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隨著雙減政策講孩子的教育回歸學校和家庭,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今年元旦正式實施,家庭教育開始有法可依,家庭教育指導也迅速發(fā)展起來。 很多體制外教育工作者轉型的重要選擇,也是很多家長、咨詢師也將此作為事業(yè)發(fā)展方向。這必將促進家庭教育的發(fā)展,但也面臨很多問題,尤其是商業(yè)化更是障礙重重。 跟咨詢行業(yè)一樣的三大死穴:
用戶心里抵觸不難理解,小問題自己解決,中問題找朋友老師解決,大問題上醫(yī)院解決。家庭教育指導師需要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潛在問題。這是反人性的,因為自以為正確是人的本能。
咨詢服務屬于非標產品,甚至沒有產品的形態(tài),很難衡量,沒法比較,這必然導致產量低,頻效差,難以市場化。
渠道不透明是個大問題,渠道包括信息渠道,轉化渠道和支付渠道。渠道障礙之一是信任,用戶需要勇氣敞開心扉,障礙之二轉化,涉及隱私所謂轉介紹并不可靠,三是支付風險,咨詢師都要求先付費后服務,且沒有退款機制。 現有模式不可復制除了醫(yī)院和社區(qū)公益服務,這類模式無法模仿,與社會更多咨詢師相關的有平臺模式和IP模式。他們靠咨詢師賺錢,但不是為咨詢師賺錢。
代表壹心里。壹心理是北師大珠海校區(qū)心里專業(yè)畢業(yè)的黃偉強,創(chuàng)建并于2011年 ,專注于心理健康領域。號稱已擁有超過 1700 萬的用戶,6372 名心理專家、600 多位心理學專欄作者,和全國 792 家心理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目前完成B輪融資。主要產品有:壹心理咨詢、壹心理測評、壹心理學院、心理FM等。主要收入來源心里知識付費,咨詢費分成等。由于知識收費與與咨詢師收費咨詢本身有競爭關系,加上彼此競爭嚴重,咨詢師收益很少。
代表看見心里。創(chuàng)立人,武志紅,北大心理學碩士畢業(yè),多年的專業(yè)咨詢經驗----武志紅老師確實在心理學界,有著一定的專業(yè)水平。看見心理線下自營工作室連鎖模式,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蘇州、青島、廈門等10個城市,每超200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入駐,號稱服務上萬人。IP作品,專業(yè)產品+自媒體,包括抖音、頭條號、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均有100多萬的粉絲量,并且咨詢工作室的大部分客戶來源于此。 除了這些頭部,小心里咨詢工作者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tài),他們很尷尬——再不為客戶提供服務,自己就需要找咨詢師解壓了。 夢想如何照進現實?家庭教育有沒有市場不好說,但教育指導師培訓已經火了。但要明白:所謂含金量極高、證書終身可查、全國通用等說法,只是一些市場化培訓機構的宣傳。 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海量的咨詢師閑置難以匹配,是現狀,也是機會。 首先避開兩個誤區(qū)。 一,這不是一個暴富的機會。《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guī)定:“家庭教育指導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營利性教育培訓?!币簿褪钦f,面向家長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必須堅持公益屬性,不能逐利。 二,不能開展學科培訓。培訓機構聲稱獲得'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就可拿到'金飯碗’,實則可能是給'住家教師’提供一個進行'住家服務’的'道具’,以應對監(jiān)管部門的查處——在查處時,告訴監(jiān)管部門,是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或配合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那么,機會在哪里呢? 家庭教育機構在國內的市場政府主導,公益屬性。 主要模式為公立學校采購, 目前做的是to B業(yè)務。短期內有一部分小機構能夠因此過得'比較滋潤’,比如一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一年能夠盈利。tf市場需要社區(qū)背書,如果能納入社保,將會有爆發(fā)增長。 目前家庭教育服務產品。可分為涵蓋家庭教育課程、心理咨詢等;教育學校資訊、知識付費;親子活動,親子閱讀;家庭教育相關智能硬件等。 鑒于此,四個重要建議。 1.根據生活圈確定可以立足的小區(qū)域;服務客戶,產生現金流遠比做公益,做流量重要。 2.發(fā)展志同且互補的人員抱團;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伙人可以走得更遠。 3.打造屬于自己的產品,比如一本書,自媒體,不斷完善和提高; 4.與社區(qū)協(xié)作,以獲得進入政府采購的機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