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會影響患者情緒和精力的心境障礙,通常由遺傳因素、生理因素的改變、應激事件、以及由思想性格信仰所構成的心理因素所誘發(fā)。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心情都會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上下波動,但對于雙相患者來說,他們的情緒波動要來得更加猛烈與極端,具有長效性與破壞性。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狀態(tài)。 當雙相患者處于極度興奮且精力充沛的狀態(tài)時,我們稱這樣的狀態(tài)為躁狂,通常表現(xiàn)為精力充沛、思維奔逸與易激惹等;當雙相患者情緒極端低落時,會感到無助、無望且空虛,這樣的狀態(tài)被叫做雙相抑郁。 如果躁狂發(fā)作時程度較輕則被稱為輕躁狂,一般是不具有暴力行為的。 而根據(jù)躁狂與抑郁的偏重程度通??蓪㈦p相情感障礙分為I型與II型兩種,但不管哪個類型的患者,都實實在在的陷入情緒反復的痛苦當中。 ![]() ![]() 左右滑動查常見誤解 左右滑動查常見誤解 左右滑動查常見誤解 ![]() ![]() 渡過了拒絕診斷階段之后的陪伴者對雙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識別不足與過度識別的情況。 識別不足 本質上也是一種拒絕診斷,可能在對患者一些行為上造成誤解或無法理解,又或是在自己的理解下干預治療,但這種行為往往導致患者療效不佳與病情反復,嚴重傷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同時,陪護者可能會認為只要吃藥就能控制病情,不在意日常生活中對心理方面的刺激也能夠康復。 過度識別 指的是對雙相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但過于敏感,從而對患者一些正常的行為與情緒表達進行過度解讀。 這樣的認知容易給患者帶來壓力,使得雙方關系更為緊張。 而且過度焦慮也影響重大決策,出現(xiàn)病急亂投醫(yī)的錯誤做法;又或是忽視患者獨立性,對患者過度照顧與保護。 ![]() 了解識別不足與過度識別之后,有些陪伴者會覺得那是不是不該過度關注對方感受,甚至應該置之不理讓他完全自由呢。 其實陪伴者需要站在一個比較中立的位置上,既不能過度憂慮,也不能過度忽視。 主動學習,謹遵醫(yī)囑 首先需要學習相關知識,主動了解相關訊息,熟知其具體癥狀可引導自己在患者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要注意不越界干涉醫(yī)生所提出的醫(yī)療方案。 改善相處模式,嘗試溝通理解,建立信任 陪伴者需要做到溝通、理解,并嘗試接受對方患病的事實。 在患病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比以往更為抗拒交流,也更難信任他人,這個時候需要根據(jù)當下狀態(tài)調整溝通方式,以重新建立與患者的信任。 同時,我們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努力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勢,幫助他重新建立自信。 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對病情的保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對方狀態(tài)不佳時可以先問候對方的當下感受,再決定該如何給予幫助,一切以對方的感受為主。 在與對方建立信任后我們還能在必要時充當患者與醫(yī)生溝通的橋梁。 放低對患者的要求 陪伴者需要正視雙相情感障礙、正視患者,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同時不應苛求患者為他人考慮,有時候正是因為他過度的共情,從而壓抑著內心的情感,才使得自己更為難受。 我們可以在對方難過時適當?shù)陌矒崆榫w,或是在他邁出求助的第一步時告訴他已經(jīng)很棒了。 此外,我們可以給予對方足夠的陪伴,為對方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但也需要給患者留有足夠的個人空間,以免對其造成壓力。 放寬心態(tài),自我照料 在陪護患者的過程中親友往往會感到焦慮與無助,這樣的情緒一不小心便會傳播給患者,給其造成壓力與排斥感。 我們需要知道,雖然陪伴者承擔著沉重的責任與義務,但也需要擁有患者之外的生活重心,畢竟陪伴者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給予患者與醫(yī)生足夠的信心,在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陪伴患者。 照顧好患者日常細節(jié)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對方的狀態(tài),督促就醫(yī)與服藥的同時收好可以傷害自己與他人的物品。 此外,多觀察患者的飲食情況,警惕暴飲暴食或是節(jié)食,并關注對方是否有抽煙酗酒緩解壓力的不良習慣,及時與患者和醫(yī)生進行溝通。 ![]() 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不知道雙相情感障礙的存在,患者們在荒廢的游樂園里一遍又一遍的坐著過山車,凝望著他們的只有醫(yī)生與寥寥親友。 ![]() 他們與我們一樣工作、一樣生活,他們或許是我們的老師、同學、上司、或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家人,他們與我們沒什么不同,只是生病了。 與感冒發(fā)燒一樣,他們也需要被看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