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多年來以滌痰平喘湯為主,配合西醫(yī)療法,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60例,取得了滿意療效。 一、臨床資料:本組患兒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1986年5月制訂《小兒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60例患兒,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個月~24個月,其中2個月~6個月20例,7個月~12個月16例,12個月~24個月24例。病程最短2天,最長12天,平均4.5天。治療時間最短5天,最長7天,平均5.6天。 二、治療方法:中醫(yī)用滌痰降氣,止咳平喘,健脾益肺之法。西醫(yī)采用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控制感染藥物,并對癥處理。 1.中醫(yī):用自擬滌痰平喘湯:栝樓6~8g,陳皮、蘇子、桑白皮4~6g,半夏、杏仁、膽星3~5g,魚腥草5~10g,甘草2~3g。加減:肺有郁熱者加黃芩、桔梗3~5g;脾虛腹瀉者加炒山藥6~9g,砂仁、葛根3~6g;痰盛喘鳴者加大貝、葶藶子3~5g;有表證者加荊芥、防風3~5g,金銀花5~10g;肺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者,加防風3~5g,白術(shù)5~9g,黃芪6~12g。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2次,合計90~120ml,分3次服。 2.西醫(yī):用病毒唑、654-2、維生素C、維生素K1治療,高熱、呼吸困難較重者加地塞米松、硫酸鎂靜滴,繼發(fā)細菌感染者加入青霉素、呱拉西林或紅霉素靜滴。必要時配合吸氧,心衰者強心治療。 三、治療結(jié)果:60例患兒,經(jīng)5~7天治療,痊愈52例,顯效8例,有效率100%。 四、病案舉例:張某,男,2個月,1998年12月24日初診。因氣喘痰鳴3天,加重1天來診。查:T36.8℃,患兒輕度缺氧貌,發(fā)育正常,五官端正,呼吸急促,喉中痰鳴,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潤,頸軟,胸廓對稱,心率快,兩肺彌漫性哮鳴音,肺底部可聞及濕性羅音,腹軟。肝脾未觸及,指紋色淡,余(一)。X線片示:兩肺可見散在點片狀陰影。血白細胞8.9×109/L,中性粒細胞68%,淋巴細胞32%。中醫(yī)診斷為“肺炎喘嗽(痰濕阻肺)”,西醫(yī)診為毛細支氣管炎。經(jīng)用以上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3天病去大半,7天痊愈。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病毒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多見于2歲以內(nèi)的小兒,尤以6個月內(nèi)小兒最常見。多為急性發(fā)病,突然發(fā)作性喘憋為特征。病前常有感冒、受涼病史。發(fā)作時,氣喘痰鳴,煩燥不安,甚則出現(xiàn)鼻翼扇動,三凹征,口唇發(fā)紺。部分患兒可有發(fā)熱、流涕等外感癥狀和嘔吐、泄瀉等消化道癥狀。該病屬中醫(yī)“肺炎喘嗽”、“痰喘”等范疇。由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因而在病理上發(fā)病容易,變化迅速。外邪入侵,肺衛(wèi)首當其沖,肺失宣降,通調(diào)失職,水液滯留,聚而為飲,飲邪阻肺,氣道不利,發(fā)為痰喘;邪閉于肺,金氣盛實,脾失健運,聚濕為痰,痰濕貯肺,加重氣喘痰鳴。脾氣受困,中陽不振,胃失和降,還可出現(xiàn)嘔吐、泄瀉等。據(jù)此可見,本病的病因病機是,外邪犯肺,脾氣受累,水液代謝失調(diào),聚而為飲為痰,痰飲阻肺而病。故以滌痰降氣、止咳平喘治其標,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固其本。 方中以栝樓、半夏寬胸理氣,燥濕化痰為君;陳皮、膽星化痰燥濕,健脾理氣;蘇子、杏仁宣肺理氣,化痰平喘,助君藥為臣;桑皮、魚腥草利水化飲,清肺平喘為佐;甘草一助陳皮健脾益氣,二是調(diào)和諸藥為使。本方立法原則是根據(jù)小兒為純陽之體,生機蓬勃,易于化熱的特點組方而成。全方辛開苦降,寒溫并用,溫而不燥,共奏燥濕化痰、降氣平喘、健脾理肺之功,故能使痰飲得蠲,氣道復(fù)暢,脾氣健,肺氣調(diào),咳喘止而諸癥消。對合并細菌感染患兒,配合西藥治療,主要是控制感染,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與中藥合用,標本兼治,以縮短病程,減輕病狀,而獲速效。 據(jù)臨床觀察,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毛細支氣管炎,較純西醫(yī)治療,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病愈徹底的優(yōu)點,深受患兒家長的歡迎與信賴。( 孫法泰 楊福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