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zhu 玉竹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nèi)熱消渴。 用法用量:6~12g。 ——以上來源于《中國藥典》2015版 養(yǎng)陰、潤燥、生津、除煩、止渴。 養(yǎng)陰潤肺(肺陰虛證)用治陰虛肺燥有熱的干咳少痰,咯血,聲音嘶啞等癥,常與沙參、麥冬等同用,如沙參麥冬湯。本品補陰而不戀邪,用治素體陰虛,感受外邪所致的發(fā)熱,頭痛,咳嗽,咽干口渴等癥,可與蔥白、豆豉等同用,如加減葳蕤湯。 益胃生津(胃陰虛證)用治燥傷胃陰,口干舌燥,食欲缺乏,常與麥冬、沙參等同用;用治胃熱津傷之消渴,可與石膏、知母等同用。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1、安神強心 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補益五臟,滋養(yǎng)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fēng)熱”之功,有滋養(yǎng)鎮(zhèn)靜神經(jīng)和強心的作用。對心悸、心絞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2、降血糖 玉竹對血糖具有明顯降低作用,能改善人體的耐糖功能。 玉竹的功效與作用3、潤膚、消炎 實驗表明,玉竹還有潤澤皮膚,消散皮膚慢性炎癥和治療跌傷扭傷的功效。 玉竹圖片
玉竹圖片
玉竹圖片 ![]() 玉竹圖片 ![]() 玉竹圖片 玉竹主治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虛勞咳嗽、咽干口渴、內(nèi)熱消渴、陰虛外感等病癥。 現(xiàn)代常用于肺結(jié)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炎、胃潰瘍及胃黏膜脫垂、心力衰竭、高血壓。有報道可配伍用于風(fēng)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 玉竹現(xiàn)代藥理研究1.玉竹對心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擴張血管、升高血壓、降低血脂和治療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玉竹成分它含玉竹黏多糖等多糖類、甾體皂苷及生物堿、維生素A等成分。具有降血糖、延緩衰老、增強免疫、耐缺氧等作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則發(fā)現(xiàn),玉竹有強心作用,對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梢杂糜谥委燀摲卧镉袩崴碌母煽壬偬?、咯血等;胃陰虛有熱之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熱傷心陰之煩熱多汗、驚悸等。 玉竹用法用量日常用法:6~12g,用水煎服。
1、玉竹可用來泡飲用,對降低高血脂效果較好,也可煲湯。
2、煮汁飲
玉竹五兩,煮汁飲,對發(fā)熱口干,小便澀有較好的效果。
3、水煎服
玉竹、黨參、丹參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一劑,治心悸,口干,氣短,胸痛或心絞痛。
4、煮湯
玉竹30g,豬瘦肉250g,同煮湯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氣虛乏力等癥。
5、炒食
玉竹20g,苦瓜300g。加調(diào)料適量炒食。能清火、養(yǎng)陰潤燥。 玉竹禁忌胃有痰濕、氣滯者忌服。 虛寒癥及大便稀薄的人亦忌用。 高血壓患者須慎用。 孕婦慎用。 玉竹選方1、治咳嗽、咽干痰結(jié):玉竹9g,蔥白6g,桔梗3g,東白禳2g,淡豆豉10g,薄荷4g,炙甘草1.5g,大棗2枚。水煎服。 2、治秋燥傷胃陰:玉竹、麥冬各9g,沙參6g,甘草3g。水煎,分兩次服用。 3、養(yǎng)陰潤燥:鮮玉竹20g,大米50g。玉竹洗凈去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與大米一起加入適量水,共煮為稀粥,可加砂糖調(diào)味。有養(yǎng)陰潤燥的作用。 4、養(yǎng)陰潤燥:鮮玉竹20g,大米50g。玉竹洗凈去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與大米一起加入適量水,共煮為稀粥,可加砂糖調(diào)味。有養(yǎng)陰潤燥的作用。 5、清火、養(yǎng)陰潤燥:玉竹20g,苦瓜300g。加調(diào)料適量炒食。能清火、養(yǎng)陰潤燥。 方一:治小便不暢、疼痛 玉竹30g,芭蕉120g,水煎取汁,沖入滑石粉10g,分3次于飯前服。 方二:治心悸、口干、氣短 玉竹、黨參、丹參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三:治久咳、痰少、咽干等 玉竹、北沙參各15g,麥冬、北五味子各10g,川貝5g,水煎服,每日1劑。 方四:治熱病傷陰、大便干燥 玉竹、北沙參、石斛、麥冬各15g,烏梅5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代茶飲用。 方五:治久咳痰少、氣虛乏力等 玉竹20~50g,豬瘦肉250g,同煮湯服食。 方六:治療虛火牙痛 玉竹15g,蒸豬肉適量食。 方七:治療小便頻數(shù) 玉竹15g,水煎服。 方八:用于身體虛弱,病后體虛 玉竹15g,黨參、白術(shù)各10g。水煎服。 方九:治療糖尿病 玉竹、山藥各18g,何首烏12g,黃芪、天花粉各9g。水煎服,每日2次。 1.癃閉 玉竹30g,通草20g,車前子15g,穿山甲12g,滑石粉10g。水煎取汁,每日1劑。 2氣虛乏力 玉竹、紅參、山藥、黨參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1劑。 3久咳 玉竹、北沙各15g,麥冬、北五味子各10g,川貝5g。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4天。 4.口干咽燥 玉竹、北沙、石斛、天花粉各15g,烏梅10g。水煎取汁,加冰糖適量,代茶飲用,每日1劑。 5貧血 玉竹、首烏、黃精、熟地黃、桑葚子各10g。水煎服,每日1劑。 6冠心病 玉竹12g,丹15g,桃仁、紅花各12g。水煎,代茶頻頻飲服。 7心律失常 玉竹30g,紅5g,龍骨、牡蠣、炙甘草各20g。水煎服,每日1劑。 8半身不遂 玉竹30g,熟地黃10g,當歸10g,天花粉10g,丹15g,地龍10g。水煎服,每日1劑。 9.慢性支氣管炎 玉竹15g,川貝母10g,知母、桔梗、枇杷葉各9g。水煎服,每日1劑。 10干咳無痰 玉竹12g,杏仁9g,石膏15g,麥冬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11肺結(jié)核咳血 玉竹10g,大黃炭5g,地骨皮炭、白裝各12g。水煎服,每日1劑。 12胃熱口渴 玉竹15g,連翅、蘆根各12g,沙9g,生石膏15g。水煎服,每日1劑。 13夢遺、滑精 玉竹、蓮須、金櫻子各12g,五味子6g。水煎服,每日1劑。 14病毒性心肌炎 玉竹、金銀花、麥冬、百合、石斛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15.跌打損傷 玉竹20g,紅花、透骨草、澤蘭葉各15g,冰片3g。將諸藥研末混勻,醋調(diào)敷患處,每日2次,連用3~5天。 16盜汗 ①玉竹15g,防風(fēng)12g,黃芪18g,五味子10g,麻黃根10g。將諸藥研末混勻,調(diào)成糊狀敷于胳中,每日1次,連用7天。②玉竹、山藥各9g,水煎服。 17肺熱燥咳 玉竹、麥冬各9g,水煎服。 18風(fēng)濕性心臟病 玉竹、當歸、秦究、甘草各9g,水煎服。 19虛咳 玉竹適量,代茶飲。 20心絞痛 玉竹15g,黨參3g。1日量,制成浸膏內(nèi)服。 玉竹日常食用方法玉竹豬心 材料:玉竹50g,豬心100g 調(diào)味料:蔥、花椒各適量 做法:1、玉竹洗凈切成節(jié),用水煎煮兩次,濾取藥汁約1500ml。 2、豬心剝開,洗凈血水。 3、將豬心與藥液、蔥、花椒一起放入鍋內(nèi),煮熟撈起,并去掉浮沫。每日2次,佐餐食用。 養(yǎng)身功效:滋陰養(yǎng)血,寧心安神。適用于風(fēng)濕性心臟病伴有陰血不足、心律不齊。 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心安神一一黃精玉竹牛肉湯 牛腿精肉500克,黃精30克,玉竹15克,龍眼肉15克,生姜4片。將黃精、玉竹、龍眼肉洗凈,牛腿精肉洗凈、切塊,并用開水去其膻味。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兩三個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和胃潤中,健脾生津——玉竹羊肉湯 帶骨羊肉500克,玉竹15克,枸杞子5克,陳皮5克,蔥2段,料酒適量。羊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玉竹、枸杞子、蔥洗凈,蔥切長段;陳皮用水泡軟,刮去白瓤。瓦煲中水煮沛后放入所有材料,下料酒,大火煮沸,轉(zhuǎn)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 養(yǎng)陰潤肝——玉竹燉魚頭 鰱魚頭250克,玉竹25克,黃酒10克,鹽2克,味精1克,姜3克,胡椒粉1克,植物油30克。鰱魚頭去鰓,洗凈,玉竹洗凈,放燉盅內(nèi);生姜洗凈切片。鍋內(nèi)下少許油,把魚頭放在鍋中煎透,加入料酒,鏟起,放在燉盅內(nèi),加入鹽、味精、生姜塊和適量清水,上籠蒸煮約30分鐘,取出,撒入胡椒粉即成。 補氣助陽一一桃肉蓯蓉?zé)蹼u 公雞1200克,核桃150克,肉蓯蓉40克,陳皮10克,鹽5克。核桃肉保留紅棕色的核桃衣,用清水浸透洗凈;肉蓯蓉洗凈,陳皮浸軟,去瓤洗凈。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放入公雞、核桃肉、肉蓯蓉、陳皮,待水再開時,撇凈浮沫,用中火燉煮3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滋補養(yǎng)陰,清熱生津一一淮山玉竹燉鷓鴣 鷓鴣1只,淮山藥30克,玉竹30克,紅棗6個,生姜2片。鷓鴣去毛及腸臟,洗凈,斬件。淮山藥、玉竹、紅棗等洗凈。將淮山藥、玉竹、紅棗及生姜一起放入燉盅中,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小火隔開水燉約3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感冒發(fā)熱、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 補虛滋陰,健胃潤腸一一玉竹沙參老鴨湯 玉竹15克、沙參15克、老鴨250克。沙參、玉竹洗凈,老鴨洗凈,斬件。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濟后,改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玉竹粥 材料:玉竹15g(鮮者加倍),大米100g,冰糖適量。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肺燥陰虛,干咳少痰或無痰,或高熱病后煩渴、口干舌燥、手熱等癥。 沙玉竹老鴨湯 材料:北沙60g,玉竹50g,芡實20g,生姜2片,老鴨1只(約800g)。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干咳痰少、勞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沙玉竹水鴨湯 材料:北沙30g,玉竹30g,水鴨1只,食鹽少許。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營養(yǎng)不良、產(chǎn)后體虛、病后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jīng)量少、咽干口渴等癥。 養(yǎng)顏祛斑調(diào)養(yǎng)方 材料:菊花、僵蠶、蠶蛹各15g,玉竹30g,薄荷12g。 做法癥輕者當茶泡飲,癥重者水煎服。 功效:具有活血涼血、養(yǎng)顏消斑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面部黃褐斑等癥。 玉竹鱔絲 材料:玉竹20g,鱔魚片300g,蔥白、姜末、蒜末及調(diào)料各適量。 功效:具有養(yǎng)肺陰、清肺熱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陰虛肺燥有熱的干咳少痰、咳血、聲音嘶啞等癥。 麥冬玉竹炒雞片 材料:玉竹10g,麥冬10g,雞脯肉250g,鹽適量。 功效:具有養(yǎng)氣安神、滋陰補氣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夏季易乏力、口渴、煩躁、睡眠質(zhì)量不好等癥。 玉竹排骨湯 材料:玉竹15g,白芷、枸杞子各10g,排骨300g,食鹽適量。 功效:具有激補肝腎陰虛的功效。 通應(yīng)證:可用于皮膚干燥無華等癥。 玉竹豆腐 材料:玉竹50g,豆腐50g,水發(fā)竹筍20g,瘦豬肉40g,水發(fā)香菇8個,芹菜20g,料酒、胡椒、雞湯、醬油等調(diào)料各遺量。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降脂降壓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高血壓、背陰虛等癥。 玉顏膏 材料:玉竹1000g,白蜜250g。 做法:玉竹水煎取汁,原渣再放入適量水煎制,如此取汁3次,并且濃縮為其1/3量,加白蜜250g,濃縮成膏,裝入瓷壇內(nèi)封貯,每日早晚空腹服30g,以白開水沖兌后服下。 功效: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膚玉顏的功效。 適應(yīng)證:適宜于皮膚干燥、顏面枯黃、口干舌燥屬陰虛火旺體質(zhì)等癥。大便溏瀉者忌用。 山藥玉竹黃瓜湯 材料:山藥15g,玉竹30g,黃瓜100g。功效:具有補脾益肺、清熱潤肺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糖尿病人陰虛燥熱之咳而無痰,或痰少、煩渴多飲、急跺易怒、口干口苦、潮熱盜汗、大便干燥等癥。 玉竹鷓鴣湯 材料:玉竹30g,杏仁10g,百合15g,陳皮5g,蜜棗(去核)3枚,鷓鴣1只。做法:隔水燉2小時,飲湯吃鷓鴣肉。每天1劑,5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具有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百日咳、干咳痰少、口干咽燥等癥。 沙參玉竹水鴨湯 材料:北沙參30g,玉竹30g,鮮活水鴨1只(約300~500g),食鹽少許。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營養(yǎng)不良,產(chǎn)后病后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jīng)少、咽干口渴等癥。 玉竹鹵豬心 材料:玉竹30g,豬心1個(450g左右),蔥白、姜絲、花椒、大茴香、白糖、味精、修油、香油適量。 做法:先將玉竹納于紗布袋中,放入砂鍋中(思用鐵、鋁鍋),加水,用大火煮沸5分鐘后,再入豬心。待豬心煮至約六成熟時放入鹵汁中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具有安神寧心,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冠心病、心律不齊以及熱病傷陰的干咳煩渴等癥。 目昏調(diào)養(yǎng)方 材料:玉竹(焙)6g,薄荷葉2片,生姜1片,蜂蜜少許。 做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具有養(yǎng)陰清熱、止痛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眼見黑花、赤痛昏暗等癥。 冬秋燥傷胃調(diào)養(yǎng)方 材料:玉竹9g,麥冬9g,沙6g,生甘草3g。 做法:加水煎煮,分2次服。 功效:具有養(yǎng)胃陰、清胃熱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燥傷腎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癥。 養(yǎng)陰清心方 材料:玉竹15g,丹參75g。 做法: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具有養(yǎng)心陰、清心熱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肢體酸軟,熱傷心陰之煩熱多汗、驚悸等癥。 玉竹藥用部位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
形態(tài)特征與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生,肥厚,黃白色,長柱形,直徑10?15毫米,多節(jié),節(jié)間長,密生多數(shù)須根。莖單一,稍斜立,具縱棱,光滑無毛,綠色,有時稍帶紫紅色。單葉互生,呈兩列;葉柄短或幾無柄;葉片橢圓形或窄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中脈隆起。夏季開花,花腋生,單一或2朵生于長梗頂端,花梗俯垂,長12?15毫米,無苞片;花被管窄鐘形,綠白色,先端裂為6片;雄蕊6個,花絲白色,花藥黃色,不外露;子房上位,3室,花柱單一,線形。漿果熟時紫黑色。
生于山野陰濕處,林下及灌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玉竹選購保存以條長、肉肥、黃白色、光澤柔潤、嚼之略黏者為佳。
應(yīng)放置于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防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