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向是生活所需,孤獨是自我享受,人的一生,很多時候都是與自己作伴,這段時間內(nèi),一定要好好的變優(yōu)秀。 生活中的煩惱,有時候真的不是來源于外界,而是來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人看開了生活中的事情,就沒有什么可煩的了。 一個人耐得住寂寞,可以在孤獨中不斷的修煉自己,那么即使出生沒有一副好牌,在未來的生活中,也能占據(jù)一席之地。 但是焦慮在所難免,《次第花開》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只有當我們明白了這三點,人生就不必再焦慮。 一:無常才是生命的常態(tài)。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固有性和恒常性,永遠在動態(tài)變化。用佛學的話說就是無常 。 《次第花開》中談到 :佛陀指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是變化之中 ,這就是無常 。 無常,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什么富貴榮華,什么成功輝煌,都不是常態(tài)常有,而是剎那煙云,隨時幻滅。 我曾經(jīng)去過一個寺廟禪修一個月,當時有一位高僧阿姜派善尊者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真正開悟的人,看這個世界是每時每刻都在流動的。但大多數(shù)人以為世界是相對恒定的。 過去、現(xiàn)在、未來,人生的每時每刻都處在無常變化的狀態(tài)中,這就是佛學中講的覺悟。生命無常,緣起緣滅,聚散離合,都是人生常態(tài)。 正因為人生無常,隨時幻滅,我們才需要無比珍惜當下,無比珍惜我們在人間活著的每一天。 我們要珍惜我們正在努力的事業(yè),它是我們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承載。 我們要珍惜我們身邊的親友同事,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習以為常,其實是難得有緣相聚。 2、人是無我的 ,物也是無我的。 無我也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質(zhì) 。 “我就是可變的“,可變的事物不具有永恒性而是隨著外在條件及內(nèi)在成分的改變而時刻改變。所以 ,時刻改變的事物,哪有一個實存的我呢?“我“的狀態(tài)生生不息 ,變化不止 。 我們探討無我的問題 ,是為了有效地消滅痛苦 。 可以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一切事物都是無我的 ,感受是隨時變化的 ,這樣,面對病痛 ,面對苦難 , 我們心里就會放輕松自在很多 。 而不是把原本的苦擴大化,這樣能幫助我們更輕松地面對 ,承受痛苦 。 這樣 ,無我有利于我們自己減輕對外物的執(zhí)念 。事物無我 ,便能隨緣現(xiàn)象 。接受,承擔 ,面對 ,擔當就會容易得多 。 3、要隨時擁有一顆坦然的心。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在院中,種滿蓮花。 這就是一種,非常美妙的坦然心態(tài),但很可惜能做到的,真是太少 |
|
|
來自: 加菲atyyaog077 > 《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