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文凱 (上海市行知中學附屬寶山實驗學校,200444) 有效地課堂管理,是課堂有序高效的保障。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幼小銜接階段,天性愛動,并且體育課多在開闊的操場進行,給體育課堂管理增加了更大的難度。課堂管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多維度針對性的課堂管理,能夠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實現教育目的。 通過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和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設計了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實用課堂管理方法,并在實踐中調整改進,最終集合成如表1、2、3所示的課堂管理方法匯編,主要分為習慣養(yǎng)成、行為引導、營造社會心理環(huán)境三大類,其中習慣養(yǎng)成類中主要包括口令法、口訣發(fā)、手勢法、口哨法;行為引導類主要包括游戲法、目標法、獎懲法等;營造社會心理環(huán)境類主要有小助手法、骨干法、競賽法等。 表1 習慣養(yǎng)成類方法描述、特點及使用時段
習慣養(yǎng)成類實用方法: (1)口令法: 在進行課堂管理時,可巧用指示性較強的隊列口令,比如在課堂中出現喧嘩情況,可運用立正、稍息、全體注意,全體起立等口令,吸引學生的注意,將注意力拉回課堂,培養(yǎng)聽從口令的習慣。 (2)口訣法: ①教師:小眼睛,學生:看老師。 ②教師:請你跟我這樣做;學生:我就跟你這樣 ③教師:誰站的最好,學生:我站的最好。 ④在練習跑步時,教師:隊伍整齊,學生:121;教師:小手擺動,學生:121。 ⑤教師:眼睛、眼睛,學生說:看、看(耳朵、耳朵—聽、聽) ⑥教師:123,學生:鉛筆站。 ⑦教師:昂著頭,學生:挺著胸,我們都是小士兵 ⑧出早操時,教師:動作規(guī)范要用力,學生:比比安排最整齊 (3)手勢法: ①雙手胸前交叉,表示禁止。 ②豎起大拇指手勢,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肯定。 ③左手食指頂住右手掌,表示暫停。 ④ 食指放在嘴巴前,表示安靜音。 ⑤擊掌吸引學生注意力。 (4)口哨法: ①哨聲:一個長音“嘟——”的時候,是全體注意信號,面向老師立正站好。 ②哨聲:一短一長“嘟—嘟——”,是集合信號。 ③哨聲:一長兩短“嘟——嘟—嘟”的時候,是開始練習信號。 ④哨聲:四個短音“嘟—嘟—嘟—嘟—”的時候,是停止練習信號。 表2 行為引導類方法描述、特點及使用時段
行為引導類實用方法: (1)游戲法 ①游戲名:老師說。老師說出的行動口令中有“老師說”三個字的是有效口令,不帶的“老師說”的是無效口令,比如老師說:“老師說,向后轉”,帶有“老師說”三個字,學生便向后轉,如果老師說“向后轉”,口令中沒有老師說,就不是有效口令。引導學生認真聽講聽取安排。 ②游戲名:靜悄悄。在10分鐘的時間內,學生與老師只能用手語交流,開口講話便是違規(guī),教師可故意逗學生講話,學生要學會自控,控制住自己的嘴巴。 ③游戲名:動物樂園,在入學之初使用。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隊,各小隊用小動物來命名,增強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集合和分組練習,例如:“小貓隊”“小兔隊”等。 ④游戲名:拍拍手。教師說:“聽到我說話的擊掌 1 次”,學生擊掌一次;教師說“聽到我說話的擊掌 2 次”,學生擊掌 2 次;教師說:“聽到我說話的擊掌 3 次”,學生擊掌 3 次。 (2)目標法 比如,上課鈴聲響后的 10 S內站好隊伍,教師吹集合哨后20S內集合好隊伍;在組織練習時,指定合適的練習數量目標,學生完成指定數量的練習,比如運球30次,跳繩50次等,讓學生有目標的去完成練習。 (3)獎懲法 ①使用獎勵卡,對課堂上表現好的同學或者進步的同學進行即時獎勵,也可對學生進行承諾,如果繼續(xù)能夠表現好,可課后進行卡片獎勵(延后獎勵)。 ②學生體育課中若出現嚴重問題行為,可以把不能參與本次課的某一個游戲作為懲罰,進行警示。 ③在課前集合和課后集合這兩個問題行為多發(fā)的時間段,可使用“黃金5分鐘”的規(guī)則,即這5分鐘內能夠遵守紀律就可以受到獎勵反之則會受到處罰,可以獎勵游戲時間和活動器材,處罰可以用學生不太喜歡的廣播操練習和隊列練習。 表3 營造社會心理環(huán)境類方法描述、特點及使用時段
營造社會心理環(huán)境類實用方法: (1)小助手法 在課堂管理中,巧用極性較高,但又有點“調皮”的孩子,讓他們有事可做,就減少了在課堂中出現問題行為的機會,讓他們擔任小助手既可以協(xié)助老師維護課堂紀律,又是對小助手本人的一種約束,讓這名學生也能不斷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2)骨干法 讓體育成績突出,管理能力較強,在學生面前具有“威信”具有“影響力”的同學當隊列管理員、小組長、領操員等。 (3)競賽法 在課堂管理中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強的特點,培養(yǎng)孩子們的良性競爭意識,在上課中男生和女生,總歸會有表現更好的一方,第一列和第二列總有更好的一列,表揚表現更好的團隊,通過不同團隊的競爭,使學生更加專心于課堂,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啟到維護課堂紀律,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