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經(jīng)說:“世上沒有完人,如果有,他的名字一定叫周恩來?!?/strong> 還有人說過:“中華民族那些最好的美德,都在周恩來的身上體現(xiàn)了出來?!?/strong> 確實,周總理是一個幾乎找不到缺點的人物,無論是敵是友,都對他無比尊敬,即使是敗在他手下的對手,也對他恨不起來,只有敬重。 我們之前介紹過周總理的大仁、大義、大智、大信,今天再來說說周總理的大愛、大恨、大忠、大勇。
周總理的“大愛” 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周總理曾自豪地說:“誰說我沒有孩子?我有10個孩子!” 實際上,周總理夫婦收養(yǎng)的烈士遺孤何止10個,他們與周總理夫婦之間,都有著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7年7月,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周恩來也去了武漢,擔任長江局副書記,開展國共合作抗日的工作。 同時,周恩來還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尋找下落不明的烈士遺孤,和革命者散落在各地的孩子。 周恩來通知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制定了一份名單,包括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朱德的兒子朱琦,劉少奇的兒子劉允斌、女兒劉愛琴,蔡和森的兒子蔡博,張?zhí)椎膬鹤訌堉旱鹊?,總共幾十個孩子。 周恩來深知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就告誡同志們說:“千萬不能大張旗鼓地找,以免讓反動派盯上這些孩子,一切都要秘密進行。”
(圖:周恩來夫婦與毛岸英、毛岸青) 后來,周恩來對人說:“于公,這些孩子的父母為革命流血犧牲,于私,他們的父母都是我的戰(zhàn)友,很多戰(zhàn)友都死在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我如果不把他們的孩子救出來,以后在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 周恩來要求大家確定孩子的身份后,立刻通知他,他再把路費寄過去,先接到武漢,再送去延安。 有些孩子到延安后,周恩來為了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就送去了蘇聯(lián)留學。 德國進軍蘇聯(lián)后,周恩來為了這些孩子們的安全,特地跟蘇聯(lián)高層“討價還價”,要求這些孩子不上前線。 1939年,周恩來因胳膊受傷,去蘇聯(lián)治病期間,經(jīng)常去看望這些孩子,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照顧得無微不至。 因此,有人曾經(jīng)評價周恩來說:“他雖然沒有自己的子女,但他的孩子遍布全中國?!?/strong> 這就是周總理的“大愛”,早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親情之愛,比“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更加高遠!
周總理的“大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周總理儒雅謙和,寬以待人,以“大愛”包容天下,那么,他有“恨”嗎? 當然有,不過,周總理的“恨”,不是個人之恨,而是革命信仰、家國情懷之恨,亦稱“大恨”。 1931年4月25日深夜,周恩來突然收到錢壯飛的一份絕密電報:顧順章已叛變! 周恩來大驚失色,心情立刻變得非常沉重! 顧順章是中央特科的重要領導人,掌握著我黨的很多高度機密,因此,他被捕叛變后,把周恩來、陳云、聶榮臻、陳賡等人都供了出來,形勢萬分危急! 幸好,秘密潛伏在中統(tǒng)內部的錢壯飛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報,立即通知了周恩來,周恩來立即安排大家轉移,讓反動派撲了個空,否則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即便如此,顧順章的叛變也導致了惲代英、蔡和森等很多重要領導人的遇害,給我黨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很多人都對他恨之入骨,包括周恩來。 周恩來下令,不惜不切代價,立即鏟除顧順章這個叛徒! 可惜,顧順章警惕性太高,被他逃了過去,但是他的家人明知他已經(jīng)叛變,依然頑固地和顧順章站在一起,中央特科數(shù)次勸說未果,只好將其家人一起鏟除,只留下了兩個孩子。 事后,周恩來感慨地說:“這次實在是萬不得已,不知道后人會如何評價我們?!?/strong> 其實,周總理完全不必自責,為了保全更多的革命同志,對待這種毫無廉恥的叛徒,必須要用這種雷霆手段!
周總理的“大忠” 有些人說,周總理對毛主席很忠心,有時候甚至有些“愚忠”。 其實,與其說周總理是對毛主席忠心,不如說他是對國家民族忠心,對革命信仰忠心,是為“大忠”。 當年在中央蘇區(qū),毛主席的理論不被大家理解,受到了冷落,最高領導是由周恩來、博古、李德組成的“三人團”,結果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遭到了慘敗,不得不開始長征。 那段時間,周恩來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把紅軍帶出低谷?讓毛主席靠邊站的決定是否正確? 在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上,周恩來作了深刻的檢討和反思,力主讓毛主席重新出山,指揮紅軍的作戰(zhàn)。 有些人不服,比如博古,周恩來就開導他說:“跟蔣介石斗,你自然不行,我也不行。要我說,全中國只有一個人能對付得了他,這個人就是毛澤東。毛澤東雖然也有一些缺點,但我們要看大處,為了打敗蔣介石,我們一定要擯棄前嫌,同心同德,共同輔佐毛澤東,才能最終贏得革命的勝利!”
毛主席后來也感慨地說:“如果恩來有私心,遵義會議就開不起來。在開會時,恩來起到了重要作用,沒有他推心置腹的推薦,我要復出就太難了。”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正是周恩來的大公無私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華民族的未來。 這就是周總理的“大忠”,為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心甘情愿地輔佐毛主席,一生不悔。 周總理的“大勇” 為了個人的利益,敢于拔劍相向,是“小勇”,而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明知前方是龍?zhí)痘⒀ǎ廊煌π叵蚯?,才是“大勇”?/p>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國家會議,周總理受邀出席,蔣介石得知后,就派毛人鳳不惜一切代價實施暗殺行動。 負責周恩來安全的羅瑞卿,知道毛人鳳肯定要下黑手,而且多半是在香港,但當時香港是英國,羅瑞卿插不上手,就建議周總理不要去萬隆。 但周總理沒有理會,說:“我是中國的總理兼外長,又是代表團團長,大家都去了,如果我不去,外國朋友怎么看待中國?外交上失禮,是很嚴重的問題?!?/strong>
不過,周總理臨時接到緬甸的邀請,去了一趟仰光,沒有跟代表團一起經(jīng)過香港。 結果,毛人鳳買通了香港啟德機場的一名清潔工,在準備飛往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上,安裝了炸彈,導致11名乘客全部遇難! 事件發(fā)生后,很多人都勸周總理不要再冒險前往,陳毅還請毛主席出面,不要讓總理去萬隆,風險太大了! 但是,周總理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說:“文仗如武仗,不可能沒有半點風險。如果真出現(xiàn)什么意外,為了國家,也是值得的?!?/strong> 從緬甸仰光到印尼萬隆,這一路上誰也不敢保證不發(fā)生意外,國內的同志們一直在擔驚受怕,直到聽說周總理安全抵達萬隆,這才松了一口氣。 這就是周總理的“大勇”,即使前方危險重重,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要從容奔赴戰(zhàn)場。雖千萬人吾往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