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魯迅曾說自己最敬仰的作家只有兩位,一個是寫《神曲》的但丁,還有一個就是寫出《罪與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蹲锱c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一部震撼無數讀者心靈的世界文學名著,曾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部文學經典”。 小說的主角羅佳是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偶爾還能發(fā)表一些文章、做些翻譯賺點稿費,但是,這些收入加上母親的養(yǎng)老金還是不夠付學費的,所以羅佳只能輟學。 沒有了生活來源,羅佳不得不向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抵押私人物品,換來少得可憐的抵押金??墒?,這些抵押來的錢根本不夠交房租,房東揚言要轟走羅佳。 他的妹妹本來在一個地主家做家教賺錢,但是差點被地主強暴,羅佳覺得,妹妹并不愛律師,訂婚只是為了緩解家里的經濟狀況,所以,他決定盡快從困境里走出來。 于是,走投無路的羅佳產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搶走她的錢。歷經一場漫長又孤獨的抉擇后,羅佳最終卻選擇了自我救贖的故事。細細回味他的心理路程,你會發(fā)現,原來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與人性較量。 ![]() 二 羅佳本是一位前途無量的法學生,可命運就是這般滑稽,他家境貧寒,僅靠母親微薄的接濟,根本交不起學費和房租。不得已選擇中斷學業(yè),房東追著他繳租,甚至斷掉他所有的餐食,這無疑讓他悲愴的生活雪上加霜。 為了存活下去,他狠心把視為珍寶的父親遺物抵押給當鋪的老太婆。卻不想,老太婆長著一雙勢利眼,對窮人百般刁難,老太婆擺出一副臭臉,故意壓低價格,還苛刻地說:只要押期一過,就會立刻變賣,不留一絲商量的余地。 眼前的一切,讓羅佳心生不滿,老太太的每句話都像一個火星,瞬間點爆了羅佳內心的火藥,他腦子里涌出一個可怕的念頭,想把萬惡的老太婆殺掉。自此,這個想法就像長在他腦海里般揮之不去,他無時無刻不在籌劃著這個惡毒的計劃。 某天,他無意間得知老太婆的妹妹晚上不在家,早已被仇恨和憤怒擊垮的他,在夜深人靜時,把斧頭藏在衣袖里,來到了老太婆家,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他揮起斧頭朝老太婆砍去,對方還沒來得及反抗,就倒在了血泊里。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羅佳太過惡毒,竟親手殺死了房東太太,往后看才發(fā)現,原來這么殘忍的他,有過多善良的一面。 在大學讀書時,他用自己僅剩的一點錢,幫助得了癆病的窮同學,這筆錢讓同學撐過了大半年。在同學離世后,他又去照料同學年老多病的父親,還把同學的父親送進醫(yī)院治療。等老人去世后,還把他安葬。 不僅如此,當他在酒館,聽到酒鬼說自己的女兒為了養(yǎng)活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妹妹,心甘情愿淪為妓女后,對酒鬼的女兒產生了憐憫之心。當酒鬼被馬車碾軋,是他出錢請人送酒鬼回家,還掏光身上所有的錢給酒鬼置辦后事。 事實上,羅佳在殺害老太婆之前,他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與這個念頭對抗,只不過最終他內心深處的善念,還是被邪惡擊垮,失去了理智,才選擇了這一條不歸之路。 有句話說得很對:“當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span>人生路漫漫,我們都曾產生過無數個善與惡較量的念頭。很多時候,人性是復雜的,有的人上一秒還是天使,下一秒可能就轉變成魔鬼。 當天使與惡魔互相較量時,若無法遏制住內心這只魔鬼,那我們便會失去心智,被魔鬼牽著走,終將被它吞噬。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大多圍繞著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展開,這些人物迷茫無助,想大聲呼喊,卻只能痛苦地呻吟。 毛姆說:人從早到晚為一日三餐操心真是這世上最不體面的事。金錢就跟第六感一樣,沒有了它,其他五種感覺也就沒法完全利用起來了。沒有了足夠的收入,生活中一半的可能性也就消失了,你得小心翼翼,賺多少花多少。沒有錢,人會變得多么微不足道,你會受到無窮無盡的羞辱,折斷你的羽翼,如同癌細胞一樣,啃噬你的靈魂。人們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足夠維持尊嚴的錢財,可以不受阻礙地工作,可以慷慨坦率,獨立自主?!?/span> 對于有些人,一瓶啤酒、一個煙斗就能幫他應付生活的重壓。羅佳之所以要殺死房東老太太就因為刻薄的語言刺激到了他,最后一點尊嚴也被房東老太太撕碎丟在地上踩上幾腳,未了還吐上一口吐沫。 ![]() 三 離開老太婆家后,羅佳發(fā)了高燒,昏迷了3天。第二天,警察找上門給他送傳票,拉斯柯爾尼科夫以為事情敗露了,為了躲避懲罰,他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沒那么慌張。結果,到了警察局后才發(fā)現他是被房東告到警局的。 他先前的憂慮,一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可當他無意間聽到旁人正激情地探討老太婆死亡案件時,他又嚇得當場暈厥了。 一邊是躲過法律責罰的僥幸,一邊是心存善念的良知。他不止一次想過要去自首,可內心的聲音又在不停地阻撓著他。 就在羅佳進退兩難之時,案件有了新的進展。一個油匠把在自己干活的空房間里撿到的耳環(huán),拿去抵押,而成了警察懷疑的對象。不久后,油匠向警察招供,說是自己殺害了老太婆,羅佳也因此得以脫身。 可人終究是瞞不過自己的,他逃得了法律的制裁,卻躲不過良知的詰難,這個所謂的真相,只會讓他愈發(fā)煎熬。 奧修說過:所有被壓抑的都會造成罪惡感,所有違背自然的都會導致罪惡感,你一直在自欺欺人,不誠實本身就是罪惡感的來源。 人生在世,我們難免會有行差踏錯之時。選擇了逃避,只能免去肉體上的懲罰,卻終究躲不過內心的詰責。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做到問心無愧。 ![]() 四 羅佳聽聞油匠是個善良、有思想的正直青年時,他更加焦躁不安。無法再獨自承受這一切的他,把這一切告訴了同樣置身于黑暗的酒鬼女兒索尼婭,他把這一切說出口后,內心的苦楚減少了一半,可另一半的沉痛卻無處安放。 他決定離開這個折磨他的地方,動身前往美國生活,在前往美國之前,他反而更加痛苦了。他始終牽掛著孤苦無助的母親和妹妹,放不下舉目無親的索尼婭,只能拋卻了這個念頭。 此時,索尼婭也意識到,倘若羅佳不去自首,無論他去到哪里,他此生將會在陰影里生活,永遠無法活得輕松自如。 只有他勇敢面對懲罰,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才能獲得內心的解脫。索尼婭用自己的善良勸說他,把一個象征著解脫的十字架戴在他身上。 深感罪惡的羅佳,最終決定前往警察局自首。在法庭上,他沒有歪曲事實,沒有故弄玄虛,沒有推卸罪責,詳盡地敘述了謀殺的全過程。 令眾人驚奇的是,他能記住謀殺案的每個細節(jié),卻唯獨記不清自己從老太婆那里拿走多少財物。因為,他從來沒有打開過那個錢袋,也沒有心情和興趣去細數。 最終法官們判定他是因為一時的精神錯亂才會殺人,且是主動投案自首,從而減輕了刑罰。而他自己,從得知結果那一刻起,壓在心頭的石頭也終于放下了。 在監(jiān)獄里,他每天都努力干活,還把索尼婭給他的《福音書》放在枕頭底下,一步一步獲得了自我的救贖。 羅佳的經歷,讓我想起作家簡媜曾說過的一句話:人纏不過自己的性格,常常在萬籟俱寂的時刻,以刀刃與自己短兵相接。很多時候,壓倒駱駝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尼采說,人性是一根繩索,架于超人與禽獸之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赡阋坏┻x擇逃離,不愿直面那些犯下的錯,就會一直活在讓自己愧疚的囚籠之中。當你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并勇于面對,才能擺脫痛苦,實現真正的解脫和救贖。 ![]() 寫在最后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窮苦的底層人感同身受,他出身于小貴族家庭,卻因為癡迷賭博,過著貧困的生活,這讓他難以融入上層社會,又與底層格格不入。他因為和革命小組成員一起朗讀《致果戈理》而被集體逮捕,并被判處死刑,在行刑前五分鐘,沙皇才降下旨意,赦免他的死罪,改為發(fā)配西伯利亞服役。 在流放途中,他的思想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開始信奉宗教。這段流放的經歷,也影響了他之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蹲锱c罰》的構思,最早就是在流放路上形成的。 1865年8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給情人的信中提到,旅館拒絕給他提供伙食和其他服務,于是,在破舊的小旅館里,“沒有錢、沒有食物,甚至沒有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桌前,終于開始動筆創(chuàng)作《罪與罰》。 弗洛伊德在他的學說中完整闡述了“三重人格理論”,這個理論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逐漸成熟。所謂三重人格,指的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在《罪與罰》中犯罪的羅佳、懺悔的羅佳和得到救贖的羅佳,恰恰對應著羅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本我是本能的我,羅佳為了自己的生存,選擇走上殺人的道路,并自欺欺人地認為這是替天行道;自我是面對現實世界的我,羅佳在殺人后陷入了良心的譴責,惶恐的靈魂無處安放,陷入了地獄般的煎熬中;超我就是理想化的我,故事的結尾處羅佳背負了苦難的十字架,得到了最后的救贖。 ![]() 鴻彬 2022年3月29日于深圳辦公室
|
|
|
來自: 昵稱63703230 > 《讀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