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已證實幽門螺桿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門螺桿菌,胃粘膜的慢性炎癥亦會隨之好轉(zhuǎn)。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抗生素雖然有多種,但應(yīng)用過濫會產(chǎn)生耐藥性或?qū)е戮菏д{(diào),由此產(chǎn)生的副作用不容忽視。中醫(yī)辨證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目前已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中藥有安全、副作用少的優(yōu)勢,在臨床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筆者根據(jù)中藥體外抑菌試驗結(jié)果,辨證分型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改善癥狀明顯,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肝胃不和型 癥見胃脘脹痛,噯氣吐酸,食后飽脹,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治以降氣除菌。處方:代赭石20克,檳榔10克,厚樸10克,百合20克,烏藥10克,蒲公英20克,黃連5克,白芍20克,佛手15克,焦三仙各10克。組方原則是選擇降氣兼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檳榔、厚樸等,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藥。 二、脾胃濕熱型 癥見胃脘灼痛,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膩,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治以清熱除菌。處方:酒制大黃5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地丁20克,蒲公英20克,檳榔10克,丹參20克,半夏10克,半枝蓮20克。組合原則是選擇清熱兼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大黃、黃連、黃芩、地丁、蒲公英等,再配以其他清熱燥濕的中藥。 三、脾胃虛弱型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緩,舌苔薄白,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治以健脾除菌。處方:黃芪30克,肉桂5克,高良姜5克,白術(shù)10克,白芍2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烏藥10克,黃連5克,甘草5克。組方原則是選擇健脾溫中兼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黃芪、肉桂、高良姜等,再配以其他健脾益氣的中藥。 四、胃陰不足型癥見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紅少津,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治以滋陰除菌。處方:百合20克,烏藥10克,沙參20克,麥冬20克,赤芍20克,丹參20克,烏梅10克,檳榔10克,黃連5克,蒲公英20克,半枝蓮20克,甘草10克。組方原則是選擇滋陰兼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烏梅、赤芍、麥冬等,再配以其他滋陰和胃的中藥。 五、胃絡(luò)瘀血型癥見胃脘疼痛,痛處固定,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治以化瘀除菌。處方:酒制大黃5克,丹皮10克,丹參20克,赤芍20克,半枝蓮20克,莪術(shù)10克,厚樸10克,檳榔10克,蒲公英20克,三七2克。組方原則是選擇活血化瘀兼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大黃、丹參、丹皮、三七等,再配以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 筆者體會,上述辨證分型主癥清楚,簡便易行,臨床易于掌握。將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的中藥,按其功效分類,根據(jù)證型加以區(qū)別應(yīng)用,符合中醫(yī)辨證用藥的特點,因此臨床使用時,可較快改善癥狀,緩解病情。 (王長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