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編:張?jiān)?/span> 人們在遇到問題時,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有以惡制惡的,有忍讓的,也有善念解決的。方法不同,結(jié)局也不同。 據(jù)《神仙拾遺》記載:郭文字文舉,是洛陽人,《晉書》中有他的傳記。他隱居在余杭的天柱山的大璧巖的石洞中。太和真人曾降臨到他的石洞,教給他“沖淡虛靜,養(yǎng)真修性”之方。 從此郭文更加潛心善性隱遁不出,世間的人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曾經(jīng)有一只老虎張著嘴來到他的石屋前,好像有什么事求他做。郭文就把手伸到虎的喉中,原來虎喉里卡了一塊骨頭,郭文把骨頭掏了出來。 第二天,那只虎叼著一只死鹿來到室前獻(xiàn)給郭文。從此這虎就常常馴服地隨在郭文身旁,郭文可以隨意撫摸它或牽著他走。 郭文如果出山,虎一定跟著他,就是來到城里的街上的人群中,老虎也是像狗或羊一樣低著頭跟郭文走,從來不露兇相,有時郭文把刻寫了文字的竹簡放在虎背上,虎就馱著走。
郭文有時采了山果竹葉裝在筐里,讓老虎馱著跟隨他到街上去換米、鹽。皇上聽說后,把他召進(jìn)宮來,問他用什么方術(shù)馴服了老虎,郭文回答說:“我只是順應(yīng)自然的規(guī)律而已。人沒有害獸之心,獸也就不會有傷人之意,何必用什么方術(shù)呢?你撫愛老虎,老虎就追隨你,老虎和老百姓是一樣的,你虐待我,我就和你為仇,老百姓也就是老虎啊。治理百姓和馴服猛虎,有什么不同呢?”皇上認(rèn)為郭文的話說得非常好,就想讓他在朝里做官,但郭文推辭不干,進(jìn)了鰲亭山,隱居起來,后來得道仙去。(公眾號:太乙玄門) 善是有境界的,有人站在人的基點(diǎn)看問題,認(rèn)為對方也不容易,從而諒解對方;也有人是遵循宇宙的規(guī)律。 全文完,如果喜歡,就點(diǎn)個贊或者“在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