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清明祭思情懷 文|01一線 今天4月5日,清明節(jié)。清明時分雨綿綿,楊柳依依思無邊。祭奠先祖燒紙錢,寄托懷念孝心見。低頭叩首不能言,觸景傷情淚漣漣。虔誠祈禱數(shù)萬千,安好天上人間。 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墳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從哪來?靜立塋冢默然,你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者尋根,葉落歸根。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難怪有人說,清明節(jié)就是中國的感恩節(jié)!清明時節(jié),教我做人。清潔、清廉、清凈,無非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無非一個明白。
“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樂然、坦然。紅塵滾滾、功名利祿,如果你過于執(zhí)著、拿不起放不下,為權(quán)、為錢、為名、為情黯然神傷,不妨清明時分去掃墓。那里,自有另一種答案,讓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華夏血脈,你是人類赤子。難怪有人說,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zé)任。來到這世間,你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承擔(dān)相應(yīng)的責(zé)任。清明是責(zé)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游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人生就像趕路,山一程,水一程,一路風(fēng)雨兼程,一路披荊斬棘,往前看,人生仿佛遙不可及,往后看,卻又咫尺可量。生活不易,腳踏實地的向前走,勝過汲汲營營的過日子,那些難熬的時光過去了,剩下的都是好運氣。 好的運氣或好的生活不是拼命透支,而是款款而行。當我們被欲望追趕,步子邁得太快,就容易喪失自我。懂得給欲望做減法,學(xué)會與內(nèi)心平和相處,堅守一份清醒與自恃,保持自己的步調(diào),才是真正的內(nèi)心強大。
日子過的真快,轉(zhuǎn)眼間,2022年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季度,有點讓人猝不及防。時間總是把每個月每個季度每一年裝訂成冊,靜靜地陳列在書架上,偶爾信手打開,其中有一些字詞句章,會讓我們時刻銘記,記憶猶新。 三月,已悄然落幕,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放在心上,讓它隨著無形的風(fēng)飄落,從此,畫上一個句號,封存起來,不必去觸碰。 走進四月,它是一本神奇的書,帶著奮斗的動力,前行的勇氣,生活的感悟和幸福的味道,與我們相約。相信在這盛大的,熱烈的,燦爛的四月里,用心走過的每一步路,都能成就所有的花開。我們用雙肩扛起的責(zé)任,用汗水致敬的使命,用正能量回饋的社會,用努力裝扮的世界,一定不會被辜負! 走進四月,就走進了林薇因筆下的人間四月天,走進了愛走進了暖更走近了希望!帶上好心情,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在人生的長河中,不可能一直順風(fēng)順水,總會有些艱難跋涉,正因如此,才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風(fēng)雨過后的日子就是晴天,只要心中有希望,未來的日子,必定會有光芒。
四月是有愛的。珍惜好眼前人,懷念故人。清明的雨總會如約而至,這是最合適思念的季節(jié),細雨中夾雜著絲絲的哀愁,那些曾經(jīng)最親的人,最有愛的時光,已經(jīng)成為過去式,空留思念。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在余生的每一天,做一個有愛,溫暖,善良的人,珍惜此刻,珍惜當下,學(xué)會釋懷! 四月是希望的,讓我們在春風(fēng)中,行動起來奔跑起來,用一顆滾燙的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和遠方。愿你身上所有的疲憊和憂傷,都被四月的暖陽烘干,愿你心里所有的缺憾和煩惱都被春天的風(fēng)吹散。 四月,愿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撞個滿懷!四月,愿你挺胸抬頭,大步向前,去邂逅那個更好的自己。 四月清明的祭思情懷,我要把它化著一首小詩:
當黎明來臨,夜色悄然褪去, 蔚藍色的星球賜以我們清明。 熙熙攘攘,世間萬物有序, 日月演繹季節(jié)和生命的精彩輪回。 花開花落,山水奏響,生命來去, 世間有坎坷曲折,也不乏暖意溫馨。 紛繁的人間,喜怒哀樂的歲月, 有什么是我們要拿起和放下東西。 土地田園是我們的稿紙, 衣食住行是我們要寫的文字, 我們用雙手當作生命的畫筆, 在漫山遍野的花草與藍天朗月的背景中, 化汗珠子成為物質(zhì)和精神的噴香, 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和平相處的夢想。 無論紅瘦綠肥、無論貧窮富有, 大家結(jié)緣土地,就有各自的收獲與收藏。 我們的汗味甘酸,肥土壯碩, 雨過天晴云破處,土地上撰寫的詩篇, 就是我們著述飽滿的希望。 謹記純樸與勤勞,摒棄貪婪與奢望, 感恩天地,感恩先賢,感恩祖輩, 還要感恩好不容易來到世上的我們自己。 這樣,我們才真正懂得, 人生其實苦短,來日并不方長!
![]() ![]() 作者聲明: ——本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另外,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若作品中的文字、美術(shù)、攝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權(quán)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取得聯(lián)系,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或作品!
![]() ![]() 作者簡介:羅余作,男,漢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網(wǎng)絡(luò)與信息管理師,2019年中國優(yōu)秀CIO獲得者,高峰論壇特邀嘉賓。吉安縣文學(xué)協(xié)會主席、協(xié)會《廬陵文苑》期刊和微刊執(zhí)行主編。吉安縣詩詞學(xué)會理事兼期刊《文山藝苑》編委;吉安市廬陵詩詞學(xué)會會員,《廬陵詩詞》電子微刊編委;吉州區(qū)詩詞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2020年榮獲中國鄉(xiāng)村作家榮譽稱號。
我的業(yè)余只想靜守自己的內(nèi)心,做歲月里的寧靜人。起名“01一線”網(wǎng)絡(luò)昵稱,故名我是一線的設(shè)備技術(shù)、網(wǎng)絡(luò)與信息化工作者。平時喜歡隨筆寫點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文字,用以調(diào)理白天強于工科的頭腦。
感念之余,我回顧了過去,檢討了自己。認定了兩點體會:一是要把人生奉獻給那些永恒不變的事物,因為生命的偉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費在比本身壽命更為長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決心為年歲增添生命,因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東西,做出最佳行為的人,生活得最豐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