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考完試,總會有學生或者家長感嘆“沒有發(fā)揮好”“沒有考出來”,但是也會有平時不顯山不漏水的孩子,最后的大考中一鳴驚人。偶然因素肯定會有一些,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偶然嗎?這是不太可能的,中考和高考這樣的考試,是太多的專業(yè)人士設計的,目的就是讓真正有水平的人脫穎而出,應該能準確顯示孩子真實的學業(yè)水平。 還是好好分析一下導致沒有發(fā)揮好的原因吧。一方面可能是題目確實不順手,一方面是孩子自身考試中狀態(tài)不佳。但是為什么會不順手呢?為什么會狀態(tài)不佳呢?認真分析,肯定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個多年的老師,看到很多的孩子最后的狀態(tài),我明明白白的看得到他為什么在大考中失敗,為什么在大考中成功,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一樣,看運氣。能不能夠發(fā)揮好,實際上是在考試前就決定了的事。所以,考試前我們要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分析透徹,拿出來改進的方法,這確實需要更加專業(yè)的指導。 如果孩子的心態(tài)好、方法對,大考前的最后的幾個月應該是進步最快的一段時間,如果還能會考試,那在最后的大考中就能出色發(fā)揮。在大考中獲得好的成績,就是這三條,心態(tài)好、學習方法對、會考試。最重要的當然是心態(tài)好,這樣才能夠保證每天的學習效率,請參考之前寫的《大考前如何減少焦慮》。今天講一講學習方法。 1. 中考和高考的特點是題目新。孩子平時大量時間在刷題,刷題都是往年的題目,所以,一旦看到新穎的題目,就感到不順手。總有些孩子刷題并不多,但是知識掌握的還不錯的,這些孩子是最會學習的人。他們往往更喜歡弄透徹課本上的知識點。題目再新,也要依據(jù)課本的知識點。只要把課本上的知識點細節(jié)都掌握了、道理都吃透了。題目自然是可以涵蓋的。出題的人也是要扣著課本兒,一點兒一點兒的去琢磨題目。我們應該扣著課本準備考試。把課本細細的梳理幾遍,做到每個知識點爛熟于心。還要學會看目錄,當知識點都梳理過了,再拿著目錄梳理,自然就有了高度,看目錄就是自然的總結歸納和融匯貫通。要注意,基礎比較差的孩子自己不會看書,應該有老師領著他梳理知識點,他們自己學習的時候,會覺得刷題效果更好一些。 2. 刷題與知識點相結合。刷題當然是必須的,但是不能只是刷題,整理錯題的時候,錯題要指向知識點兒。是哪一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才導致出錯,要去把這個知識點弄透徹,以后,就不要再因為這個點再出錯,這才是精準的學習。把自己有問題的知識點,列成清單,一個一個解決。 3. 刷題和刷思路結合。如果思路不夠開闊,可以嘗試著刷思路??匆坏李}之后,經(jīng)過初步整理思路,就直接去看題目解析。把自己的思路和答案上的思路進行對比,省去做題的過程。這樣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見識更多的題目,非常有利于打開思路。很多人的做題速度慢,也是因為找不到思路,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做題速度也會提高。孩子們做這樣的練習,還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因為消耗時間少,效果明顯,很有成就感,能夠讓孩子更有精神。 4. 不做漏斗,重視鞏固和記憶。做完的一套卷子,要掰開了、揉碎了,一道題一道題地復習。在最后的復習階段,尤其不是比誰學到的更多,而是比誰漏掉的更少。做過的題目,沒有復習和鞏固,忘得特別快,忘了再做,做了又忘,這都是浪費時間。不僅復習,而且要適當?shù)淖鲇洃洠炎鰰念}目形成固定的連接,可以參考之前寫的《掌握思維的杠桿》。 5. 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問題。當學生用語言來描述知識的時候, 不知不覺地大腦處在積極思維狀態(tài),給自己講,給別人講都很好。費曼說:“只有在一個人明確表達的那一瞬間,他才真正開始建立理解。 ”凡是不能明確表達的,都是理解不透徹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不是總結問題,是學習的過程。例如,一道習題感覺會做了,要自己給自己講一遍。講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理解透徹的地方,所以不要相信感覺。 6. 獨立自主,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在這個時候,最了解情況的是學生自己,他應該知道自己最緊迫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把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學校的作業(yè)已經(jīng)應該放在第二位了。這個時候,還是一切以完成作業(yè)為主要學習,是非常不明智的。 后面我們再談談學會考試,希望孩子們的辛苦都能有回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