的清夢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微雨如酥
春雖將盡,雨卻初盛
行走烏鎮(zhèn)間
杏花春雨日漸暖
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這,是賞雨之妙
聽雨,卻比賞雨更妙

聽雨的過程
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
一任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
而竹山一首《虞美人》
將聽雨一事訴諸衷腸: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暮年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印象中,聽雨總與愁相隨
然聽雨自有一番蕭疏況味
春雨如壺茶,靜心亦清心
聽雨一世,時(shí)間綿柔
人世間,便頓覺通透



四月的烏鎮(zhèn)
望檐前雨珠如簾
擋住門外的千秋世界
也隔出門內(nèi)的脈脈幽夢
沾滿濕氣的雨
黏成一縷縷少女額前的劉海
含蓄而美好

立在百瓦黑青檐之下
聽著滴答滴答的雨水
像一首大自然譜就的曲
似是樂天之于《琵琶行》中形容琵琶聲
大珠小珠落玉盤
尤為貼切


余光中先生曾在散文中描寫雨天的屋瓦
有著別樣動聽的旋律:
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
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暗
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鱗鱗前瓣的瓦上
由遠(yuǎn)及近,輕輕重重輕輕
夾著一股股的細(xì)流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
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




在江南民宿的檐下聽雨
是一件極富雅興的事情
有閑情,有逸景
由雨聲,通心聲
聽雨一事也便多了幾分隱喻
好雨知時(shí)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
一場春雨將那些陰霾洗刷一新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是啊,雨中屋檐
提供了多少絕妙的契機(jī)
見證了多少萌動的情愫
不經(jīng)意間
目光交割
驚鴻一瞥
便尋覓到了那個(gè)似水流年


春雨無聲
擎?zhèn)愦┻^悠長的巷弄
過一戶轉(zhuǎn)角人家時(shí)
木門緊掩
屋內(nèi)春色卻引人入勝
水氣氤氳里,綠飽紅肥
草木顏色瑩潤欲滴
夾道人疏雨疾
只嘆一句:
庭院深深深幾許

落花庭院,石木相間
深靜幽幽橫笛弄清影
春雨時(shí)節(jié)
或閑敲棋子
或斜在藤椅上
聽雨落空明風(fēng)穿堂
興致來了便揮毫落紙
寫幾句詩填一闕詞
和上拍子扣案誦吟


一川煙雨
打濕多情的季節(jié)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是劉夢得端坐陋室如斯
抒發(fā)“惟吾德馨”的安貧樂道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也是南唐后主深鎖宮闕
“不知身是客”的物是人非

伏在窗前看雨水如織
斷了又續(xù)
碎了又圓
巷弄深藏?cái)?shù)不清的孤寂身影
重重院墻惟聽得輕聲哀嘆: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細(xì)雨還在靜靜流淌
庭院內(nèi)往事如煙
隨著對鏡空老的容顏
一并青絲化白發(fā)

青林雨歇
簾珠風(fēng)細(xì)
無論外界如何喧嘩雜鬧
推開一扇門
便回歸了自我
長路漫漫,何須彷徨
靜心等待,等那光陰一瞬
萬物靜默
各合時(shí)宜


西柵七十二古橋相連
一座橋便是一個(gè)羈絆
橋的兩頭是故事
當(dāng)雨水打在石橋上
便窺見了那些虛實(shí)交錯的過往



就讓這一場落在小鎮(zhèn)的雨
宛轉(zhuǎn)了你我的思緒
仿佛浸過雨的澄澈
才聽到這世間萬物的呼吸
這里見證了相遇
卻從未離開
只消一場雨
烏鎮(zhèn)
便成為了真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