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凝氣滯證
|
一、中醫(yī)對應病名(或范疇) 胃脘痛。 二、臨床分型、主要臨床表現(xiàn)、常用中成藥及用藥指導 1 寒凝氣滯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病較急,多由受寒引起,胃脘疼痛較重,怕冷喜暖,得暖痛減,喜熱飲。 常用中成藥 藿香正氣滴丸,良附丸等。 用藥指導 該證型多見于胃炎初期,受涼或進食寒涼食物后發(fā)作。若惡心、嘔吐、腹瀉伴有輕度發(fā)熱,宜用藿香正氣滴丸;滴丸劑不含乙醇,無刺激味道,口感較好,服用藿香正氣滴丸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疼痛較重受寒明顯時,可選用良附丸;若有口舌干燥或高血壓,不宜用良附丸。 2 飲食積滯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多由飲食不節(jié)引起,胃脘脹痛,易嘔吐,可伴吐物酸腐吐后痛減,大便不暢。 常用中成藥 保和丸,四磨湯口服液,健兒消食口服液等。 用藥指導 該證型多見于暴飲暴食后。若口臭明顯,大便酸臭者,宜選用保和丸;汗多,手足心熱,宜選用健兒消食口服液;腹脹,哭鬧不安,大便干者,宜用四磨湯口服液;四磨湯口服液含有檳榔,不宜長期服用。 3 濕熱中阻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多急性發(fā)作,脘腹脹痛,拒按,食欲差,可見心煩口渴大便不暢。 常用中成藥 楓蓼腸胃康顆粒,枳實導滯丸等。 用藥指導 本證型多見于急性胃炎。楓蓼腸胃康顆粒不宜與滋補類中成藥同用,若胃功能不良,伴泄瀉者不宜單獨應用;腹痛明顯,伴大便干燥者,可服用實導滯丸,慢性胃炎、胃功能不良者實導滯丸不宜長期服用。 4 肝胃不和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胃脘脹痛,打嗝噯氣,易煩躁,時有惡心嘔吐,食欲差。 常用中成藥 胃康膠囊,胃蘇顆粒,氣滯胃痛顆粒等。 用藥指導 該證型常與情志有關,緊張勞累、急躁時多加重,服藥期間需保持情緒穩(wěn)定。胃康膠囊含有乳香、沒藥,胃弱者不宜多服;若伴有口干,手足心熱者,胃蘇顆粒不宜久服。 5 脾胃虛寒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胃脘痛反復發(fā)作,多為隱隱作痛,喜暖喜按,空腹疼痛多明顯,面色無光澤,食欲差,大便不調。 常用中成藥 香砂養(yǎng)胃丸,黃芪建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用藥指導 該證型多見于慢性胃炎病史較長者。服藥時用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不要吃生冷食物;如果出現(xiàn)胃部灼熱,口干舌燥等表現(xiàn),不宜服用香砂養(yǎng)胃丸;黃芪建中丸宜飯前服用,感冒發(fā)熱患兒不宜用該藥;附子理中丸含有附子,不宜長期或過量服用,感冒發(fā)熱及患有嚴重慢性疾病患兒慎用附子理中丸。 ![]()
來源書籍《兒科中醫(yī)醫(yī)療技術及中成藥用藥指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