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中醫(yī)偏方它匯聚了古今諸多名方、妙方、秘術,不僅能為百姓帶來方便,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報告資料,因廣大中醫(yī)愛好者要求,特此發(fā)布續(xù)集! ![]() 1.痹癥疼痛: 外敷的方法對于痹癥疼痛,天麻也有很好的療效,可以采用天麻通絡散外敷的方法進行治療。用天麻,南星,草烏,川椒,細辛,雞蛋清,白酒適量,攪拌均勻敷在患處。15--20分鐘即拿下來。(皮膚發(fā)熱發(fā)癢即拿下來)。 2.關節(jié)炎: 白芥子,花椒,共研為細末,再用黃殼雞蛋清調成糊狀敷于患處,用油紙包好,再用毛巾包扎。包好后3-5小時即可解開。效果不錯。 3.血虛氣虛: 推薦人參養(yǎng)榮丸,它出自宋代的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養(yǎng)榮丸重在健脾養(yǎng)血,偏于溫補,最適于久病體虛氣血不足,以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食欲欠佳為主要表現(xiàn); 還可用歸脾丸或八珍顆粒。歸脾丸偏于養(yǎng)心安神,另外還具有引血歸脾的作用。八珍丸是一個平補氣血的方子,能夠調和榮衛(wèi),滋養(yǎng)血氣。 4.體虛怕冷(特別是中老年朋友): 大棗;枸杞;桂圓;紅糖。每天晚上熬水喝。以上原料既可以說是中藥,又是我們平時的食品,所以沒有副作用。 5.鼻出血: 用白茅根煮水喝(泡水也可)。 6.膝關節(jié)寒冷小方: 可以用姜粉和面粉1:1,調成糊狀,攤在宣紙上,然后敷在發(fā)涼的關節(jié)上面,10到15分鐘,治寒濕。 7.辛涼化濕健五臟: ①清心火: 竹葉,燈心煎代茶喝。 心火旺癥狀:口干口渴、心煩易怒、睡眠不安、盜汗、口腔潰瘍、尿黃等成人也可以這個代茶飲清心火,還可以用竹葉燈心湯送服其他安神藥幫助睡眠。當然最好是針對心火旺的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成人用量可以多一些。 ②腎的濕熱: 根荷葉代茶飲方子:茅根,荷葉,水煎服,代茶飲,喝3~5天停幾天再喝。還有減肥作用。 腎濕熱早期癥狀:感冒后,眼瞼腫;腰酸腿腫乏力;形體特征:偏胖或消瘦;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紅赤、心煩懈怠、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 ③緩解肝部濕熱可以用的方子: 佛手、生麥芽、生山楂、冰糖。代茶飲。胃口不好,可以用生麥芽代茶飲:生麥芽 肝部濕熱癥狀:舌苔厚膩,加上嘴里有干苦的味道,口氣不好,容易發(fā)脾氣。 ④清肺熱: 方法:蘆根,梨,榨汁。成人糖尿病可以喝一些(判斷肺熱最主要就是看脈浮數(shù)、嗓子紅腫、大便秘結和舌象。舌象上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舌質紅,舌尖紅,舌苔厚膩。) ⑤脾胃熱證,口鼻生瘡、口臭、面部和頭發(fā)出油、兩頰通紅、目赤、大便干燥等癥狀。 有效地消胃熱、祛口臭(臉上長小痘痘,口腔潰瘍):竹茹、橘皮,煮水(或用熱水沏一下)代茶飲7天。忌口:飲食清淡。 8.手抖,腳抖: 一個泡手、泡腳的方子:對于筋脈受損,氣血瘀滯而出現(xiàn)的筋骨腫痛拘攣、關節(jié)屈伸不利癥狀的人(帕金森,手抖,腳抖也可用毛巾侵藥液敷腳)。 舒筋止痛洗劑:花椒、透骨草、紅花、大鹽、白酒,加水,煮沸10分鐘??梢允褂眠@個洗劑,能達到舒筋活血、消腫止疼的效果,煮沸10-20分鐘,每天泡2-3次,需泡20分鐘,不燙為宜。還有一個小動作:兩手心向前,手指張開,左右搖擺100下。 9.便秘: 中華醫(yī)藥丨喝一小碗自配飲料:把開水倒在小碗里待溫時加(1小瓷勺蜂蜜,1小瓷勺陳醋)攪拌均勻,堅持每天早6-7點間喝,非常好。 10.預防風濕的小方劑: 這個方劑適合有風寒濕的患者服用,但是如果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的患者就不能服用了。 川牛膝、木瓜、獨活、莪術、千年健、紅花、元胡、寄生。以上藥物洗凈后控干,放置于玻璃容器當中,加入可使用白酒2000ml,浸泡2周后即可使用。 11.眼睛干澀: 針對眼睛干澀專家給大家推薦一個簡易的中藥藥袋,里面放置中草藥,采用中藥熱敷的方法,經加溫后的方法來治療眼睛干澀。 枸杞子、菊花、木賊、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將以上中藥放入藥袋中,隔水蒸10分鐘。待溫度降至雙眼可承受的程度時放置在雙眼上,閉目約20分鐘,每日一次,適合長期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防止燙傷局部皮膚,同時患有嚴重眼部疾患,或眼部皮膚破損者不宜使用。 12.干燥綜合癥: 中藥潤膚液,白芨,珍珠粉,杏仁露,牛奶,開塞露。放在一起調和均勻,洗后擦在皮膚上即可。 13.水腫: ①用紅小豆,熬水當茶飲,喝數(shù)次,很快消腫。(腎虛) ②茯苓,肉桂熬水喝(腿,腳,眼等腫) 14.濕疹: 復方新諾明,研粉,地塞米松,混合(干加點水)1-2天即好。 15.腳跟疼: 中藥針麻,湖腦,搗碎混合一起,分5份裝小布布袋里,每次用1袋,墊在腳跟疼的點上,1周1換藥,大約4-5次即愈。 16.青葙子治療高血壓: 每日取青葙子,水煎二次,取汁混勻,分3次口服,療程一周,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17.補氣養(yǎng)血功效的食療方: 五紅湯:紅小豆,紅棗,紅衣花生,枸杞子,紅糖適量,加水500-800毫升,煮半小時左右,適合肝血不足的人群,長期患有慢性病,或腫瘤放化療手術后體質虛弱人群,尤其適宜服用五紅湯補血。 18.治療手腳冰涼、怕冷的偏方: 花椒粉、胡椒粉混合后拌勻,取適量填肚臍里,盡量塞滿,外用風濕用的膠布固定住,三天換一次。也可以用適量黃酒調勻,搓成丸放肚臍里,外用膠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對腸胃不好也大有益處。 19.補血良方: 四物湯:當歸、芍藥、熟地黃、川芎,加水3碗,取1碗。空腹熱服,是補血最重要的處方。 20.補心氣用生脈飲,心肺同補: 補心血用歸脾丸,心脾同補。既補心,又補與心有關系的其他臟腑,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21.肝郁化火: 現(xiàn)代肝郁的病人比較多,而且很快就能發(fā)展到“肝郁化火”的階段,呈現(xiàn)出氣血有熱的癥狀,比如性格急躁、失眠、口苦、舌苔黃膩、眼睛白眼珠上發(fā)黃或血絲很多,等。 這時候,就要用加味逍遙丸了,它疏肝解郁,可以及時打開我們的心結,達到逍遙自如的境界;它還可以清熱,使我們心里的無名業(yè)火迅速撲滅,進入清涼的國度。 22.補脾養(yǎng)中氣: 養(yǎng)脾最核心、最重要、最通用的中成藥是參苓白朮丸。參苓白朮丸的主要成分是:炒白術、人參、茯苓、甘草、山藥、炒白扁豆、蓮子、炒薏苡仁、陳皮、砂仁、桔梗。這是一個精巧無比的養(yǎng)脾奇方,服用參苓白朮丸一段時間后,胃口會變好,這是脾臟功能恢復的標志。 這時候,千萬不要大快朵頤,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會增加脾的負擔,甚至前功盡棄。最好吃個八分飽就行了。等到臉色開始轉變,不再那么蠟黃了,開始有血色的時候,就可以停藥了。開始停藥的時候可以改為每天一次,兩三天后再改為隔一天一次,最后,如果沒有出現(xiàn)反復或異常,就可以完全停藥了。 23.血液淤滯: 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適合有瘀滯的人,判斷瘀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舌下。因為舌下有兩條筋,如果出現(xiàn)紫黑色就是有瘀滯的表現(xiàn)。生用法:口服,每日1~1.5克。 24.養(yǎng)心陰心神: 操心就要耗費心血,心血虧虛的時間長了,就會繼續(xù)深入,造成心陰虛。天王補心丸是既養(yǎng)心氣,又養(yǎng)心血;既養(yǎng)心陰,又養(yǎng)心神,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的養(yǎng)心藥,是養(yǎng)心藥里的王牌。 25.治療和預防腦中風的小秘方: 牛黃祛風湯。地骨皮、丹參,以上藥物煎湯沖服牛黃或人工牛黃。如果熱像明顯的人還可以加竹瀝水。 平時吃一些核桃、山楂、三七粉也可以起到養(yǎng)腦、健腦的作用。核桃每天吃2-4個,食用過多會礙胃。每天還可以用山楂泡水,沖服三七粉1克。 26.風濕,脾虛寒,鼻竇炎: 用艾葉和白酒搗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寬的圓糊餅狀,貼在肚臍上,不過十來分鐘,本來聞不到香氣的鼻子就聞到了香味,鼻竇炎一般都是元氣不足,寒凝鼻竅所致,而艾葉理氣逐寒,通過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氣驅散,恢復元氣,特別是肚臍這個地方,對風濕,脾虛寒等癥應該也有特效。 27.針對外感和內傷引起的腰痛的小方: 方中的八味藥兼顧補腎、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搭配全面。治療腰痛小方:骨碎補,補骨脂,藏紅花,血竭,蟞蟲粉,巴戟,威靈仙,獨活。 28.各類疼痛: 外用藥酒方“靈仙止痛酒”,此藥酒適用于各類疼痛,內服外擦,效果更加顯著。 靈仙止痛酒(外用)配方:雷公藤,川草烏,細辛,乳香,沒藥,土蟞蟲,白芷,骨碎補,威靈仙,青風藤,海風藤,羌活,草紅花,川芎,全蟲(蝎子),蜈蚣。1000毫升52度到65度二鍋頭浸泡一周后取用。。 29.前列腺生: 一天3頓粥,(200毫升)一小碗,吃8個月就正常了,薏米仁、紅小豆、蕓豆、紫米、糯米、枸杞、山藥。 30.奇效頭痛散: 川芎、天麻、細辛、白芷、田七、葛根、白芍。主治治療各種慢性頭痛,偏頭痛.如現(xiàn)代醫(yī)學之血管性頭痛,神經性頭痛等.藥物低溫烘干,粉碎成細未,過細目篩。日服3次,每次3g,溫開水沖服)。 31.單純的痛風: 只需秦皮、絡石藤。水煎服,1日三次。(降尿酸) 32.前列腺炎: 可以緩解因前列腺炎所導致的疼痛。還可以用于治療冷涼腹痛,小兒腹瀉,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沒有副作用。 一個貼敷在肚臍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肉桂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團,貼敷在肚臍上,固定。冷天7~8小時,熱天3~4小時(每天一次,一般貼一周) 33.前列肥大: 白胡椒,細辛,研末,取藥3克,放臍窩中,外以麝香壯骨膏固封。3天換藥1次,10次為一療程,后停2天繼續(xù)下療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難解而無濕熱者有較好的療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