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嶺,是位于朝鮮五圣山下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如果從空中鳥瞰,這個小村子在五圣山伸出去的兩個山腿間,在軍事上,這兩個山腿被稱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再往前便是美軍控制的平康、金化、淮陽(美軍稱“鐵三角”)地區(qū)。1952年初春,秦基偉率十五軍接替二十六軍的防務,在朝鮮中線的“鐵三角”地區(qū),約30公里寬的正面擔任防御作戰(zhàn)任務。1952年10月,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戰(zhàn)在這里爆發(fā)。從此,“上甘嶺”村名被升格為該戰(zhàn)役名,而“上甘嶺村”因炮火的毀滅就漸漸被世人遺忘了。 十五軍官兵流血不流淚“白天陣地被敵人攻占,夜間我們發(fā)起反擊,奪回陣地,反反復復,仗打得異常激烈和悲壯?!贝藿üν砟暝绱伺c筆者回憶上甘嶺頭七天的戰(zhàn)斗。 四十五師打得異常艱苦,五圣山前的兩個山頭,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再失而復得,得而復失……10月15日至20日,四十五師的志愿軍勇士們與美軍就是這樣在上甘嶺兩個高地上形成了拉鋸式的殘酷大戰(zhàn)。 狹路相逢勇者勝。四十五師按照秦基偉的部署,充分利用坑道進可攻、退可守的優(yōu)勢,打得十分頑強,但經(jīng)過幾十次反復拼搏、爭奪后也傷亡過半。一次,597.9高地又一次失守。一三四團團長張占華已無機動部隊可調(diào)用,就把團部的勤雜人員,包括衛(wèi)生員、司號員、通信員、宣傳干事等,全部組織起來,由他親自帶著上陣地去。他說:“人在陣地在,連隊的同志犧牲了,還有我們呢!” 崔建功師長攔不住,連忙打電話報告秦軍長。秦基偉先叫參謀打電話命令張占華下陣地,張占華正在火頭上,根本不聽。參謀又報告秦基偉。秦基偉怕張占華有閃失,親自掛通電話:“張占華呀,不要沖了。我命令你下來!”張占華剛說了聲“軍長”,便突然痛哭起來,大喊:“軍長,我一定要把陣地奪回來!”不久,秦基偉接到消息,張占華已指揮“雜牌軍”向敵人沖去,硬是把丟失的597.9高地奪回來了。 崔建功回憶,這時,秦基偉給他打了個電話,講了一番傳遍上甘嶺陣地的話:“現(xiàn)在整個朝鮮戰(zhàn)場就是上甘嶺在打,這是十五軍的光榮!”“告訴機關的同志們,十五軍官兵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睋?jù)筆者采訪了解到,秦基偉的這段話,十五軍的許多人都聽到過。 十五軍參謀長張?zhí)N鈺認為,秦基偉提出“十五軍官兵流血不流淚”,并不是提倡“匹夫之勇”,也不是空洞的口號。由于上甘嶺傷亡巨大,秦基偉建議四十五師在兵團學習的干部回來參戰(zhàn)。他在對回來參戰(zhàn)的干部談話中,明確提出了一套保證部隊勇氣的標準要求:1.陣地全部恢復,寸土不丟;2.殲滅敵人數(shù)目大于自己,傷亡消耗小,戰(zhàn)斗最后總結達到敵我傷亡三比一;3.繳獲多戰(zhàn)果大;4.有嚴格的戰(zhàn)場紀律,克服困難,沒有軟骨頭。 四十五師宣傳科長李明天回憶,秦基偉在談到上述要求時講了這樣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秦基偉說:“現(xiàn)在是我們同敵人比賽戰(zhàn)勝困難的關鍵時候。敵人軟,我要硬;敵人硬,我要讓他軟。這是我們在強敵面前打勝仗的重要指導的精神原則?!鼻鼗鶄ミ€說:“部隊打勝仗,就靠一口氣,勇氣。這就是為國舍命的精神?!?/p> “十五軍官兵流血不流淚”的英雄主義精神,始終貫穿著他們堅守上甘嶺,激戰(zhàn)上甘嶺,以至最后贏得上甘嶺大戰(zhàn)的全過程。 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1952年10月23日晚,四十五師組織了一次反擊597.9高地作戰(zhàn),由于炮兵未能壓制住敵人的火力,四十五師三十四團八連發(fā)起沖鋒時,被敵人強大炮火襲擊覆蓋。這一天,是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的至暗時刻。這一戰(zhàn)斗進展不利的報告,給秦基偉以極大震撼。他痛感戰(zhàn)爭的殘酷,更痛惜士兵們的生命。 當秦基偉把反擊失敗的報告上報兵團部時,秦基偉的直接上級、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立即打來電話,提出撤與打兩種方案讓他選擇。對于秦基偉來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抉擇。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輸贏,更意味著生死,甚至更大的傷亡代價。 這個仗該怎么打下去呢?是繼續(xù)進行晝失夜反呢?還是用別的什么辦法?秦基偉面對地圖上密麻的線圈和紅藍交錯的小旗,思考著如何走好下一步棋。這時,秦基偉突然認識到:“打了一陣,冷靜下來一想,發(fā)覺不對,敵人拉的架勢很大,不是一下就能收場的,要穩(wěn)住陣腳,同敵人打持久戰(zhàn)?!?/p> 秦基偉號召四十五師:“學它個孫悟空,鉆進敵人的肚子里鬧它個天翻地覆?!彼瑫r十分冷靜地預見到堅持坑道的部隊將會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進行斗爭,要準備面對無數(shù)的困難…… 崔建功等上甘嶺大戰(zhàn)親歷者都認為,上甘嶺戰(zhàn)斗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后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十五軍在守備陣地上筑了一座地下“坑道城”。這是秦基偉軍長頂住不同意見的干擾,堅持己見,“一意孤行”的結果。 1952年4月,十五軍受命開赴“鐵三角”地區(qū),接替二十六軍進行防御作戰(zhàn)。部隊移防前,秦基偉率張?zhí)N鈺參謀長和各師團指揮員,用了三天時間視察了正準備移防的二十六軍防地。秦基偉看到,原來守軍使用的是開掘式工事,交通壕多數(shù)挖在山梁上,他說:“這種工事淺而小,藏兵少,抗壓不抗爆。交通壕太暴露,打敵人步兵可以,但頂不住敵人的炮火襲擊。”據(jù)張?zhí)N鈺回憶,秦基偉在完成視察后的評價是:基本上沒有完成防御體系。他要求十五軍的工事,“一定要頂?shù)米橙说呐趶椶Z炸”。 為此,秦基偉要求廢棄原來的開掘式工事,改用坑道式工事,把兵藏在大山腹部,坑道兩頭都有出口。秦基偉說:“坑道作業(yè)不僅僅是保存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能打擊敵人。我們的坑道要既能藏又能打??拥辣仨毰c野戰(zhàn)工事相結合,與防御兵力相適應,還要有生活設施?!?/p>
秦基偉還決定,部隊接防后用兩個月的時間,突擊挖掘坑道式的工事。在有些地方,這等于把山打通,在山里筑城。秦基偉說:“帶兵的指揮員一切都應從最困難的情況著想。'有備無患,無備有患,備大患小,備小患大’,這是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的原則。雖然我們面對的聯(lián)軍戰(zhàn)斗力不算強,但由于西方山兩側都是平地,便于現(xiàn)代化裝備的美軍,尤其是坦克部隊增援攻擊,我們必須做到有備無患?!鼻鼗鶄ヌ栒?開展構筑工事競賽活動,把五圣山變成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有利陣地,五圣山將在無數(shù)英雄的保衛(wèi)下變成一座泰山! 1952年9月末,十五軍縱深陣地以坑道為骨干支撐點的防御工事基本構筑完成,形成了擁有坑道691條、共長10842米的防御體系。10月25日開始,四十五師上甘嶺守備部隊官兵轉入了艱苦卓絕的坑道作戰(zhàn)。 轉入坑道作戰(zhàn),對秦基偉來說不但是意志的考驗,更是一次靈魂的折磨。秦基偉在11月10日日記中這樣回顧坑道作戰(zhàn):“戰(zhàn)斗越往后推,駐守坑道的指戰(zhàn)員們就越加艱苦,他們的處境是坐房子的人想象不到的,除了在敵人包圍中不能自由活動之外,更嚴重的是吃不好、喝不好、無休息的位置,甚至連坐的位置都沒有??拥纼?nèi)經(jīng)過受傷的同志和犧牲在坑道內(nèi)的烈士們的血,和戰(zhàn)友們的大便、小便混在一起。這種生活不要說已經(jīng)八天,就是一個鐘頭都是難受的?!?/p> 部隊在轉入坑道作戰(zhàn)后,秦基偉一邊組織后方部隊“添油”,一邊指揮炮兵打擊已占據(jù)表面陣地的有生力量,并指揮坑道官兵于夜間出擊,給予敵人以大量殺傷。 事隔四十余年后,秦基偉回憶起朝鮮戰(zhàn)爭,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他說:“坑道挖得最好的是我們十五軍,否則,在上甘嶺戰(zhàn)斗中,是抗不住6萬多敵人、3000架飛機、170多輛坦克、300余門10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的轟擊,更不可能在敵人最瘋狂時,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及時給予敵人回擊!” 秦基偉說:“坑道仗就是當敵人爬到我們的身體上時,我們卻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鉆進了敵人的心臟里打?!薄翱拥朗窍麥鐢橙?、保存自己的厚盾堅甲。敵人把它看成是眼中釘,千方百計地想把它拔掉?,F(xiàn)在,轉入坑道的部隊,將成為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的孫悟空,攪得他心煩意亂。” 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也指出:“1951年夏秋季轉入防御作戰(zhàn)時,由于我們還沒有坑道工事,敵機的轟炸和地面火炮給我軍造成的傷亡是每40發(fā)炮彈可以殺傷我1人,構筑坑道工事后的1952年1月至8月,敵人平均要100發(fā)炮彈才能殺傷我一人?!?/p> 坑道部隊的頑強堅守,為決定性反擊贏得了10天的寶貴時間。經(jīng)過精心準備,反擊條件逐漸成熟。10月27日,志愿軍第十五軍召開步炮指揮員作戰(zhàn)會議,確定了“集中力量,先西后東,先反擊597.9高地,鞏固后再反擊537.7北山高地”的作戰(zhàn)方針。 上甘嶺的大反擊開始了! 敵人的指揮員在想什么上甘嶺大戰(zhàn)某日,十五軍宣傳部長錢抵千送來部隊思想情況簡報,見秦基偉正在沉思,雙眼布滿血絲還沒有休息,便問:“軍長,你在思考什么?”秦基偉輕輕回答:“我在想,敵人的指揮員在想什么?” 錢抵千回憶說,想敵人的指揮員在想什么,這是秦軍長經(jīng)常說的話,就是要知己知彼,不打糊涂仗。秦基偉作戰(zhàn)喜動腦,愛思考,凡事常問為什么,他腦子轉得快,轉得深,具有戰(zhàn)略眼光。 某日,秦基偉在聽取作戰(zhàn)參謀的匯報時,問道:“五圣山的敵人是美軍哪個部隊?”幾位參謀竟面面相覷,語焉不詳。秦基偉大怒,把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通:“你們文化都比我高,孫子兵法你們懂不懂?知己知彼你們知不知?打了這么多天,打的是哪個部隊都不知道?” 秦基偉還下了一道死命令:“你們不知道,我?guī)湍銈兿朕k法,偵察科會同作戰(zhàn)科,三天之內(nèi),抓一個俘虜來見我!”派出去的偵查員果然不負重任,三天剛到,就抓回來了一個大鼻子美國兵。秦基偉請他喝茶吃點心。美國兵由恐懼而平靜,由平靜而安心,很快就問什么答什么。美國俘虜并不知道,這位身材高大的和藹軍人,是一位與他們的軍團司令范佛里特同一級別的將軍。 秦基偉從美軍俘虜口中了解到了下述情況:敵人有美七師和美四十師,兩個師已有半數(shù)以上死傷。按美軍每個師1.8萬人,韓軍(南朝鮮)1.2萬人,合計3萬人,現(xiàn)在能夠參與戰(zhàn)爭的已不到1萬人了。秦基偉認為,這個“大鼻子”提供的情況很有價值,他分析說:“敵人為了爭奪我們兩個連的陣地,使用兩個師的兵力,已付出了2萬人傷亡的代價,而陣地仍然奪不去。我想,他們是不愿意這樣來同我們拼消耗的。” 秦基偉特別強調(diào):“即使他們決心與我們再爭奪,我認為,這也對我們有利,因為美國不是缺鋼鐵而是缺人力。美國人愿意同我們進行談判也是人力問題。我后備人力是強大的,不讓敵人占去我們的陣地是可以做到的!”錢抵千認為,秦軍長非常了不起,在敵人進攻最強勁時,他已看出:美軍因人力問題,已是強弩之末! 崔建功回憶,這一段時間,部隊適時組織了若干次反擊作戰(zhàn),均未成功,當時的情況是537.7高地反擊失利,而597.9高地北山雖然19日曾全部恢復陣地,但后十天表面陣地一直為敵所控制,部分坑道被敵占去,只堅守著一個主坑道,并得不到外面的支援。 但秦基偉一直信心滿滿,他仍堅定地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秦基偉打電話告訴崔建功,只要坑道在我們手中,只要我們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將敵人趕下山去,勝利肯定指日可待。他強調(diào):“我們現(xiàn)在打的是鋼鐵和有生力量問題。” 秦基偉信心滿滿地認為,近代戰(zhàn)爭是打鋼鐵和人。有了強大的二梯隊,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彈藥火炮,加上指揮上不犯錯誤,注意兵力彈藥的節(jié)省使用,仗就一定保證打得好。 10月30日21時,第十五軍以第四十五師5個連隊、第二十九師2個連隊,在山炮、野炮、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的支援下,對597.9高地的敵人進行了大反擊。 在大反擊前,秦基偉要求全軍進行一次細致的戰(zhàn)前準備檢查。秦基偉軍長親自檢查。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向秦軍長詳細匯報了準備工作,秦軍長聽得很認真,不停插話,或詢問,或補充,或強調(diào)。 最后,崔建功笑瞇瞇地說:“秦軍長啊!這一次,我們四十五師彈藥準備充分,一個晚上就能打下敵人占領的上甘嶺上的597.9高地?!鼻鼗鶄コ了计?說:“你崔建功現(xiàn)在牛了,但我要求你第一個晚上只反下主陣地,第二天再反剩下的其他陣地?!?/p> 崔建功開始不解,驚奇地問:“你這是啥道道?”聶濟峰說:“這就是秦軍長的道道?!遍_始大家都不太理解秦軍長的意圖。秦基偉解釋說: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一下子把所有陣地都打下了,敵人就不來進攻了。敵人不來就消滅不了他們的有生力量,所以我們要打一半,留一半。打一半,把握更大;留一半,可以吸引更多敵人來進攻,有好處啊! 1952年10月30日大反擊,上甘嶺守備部隊全殲敵人兩個營1500人,恢復了597.9高地表面陣地,陣地上敵尸堆積如山。據(jù)觀察所報告,敵人一卡車一卡車往下拉尸體。 這一仗下來,秦基偉就心中有數(shù)了。除非“美國再增加兵力到朝鮮,否則它再沒有可能繼續(xù)保持現(xiàn)狀了,因為敵人沒有二梯隊繼續(xù)投入作戰(zhàn),無法輪換第一線的作戰(zhàn)部隊。敵人只有防御而無進攻力量,而防御力量又不大,到處都是空隙和漏洞?!?/p> “喀秋莎”狂吻上甘嶺“就像天邊突然飛過的一群紅烏鴉。一群又一群,一片又一片,追逐著飛向上甘嶺!”彭荊楓是秦基偉的老部下,也是我軍著名的軍旅作家。他在采訪秦基偉將軍時,目睹了秦軍長談起“喀秋莎”是他們克敵制勝的“寶貝疙瘩”時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神態(tài)。這引起了彭荊楓采訪的極大興趣。有一次采訪,彭荊楓問十五軍炮兵室主任靳鐘:“'喀秋莎’打起來是個什么樣子?”靳鐘瞇縫著眼睛,向窗外望去,想了一會兒,說了上面這段令彭荊楓永生難忘的“喀秋莎”印象。他認為這是超越任何想象力、唯有中國人才讀懂的語言。 ![]() 靳鐘回憶,大約在上甘嶺大戰(zhàn)爆發(fā)的第三天,秦基偉突然靈機一動,接通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的電話。他請這位分管志愿軍后勤的大總管、四方面軍的老領導給些裝備支援。 秦基偉認為,充分發(fā)揮我軍炮兵作用,不但是殲滅敵人的需要,也是保護自己的需要,只有更有效地殲滅敵人,才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上甘嶺大戰(zhàn)爆發(fā)后,秦基偉就十分重視發(fā)揮炮火的作用。他多次強調(diào):“形成炮火優(yōu)勢,發(fā)揮炮火威力是取勝的關鍵?!?/p> 1951年2月,志愿軍“喀秋莎”炮兵二十一師赴朝參戰(zhàn)。第一批出國有3個炮團,后來又增加了幾個炮團。在上甘嶺戰(zhàn)斗的關鍵時刻,志愿軍司令部將二十一師二〇九炮團配屬給了十五軍。 靳鐘回憶,秦基偉對“喀秋莎”這個寶貝蛋格外珍惜。他常說:“同志們,我們的'喀秋莎’炮彈價值有多高?一顆炮彈的價值就是6兩黃金呀,相當于一個富農(nóng)的全年收入呀!”“喀秋莎”確實是秦基偉的“寶貝疙瘩”。十五軍的領導都記得,秦基偉把它藏在山洞里,誰也不準見,那就像舊社會不能見人的大姑娘似的。打之前很嬌氣,這也不能看,那也不能動。打之后更驕氣,更是誰也不能動,誰也不能看。嬌驕二氣集于一身,還不能說它。你要“虧待”了它,秦基偉準要罵你個狗血噴頭。 每次用“喀秋莎”,秦基偉一再指示要選擇好發(fā)射陣地,掌握好發(fā)射時機,確保安全。靳鐘回憶說,每次反擊前我們所設的假陣地,都遭到了敵人的炮轟;發(fā)射后,所有的真陣地也遭到了敵人的破壞,而我們的“喀秋莎”,早已經(jīng)轉移到安全地帶了。 上甘嶺大戰(zhàn)中后期,炮兵特別是“喀秋莎”火箭炮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秦基偉運用和指揮炮兵作戰(zhàn),步炮協(xié)同日漸完善,美軍在上甘嶺傷亡的70%是被志愿軍炮火殺傷。 在整個上甘嶺戰(zhàn)役期間,志愿軍炮兵取得了殲敵12801人的戰(zhàn)果,占總殲敵人數(shù)2.5萬余人的一半以上。對此,毛澤東主席在1952年12月16日指出:“今年秋季作戰(zhàn),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的要素”。 炮兵部隊的支援,極大地鼓舞了坑道部隊的戰(zhàn)斗熱情。他們以積極的戰(zhàn)術反擊襲擾占領表面陣地的敵軍,從10月21日至29日,共組織班組兵力出擊158次,殲敵2000余人,恢復陣地7處。而每當敵人圍攻上來企圖報復時,堅守坑道的志愿軍部隊只須呼叫“張莊!張莊!我是李莊!我是李莊!蒼蠅蚊子爬到門口了,快來掃掃!”這樣的暗語,不到兩分鐘,一群接一群的炮彈,就會從五圣山前后呼嘯而至,炸得敵人前仰后翻。一向迷信大炮的美國大兵,后來一聽見志愿軍的炮彈飛來,就嚇得抱頭鼠竄。志愿軍戰(zhàn)士用機槍、沖鋒槍打著叫著,“打得好!”“打得好!”坑道內(nèi)一片歡呼聲。 “喀秋莎”火箭炮狂吻上甘嶺,冰雹般砸碎美國兵的光輝戰(zhàn)例,成為解放軍戰(zhàn)史中的“光榮與夢想”。 他們不打了,我們也不打了1952年11月25日。李德生召開五圣山指揮所作戰(zhàn)會議,決定繼續(xù)爭奪和鞏固537.7北山高地。是役,十二軍一〇六團接替九十二團的537.7北山高地的防務后,共擊退敵人50余次沖擊,殲敵1400余人。此時,美李軍受志愿軍的連續(xù)打擊,已無意也無力組織營以上兵力的進攻了。 同日,第十五軍參謀長張?zhí)N鈺在五圣山指揮所作戰(zhàn)會議后,回到道德洞向秦基偉作了匯報。張?zhí)N鈺認為范佛里特兵源枯竭,進攻缺乏后勁了,如果我們繼續(xù)擺著戰(zhàn)役的架勢,從作戰(zhàn)效益上講是一種浪費,故建議結束戰(zhàn)役,將537.7北山高地的爭奪和最后鞏固作為戰(zhàn)術性行動來對待。秦基偉當即拍板:上甘嶺戰(zhàn)役基本結束。這一天,十二軍一〇六團順利完成使命,將537.7高地移交給二十九師。 桑傳寶回憶,從24日夜半開始,朝鮮半島下了一場特大的雪。山川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雪,雪花在空中飄飄揚揚,遠近一片白茫茫。上甘嶺上的坑道口都被大雪掩藏了。25日天還沒亮,秦基偉就踏著積雪來到軍司令部作戰(zhàn)室,正在值班的桑傳寶送上一份電報給秦基偉看。電報是前方指揮所發(fā)來的:25日凌晨零時1分以后,敵方未打一槍未開一炮,未見敵機活動和敵人身影。 秦基偉似乎早已預料到這一結局,他平靜地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們不打了,我們也不打了?!?/p> 來源:《同舟共進》2020年12期,作者吳東峰 |
|
|
來自: 昵稱37581541 > 《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