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是以太極陰陽哲學(xué)為背景的內(nèi)家拳,在練的過程中,你得用太極氤氳之氣的變化才能練好。 太極拳術(shù)沒有套路,即使到了清朝,除了走江湖演武之人為了吸引觀眾編有套路表演,真正練武的人還是練招式,各家手法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練,然后互相穿插,假想對敵地練。 后來太極拳為什有那么多動作?部分原因是出于傳授的方便,還有就是它要求勁斷意不斷,勁力的無礙,做到任何角度的情況下都中和舒適,都能做到我順人背。 太極拳練時自身只是一半,這一半是一個通透無礙的完整系統(tǒng);對應(yīng)的時候,另一半在身外;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有人練習(xí)健身術(shù),把自身太極練完整了,這只是太極拳中的一部分,還不是完整的太極拳。 如果要練真正的太極拳,就不能只憑自己想象在自身上尋求變化,必須出來,也只有出來,才能練就舍己從人、我順人背的太極功夫。 太極拳宗師拿著身上的“太極”渾圓之氣練拳,無論練什么招式,都是太極拳。如果身上沒有“太極”渾圓之神意,就算完整地打出招式,無論是老架、新架、七十幾式、一百多式,都不過是練習(xí)套路拳架,稱不上真正的太極拳。如不洞察太極之理,陷于招式、派別上的爭對錯、明正宗,殊不知是舍根本而求枝節(jié),于太極真諦皆不能楔入。 為什么有些人練了很長時間就練一個動作就懂了,有些人練了很多動作也沒練懂?王薌齋先生說,只要你樁上有功夫,隨便比畫都是動作,都是招法,你樁上沒功夫,你就是會一萬套,沒有一個真正的動作,沒有一個真正的招法。若從精神享受來說,你一定得掌握到舒適得勁,比如一個動作,你真懂了,這就行了,這比空練一趟拳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