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邦達列夫曾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其實,邊界感就是人與人相處時的一種分寸,無論和對方的關系緊密與否,人與人相處,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邊界缺失的人,容易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他們經常窺探別人的隱私和敏感的話題,給人際交往帶來麻煩。 人和人之間相處時,不論親疏、不分場合,終究是一場災難。 1.親人之間:始于血緣,毀于共生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當代有很多家庭常常是共生的關系,邊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環(huán)。” 無比認同。 還記得之前杭州一個18歲女孩因賴在床上,被父親拍成視頻發(fā)到家人群里的熱門話題嗎? 讀大一的女兒,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三點上課兩點還沒起床。 父親連門都不敲就直接闖進女兒的房間,掀開她的被子,先是罵她懶,后來還錄制了視頻發(fā)到了親友群。 而這樣沒有分寸和不懂保護隱私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女兒,她拿起剪刀與父親吵架,母親見狀后立刻報警。 警方趕到后,當女兒怒斥父親不該把自己的視頻發(fā)到群里時,父親卻輕描淡寫地說:“還不是你不聽話?!?/div> 18歲,正是獨立敏感的年紀,也有著自己的隱私和尊嚴。 女孩說,被公之于眾的視頻,猶如被人掀開了一層遮羞布,感覺像赤裸裸地站在眾人面前一樣難受。 可怕的是,女孩的父親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不斷地突破邊界,沒有分寸地介入孩子的生活,捆綁孩子的人生。 久而久之,親子關系日益緊張,直至最后崩盤。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標志,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div> 親人之間,更應如此。 因為他知道父母的人生歸父母,孩子的人生歸孩子,親人之間,正因為有血濃于水的緣分,反而更應該彼此尊重,守住邊界。 好的父母,從不妄自干預孩子的人生,而是懂得放手,在適當的距離中給孩子力所能及的庇佑,又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放心讓他們遠走。 有智慧的父母都會懂得守住邊界感,因為這才是維護家庭和諧的最好方式。 2.夫妻之間:沒有邊界感的相處,終將會走散 周末,姐姐紅著眼回家,和我們說要跟姐夫離婚。 我們都很驚訝,兩人本是大學同學,結婚也不過兩年時間,平時也經常撒狗糧,是什么原因導致姐姐要離婚? 原來前段時間,兩人參加了大學同學聚會,在聚會上姐夫遇上了當年同班的前女友。 席間,大家都是在懷念大學時的美好時光,討論的話題自然也離不開姐夫的戀情。 飯桌上酒過三巡,姐夫當著姐姐的面不僅與前女友談笑風生,還親密地摟在一起拍合照。 在感情中,多數人看重的是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分量,但更多時候,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真正的愛情是自私的,所以彼此才不能接受“你和其他人太過親密”。 當時,姐姐也看傻眼了,但當時礙于姐夫的面子,所以并沒有出聲。 但聚會后,姐姐發(fā)現姐夫在微信里經常跟前女友曖昧地聊天,還發(fā)一些親密的動態(tài)圖。 有一晚,姐夫加班到家已經九點多了,前女友一個電話說不舒服,姐夫就匆匆去藥房買藥送到對方家。 姐夫未必是不愛姐姐,只是這種與異性相處的“越界”,傷了姐姐的心。 其實,一場婚姻中雙方都要懂得守住分寸感,如果其中一方失去了,關系一定長久不了。 不知分寸的行為,會斷送原本幸福的婚姻。 人與人相處,尤其是異性之間,更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作為已經有了伴侶的人,應該主動在人際交往中知道分寸,懂得避嫌,不做任何違背界限的事情。 這不光是對伴侶的尊重,也是自愛的一種表現。 真正邊界感強的人一定都會懂得親密,但同時保持距離,張弛有度。 3.朋友之間:最好的關系是熟不逾矩 前段時間,重溫了《流金歲月》,朱鎖鎖和蔣南孫的關系,著實令人羨慕。 要說兩人性格不同,家境也不一樣,那到底是什么,讓她們的這份閨密情保持平衡呢? 因為她們深知,好朋友需要互相支撐,但兩個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她們親密卻有間,彼此保持著舒服的距離。 有句話說得好:“再好的感情,也會死于理所當然?!?/div>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有些人,總是分不清和他人相處的邊界,因為自己和別人親密無間,干什么都不拿自己當外人。 其實,成年世界交往的潛規(guī)則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彼此獨立又適當依靠。 劇中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當鎖鎖進入精言集團工作后,南孫明明可以有與鎖鎖共事的機會,卻婉言拒絕。 因為南孫覺得,倆人如果共事,多少會被卷入公司爭斗,為了不讓鎖鎖為難,她選擇了退出。 然而,當鎖鎖想要逃離舅舅一家的情感綁架時,南孫毫不猶豫地帶鎖鎖回家。 而鎖鎖呢,知道自己要在南孫家長住,所以,她瞞著南孫給她的奶奶交房租。 不僅如此,她還時常幫南孫媽媽做家務,哄南孫奶奶開心,以十分討喜的姿態(tài)來維系自己和南孫一家人的關系。 有一句話說:“最好的關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div> 朋友關系再好,也要把握適當的分寸,不過度透支關系,不無故消耗別人,而是做到有來有往,將心比心。 這樣的關系,才能夠走得長久。 有人說,成年人的友誼就像這一道數學公式:1 1>2時,雙方的相處都是舒適、愉悅;1 1 個人界限感模糊的人,會不斷受人影響,并且常常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慢慢地失去自我。 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一定有邊界感,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并做到不越界,懂得適當地去拒絕。 所以,任何一個人都該保持自己的界限感,不要輕易去試探別人尤其是身邊親近人的雷區(qū),彼此尊重才能讓關系良好地維持。 愿我們,心中有尺,口中有度,守住底線,進退自如。 ![]() 文 / 展雅
|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