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書的事情,要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說起。在大禹治水陷入困境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有一只五彩的神龜出于落水,而烏龜背后的形態(tài)猶如文字一樣。

從河圖我們知道,數(shù)字一六代表水,二七代表火,三八代表木,四九代表金,五十為土。(相關內容請參看之前發(fā)布)而從洛書上看,六數(shù)在一數(shù)旁,二數(shù)在七數(shù)旁……
這包含了河圖一得中五而成六,二得中五而成七,三得中五而成八,四得中五而成九的五行生成原理。
上方四九金可生下方六一水,左方三八木可生右方二七火。
五行相生取河圖之數(shù),五行相克取洛書之數(shù)。

上圖表示河圖中的五行相生,順時針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上圖表示了洛書中的五行相克,逆時針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而我們回歸五行最原始的本義。為什么五行要叫行呢?本質就是五種氣勢、狀態(tài)、能量……轉化、行變的發(fā)展過程。
水生木,就可理解為,水行(這種能量、物質、形態(tài)……)左旋(順時針)而變化為木行。
水克火,就可理解為,水行(這種能量、物質、形態(tài)……)右旋(逆時針)而變化為火行。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這種左旋的的變化,命名為生。右旋的變化命名為克。
這時候再回過頭看河圖洛書,河圖左旋相生,洛書右旋相克。河圖之數(shù)從一至十,以生為體,是全數(shù);洛書之數(shù)從一至九,以克為用,不含十,但四方四隅相對均成十。
因而,洛書之數(shù)同樣具備法天象地,取法自然之功用,其數(shù)可用天三地二(天三地二相關,可看之前的內容)的法則表示。
洛書中奇數(shù)用三來衍化。奇數(shù)法天順行,表示日月東升西沒。

偶數(shù)用二來衍化,象地逆行,效仿江河東去。

洛書按照數(shù)字大小直接排列,就會得到一個折疊∞的字形,陰陽交錯,恰好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周髀算經》解釋說:“禹治洪 水,始廣用勾股弦,故稱其為大衍數(shù)。大禹從洛書中明悟萬物生克關系之后,始廣用勾股弦,掘九河,開九山,治九州。
古代遺傳下來的《洛書九星圖》中,又將洛書與夜空中九個方位最亮的星座相互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