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位于明成祖永樂皇帝敕建的真覺寺(俗稱五塔寺,清乾隆為了避雍正胤禛帝諱,改稱正覺寺)。 我是清明節(jié)那天去參觀的,關(guān)于博物館中的展之前寫過一篇: “甄嬛”70大壽什么排場?| 史上最隆重的祝壽盛典
 說下次寫其他展品,結(jié)果就從清明拖到快五一了。今天就來記錄一下這個博物館最讓我開眼的~金剛寶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種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建筑樣式為方形的塔座(金剛寶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構(gòu)成。北京城現(xiàn)存4座金剛寶座塔,其中一個在碧云寺:真覺寺塔內(nèi)部用磚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的下部是一層略呈長方形的須彌座式的石臺基。
 券門之上嵌有“敕建金剛寶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銘刻的石匾額。對稱雕刻著六拏【ná】具(藏密中六種以動物象征組成的法相裝飾)
 
 依《造像量度經(jīng)》所說,六挐具是: 1、伽噌拏,意為大鵬,表慈悲。 2、布啰挐,意為鯨魚,上表保護之意。 3、那啰拏,意為龍女,表救度之相。 4、波啰拏,意為童男,表資福之相。 5、福啰拏,意為獸王,一般畫成獅子,比喻自在相。 6、救啰拏,意為象王,意為善師。 側(cè)面。
 臺基外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動物等紋飾。 以上兩張雕刻的是妙音鳥。這種鳥上半身人頭人身,下半身鳥體鳥爪,長著翅膀,還有長長的鳥尾。妙音鳥梵語迦陵頻伽,來源于古印度的神話傳說,它借鑒了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有翼神祇——天使的某些形象特征,是印度神話、希臘羅馬神話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的嘴上有七個音孔,通過每個音孔,能發(fā)出不同的單音,隨著季節(jié)變化吹奏不同的曲調(diào)。美妙動聽,抑揚頓挫。它壽命一千歲,之后還能浴火重生。和我國傳說中的神鳥鳳凰一樣。古希臘也有這種神鳥的傳說,叫福尼克斯??雌饋砉糯膫髡f各國差不多呀。在金剛寶座塔前面,有一個香爐,雖然有破損殘缺,但確是我見過的最精美的石雕香爐。
 
 這個香爐是圓鼎式,獸足,雙曲附耳,口飾纏枝紋,頸飾圓渦紋,耳飾寶相花,腹飾仙鶴云紋、八卦符號。 底座部分口沿飾纏枝紋,頸飾海棠線,肩飾云紋,底足圭角云紋。富綬,皇太極之孫,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四子。這么尊貴的清朝宗室27歲就死了,不過他死前已經(jīng)有7個兒子了,他死后還有第8個兒子出生。 享堂是供奉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這個享堂,上面雕刻的紋飾非常精美。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間間以龍柱相隔,有12根盤龍柱,18扇仿木石門,石門全是假門,沒有能打開的。 在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公眾號上預(yù)約,門票20。博物館不是很大,游覽時長2-3小時。環(huán)境和各種設(shè)施還不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挺多。游人不是很多(畢竟收費),適宜輕松休閑的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