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吃龍膽瀉肝丸、歸脾丸、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需要注意什么? 龍膽瀉肝丸組方為龍膽草、黃岑、梔子(炒)、車前子(鹽炒)、澤瀉、川木通、當歸 (酒炒)、生地黃、柴胡、炙甘草,諸藥相合,共奏疏肝利膽、清熱除濕之功,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腫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濕熱帶下。 常吃龍膽瀉肝丸需要注意: 1.脾胃虛寒者慎用。 2.服藥期間飲食宜用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3.體弱年老者慎用,對于體質壯實者,亦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4.高血壓劇烈頭痛,服藥后頭痛不見減輕,伴有嘔吐、神志不清,或口眼歪斜、瞳仁不等等癥狀的高血壓危象者,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相應急救措施。 5.治療急性結膜炎時,可配合使用外滴眼藥;治療化膿性中耳炎時,服藥期間宜配合清洗耳道;治療陰道炎時,亦可使用清洗劑沖洗陰道,以增強療效。 6.水丸一次3-6g,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歸脾丸組方為炙黃芪、龍眼肉、黨參、白術(炒)、當歸、茯苓、酸棗仁(炒)、遠志(制)、木香、炙甘草,諸藥相合,共奏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常吃歸脾丸需要注意: 1.陰虛火旺者慎用。 2.服藥期間,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3.有口渴、尿黃、便秘等內熱表現(xiàn)者不宜服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6.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濃縮丸一次8~10丸,一日3次。 金匱腎氣丸組方為地黃、山茱萸(酒炙)、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桂枝、附子(制)、牛膝、車前子(鹽炙)。諸藥相合,共奏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之功,用于腎虛水腫,小便不利,腰膝酸軟,畏寒肢冷。 常吃金匱腎氣丸需要注意: 1.服用金匱腎氣丸后偶可見蕁麻疹、心動過緩、胃酸增多。 2.孕婦禁用。 3.濕熱壅盛,風水泛溢水腫者不宜用。 4.金匱腎氣丸含附子,不可過服、久服。 5.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宜低鹽飲食。 6.忌食生冷食物。 7.水蜜丸一次4~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一般4周為一療程,或遵醫(yī)囑。 附子理中丸組方為附子(制)、干姜、黨參、白術(炒)、甘草。全方配伍,共收溫中健脾之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常吃附子理中丸需要注意: 1.有文獻報道,附子理中丸口服后發(fā)生心律失常。 孕婦禁用。 2.大腸濕熱泄瀉、大便不暢、肛門灼熱者不宜使用。 3.附子理中丸含有附子,服藥后如有血壓增高、頭痛、心悸等癥狀,應馬上停藥,去醫(yī)院就診。 4.慢性腸胃炎、泄瀉患者服藥3天后癥狀未改善應去醫(yī)院就診。 5.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4周為一療程,或遵醫(yī)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