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渺渺乾坤道隱中,蕓蕓眾生象應(yīng)成。 滾滾紅塵人間道,泛起經(jīng)綸明吾心。 《易經(jīng)》三才之道:天、地、人,及天道、地道、人道。天一、地二、人三也。天、地之道特性前文已有說明,現(xiàn)在主要闡述人之道。人之道是最復(fù)雜、最善變、最難解釋的,也是最簡單、最基本、最穩(wěn)定的,構(gòu)成事物遞進、發(fā)展的關(guān)鍵元素,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這里的人是泛指,及萬物) 《道德經(jīng)》: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物之序也。天地定位,天地交而萬物生。人屬于萬物而靈于萬物。人之目收萬物之色;人之耳收萬物之聲音;人之鼻聞萬物之氣;人之口感萬物之味。聲、色、氣、味萬物之體也,人之用也。耳、目、口、鼻人之體也,天之用也。手、足、身、生殖系統(tǒng)(不知道該怎么起名好)也是人之體,地之用也。五臟身之體也,六腑身之用也。五臟天主之,六腑地主之。地生人,人近地,故人以食為天也,也是《黃帝內(nèi)經(jīng)》和 《易經(jīng)》同源說之本也。人以用觀萬物之體,以萬物之體尋道之用。故人之身能通天地萬物之道,潛之心也。天、地、人三才用人不用萬物。 心者,神之體也,神者,心之用也。身者,心之體也,心者,身之用也。身具萬物之道,而心藏萬物之體,神用萬物之體,而藏萬物之用。故神及道,道及神,一體兩名也,百姓日用而不知,需修行悟道也。這也是王陽明心學(xué)之源也。何為修行,何為悟道。其本質(zhì)是修心也 ,心虛而顯萬物之體,神顯萬物之用及為道也。修行者以形制心,心不得虛,心有欲也,故不得道也,心虛而后成。悟道者以形適心,虛心無欲神顯道成也。 心虛而顯萬物之體,神顯萬物之用聚于人即為真人,真人也是人,一心一體也,故能以一心體萬心,以一體察萬體,而神不止萬用也。此乃最高級別的“天人合一”與道共存,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心靜不動,無為也 ,萬物自然也。心動神隨,有為也,吉、兇、吝、悔應(yīng)于人。在這里能理解《道德經(jīng)》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故人貴守中,重在安心,以不動應(yīng)萬變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