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飯順序影響血糖表現(xiàn)——在我們以往對糖友的飲食指導中,我們通常會告訴糖友正確的方式是先吃菜、后吃肉、再吃主食的順序。 很多糖友的血糖立馬得到改觀。這種方式更多是來源于實踐。
但是,最近也有研究顯示,先吃魚和肉,也可以緩慢地抑制血糖值的提高。 先吃魚、肉,能抑制血糖值上升
實驗以10名平均年齡為38.4歲的男性為對象,分成先吃飯再吃魚、先吃魚再吃飯和先吃肉再吃飯的3個類型組,我們研究血糖值的不同變化。 結(jié)果顯示先吃魚或肉的血糖值上升可以得到抑制。實驗的魚類為水煮鲅魚,肉為煎牛肉。(數(shù)據(jù)來源:Diabetologia : 59,453-461,2016) 日本關(guān)西電力醫(yī)學研究所的副所長矢部大介先生進行了這項研究。 矢部先生介紹:我們的試驗對象為健康的人和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實驗結(jié)果顯示兩者在先吃魚或肉的情況下與先吃米飯相比,餐后血糖上升都得到了抑制。
腸促胰島素這一消化道分泌的激素是關(guān)鍵,從事糖尿病治療的矢部先生對這種激素十分關(guān)注。 他說:習慣先吃魚和肉的人與先吃米飯的人相比,腸促胰島素分泌較多。腸促胰島素在促進降血糖值的胰島素含量的同時,還能減緩胃部運動,因此可抑制血糖值上升。 很多人可能都喜歡把米飯和魚、肉攪拌到一起吃,矢部先生建議大家吃完蔬菜、魚、肉,等5分鐘之后再吃米飯,也就是說把米飯推后5分鐘再吃。 曾在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年會的一場學術(shù)報告中,來自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副教授Alpana Shukla也用數(shù)據(jù)證明了吃飯順序不同對血糖影響的差別。
研究成果(見上圖)紅色線為先吃碳水組的餐后血漿葡萄糖水平,藍色線組為后吃碳水組。后者(先吃蛋白質(zhì)類食物)顯然平穩(wěn)得多,也低得多。 碳水類食物和蛋白質(zhì)類食物混著吃呢?這種情況可能有人嘗試過,Alpana Shukla教授同樣用數(shù)據(jù)證明了,混著吃和先吃碳水是一樣的,因此還是要把碳水類食物放在后面為宜(見下圖)。
餐后血糖水平:藍線是先吃蛋白質(zhì)和蔬菜,黃線是先吃碳水,綠線是混著吃。綠線也發(fā)生了明顯的峰值,而且和黃線走勢很接近,只有藍線依然很穩(wěn)。 既然知道了吃飯順序的重要性,那究竟該如何具體實施呢? ![]() ![]() 1、喝湯 湯要清淡,如菠菜湯等,避免高熱量、高脂肪的濃湯,菜加上湯,易產(chǎn)生飽腹感。 2、吃菜 先吃幾口菜,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防止之后吃進來的熱量高的糖類等被快速吸收。
3、吃肉 吃菜喝湯,已三成飽。此時,吃點魚肉等蛋白質(zhì),應控制肥肉的攝入(根據(jù)上面日本的研究先吃魚肉再吃蔬菜也是可以的)。 4、吃糧 如米飯、饅頭等,主食吸收快,最后吃主食,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延緩餐后血糖的升高。主食與菜類等混雜,交替進食。 糖尿病是一輛你需要重新學習駕駛技術(shù)的車子,只有學習知識掌握技巧熟練運營才能夠“安全駕駛”。 像今天文章中提到的這個飲食細節(jié),糖友可以在平常的飲食當中運用起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