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和教育部、全國總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wǎng)現(xiàn)場直播,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國網(wǎng)記者:去年以來,我們國家加快了共同富裕的步伐,那么此次《意見》中也提到了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對于共同富裕有各方面的幫助作用。那么接下來,我們在推動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過程中,對于助力共同富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感謝。 歐曉理:謝謝你的提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印記。在改革開放前,能夠吃飽穿暖就很好了,如果再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三大件”,就會感到很幸福了,這是我們許多人對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記憶。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人民群眾能夠出門,特別是出境去旅游,到全世界各地、到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名山勝川去擺個“剪刀手”,拍個“游客照”,來表達自己到此一游,成為中國人富起來的一個縮影。 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不僅要有錢、有閑,能夠出去逛一逛、看一看,還要有健康、有快樂、有精神享受,而且還要能夠更加公平地享有各類服務。在這個背景下,黨中央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且還明確指出,既包括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在我們看來,全民健身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內容。全民健身具有多元價值,對我們每個人來講,是最實惠的健康投資,可以促進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方式,錘煉人格、磨煉意志,讓我們不改少年模樣,也無懼白發(fā)蒼蒼。對社會來講,是最普惠的公共服務,可以全人群公平享有,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健康關口前移,降低全社會的醫(yī)療支出。對國家來講,是最經濟的人力資本積累,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帶動人的全面發(fā)展。 另外,全民健身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還只有37%左右,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比較大。如果分年齡段來比較,成年人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就更低。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意識的原因,比如我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重視,同時也有服務供給不足的原因,比如我們現(xiàn)在的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都比較缺乏,也有市場發(fā)育不足的原因,比如我們身邊的體育組織比較少、體育產業(yè)規(guī)模也不太大。因此,如果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能夠大幅增加,全民健身蔚然成風,不僅意味著群眾體育大發(fā)展,更代表我國人民身體素養(yǎng)、精神狀態(tài)、收入水平、公共服務供給、產業(yè)發(fā)展水平、社會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提高。如果有一天,全民健身成為了城鄉(xiāng)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的社會時尚,人人都想運動、能運動、會運動,那么我們認為,我們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必定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然,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需要久久為功。下一步,我們將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推動有關部門細化政策措施,統(tǒng)籌運用好規(guī)劃、政策、投資等多種工具,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促進全民健身的長效機制,助力全體人民實現(xiàn)共同富裕。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