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必轉 | 智永《千字文》臨寫秘訣詳解 智永《千字文》在書法學習臨寫的過程中, 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對象。 《千字文》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本身的教化意義, 更在于它在是書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文將《千字文》筆畫拆解, 將書寫擬作搭房子的方式, 歸納分析各常見筆畫, 如”橫”、“豎”、“撇”、“捺“…… 讓我們由細節(jié)入手, 一篇文章帶你詳解重塑《千字文》。 橫畫分為“長橫”與“短橫”,且每種各兩種形態(tài) 長橫:
短橫:
“點畫”大致分為短點、長點、連點筆。 短點:短促有力,略彎曲,尖入筆,避免過尖刻。 長點:略帶彎度,起伏變化小,收筆圓潤飽滿。 連點:顧盼生姿,筆斷意連。 “撇畫”分為斜撇、蘭葉撇、短撇。 斜撇:起筆變化多,根據(jù)字帖靈活變動,如方切橫入筆、斜切方中帶圓入筆……中側鋒并用,撇出圓潤飽滿,從一側出鋒。 蘭葉撇:似'蘭葉',長而優(yōu)雅,由細至粗,粗細變化略大。 短撇:逆入摩擦,起筆重壓,運筆飽滿。 鉤畫為復合筆畫,如豎鉤、斜鉤、斜撇鉤等。 短鉤、斜鉤等:重壓緩慢提筆,提案變化小,略向里鉤,圓潤飽滿中出尖。 兩段式直鉤:較特別,重壓后短距離內提筆,出鋒。 斜撇鉤:蘭亭筆法,似撇畫,重壓后提筆出鋒。 豎彎鉤、右斜鉤與鉤畫相似,方向不同: 豎彎鉤:借右上順勢而出邊按壓邊提筆。 右斜鉤:鉤出后有缺口,反出筆峰,似兩段鉤 鉤勢筆:書寫時不出鉤,有筆勢。 部首部分各有細微區(qū)別,字勢相似,個別問題個別對待。 綜上,筆者歸納《千字文》有以下三大特點: 起筆作“勢” 智永《千字文》繼承了《蘭亭序》妍美的“帖學風格”,智永《千字文》整體雍容 平和,起筆多空中作“勢”,即欲揚先抑,欲左先右,尖鋒翻筆入紙,但并非直落直行, 而是在筆鋒落紙的一剎那有一個輕微的切筆動作,調鋒而后不露痕跡地行筆。 這種起筆法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需要對筆法的熟練掌握和對毛筆有極強的控制能力才能夠做到。 方圓輝映 筆畫中方筆圓筆并用,方圓交替。結體上筆方體圓,筆圓形方,方取剛健,圓取妍美,剛柔相濟,蓄展兼優(yōu)。 筆斷意連 在全篇的字中,突出主筆,兼顧次鋒,彼此和諧,增強了協(xié)調感和立體感。筆畫之中有虛有實,實則渾厚凝重,虛者秀麗飄逸。筆法上注意此按彼提,時斷時續(xù),點畫呼應,筆斷意連。 總結 書法創(chuàng)作要取法自然,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多體會多感悟,而不是一味的抄錄,書法藝術最終要落到創(chuàng)作中去,一些客觀條件如果改變不了何不試著去利用它,使之為我所用,價值和作用發(fā)揮至最大。 現(xiàn)在的生活和古人以相距甚遠,時代環(huán)境,書寫工具,執(zhí)筆方法等很多因素都出現(xiàn)了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古人的共通之處,如果一味的追求形似最終只會貌合神離。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不是古人所有的都是好的值得學習的,例如很多碑刻并非出自名家而是民間工匠任意刻之,現(xiàn)在出土后卻被后人當成至寶來學習,這都是盲目的,學習時要選擇經典的、主流的、可靠地東西,從這選擇適合自己的,另外也不能全部照搬而要有選擇性汲取長處,應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由于書法是書寫作者性情的一個藝術,所以每個人的書寫都會有所不同,打破臨的概念束縛而抒發(fā)自身的性情才能將書法的自然之美更好的表達出來,做到真正的書為心畫。 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