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0年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的線上主題論壇中,研究者公開了二代ALK-TKI藥物恩沙替尼(Ensartinib,貝美納)的臨床試驗數據,將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推進到了25.8個月,顯著超過了一代ALK-TKI藥物克唑替尼的療效數據。 無進展生存25.8個月!“鉆石”靶點藥物再創(chuàng)佳績 根據Ⅲ期eXalt3試驗(NCT02767804)的結果,恩沙替尼治療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了25.8個月;截至中期數據發(fā)布時(2020年7月1日),仍有45%的患者在接受治療,未發(fā)生疾病進展。  由于有少部分患者,雖然經過當地機構確認為ALK陽性,卻未能通過FDA認證的基因檢測機構的審查,因此試驗結果中還額外統(tǒng)計了經過更嚴格、更具權威性的基因檢測篩選為ALK陽性患者的治療數據。 在經過FDA認可的基因檢測機構篩查ALK確認突變陽性的患者群體當中統(tǒng)計的數據結果顯示,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12.7個月,而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甚至超過25.8個月。試驗進行到24個月時,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率為54%,克唑替尼治療患者僅為35%;至36個月時,恩沙替尼治療患者無進展生存率仍有51%,而克唑替尼治療患者僅為19%。  換句話說,在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此次試驗患者中,服藥三年后,仍有超過一半保持著無癌生存! 更適合亞洲患者的國產藥,對難治的腦轉移同樣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研究中,納入患者的中位年齡約為54歲,男女比例均衡。此外,超過50%的患者來自亞洲,多數患者ECOG評分為0或1分,且無吸煙史。  在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基線時存在腦轉移患者占33%,曾接受過前線化療的患者占24%;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基線時存在腦轉移患者占39%,29%曾接受過前線化療。此外,兩組患者中均有5%曾接受過前線放療方案治療。 在基線時存在腦轉移的患者中,恩沙替尼治療的整體緩解率達到64%,顯著高于克唑替尼的21%。  由于這樣的患者基線特點,恩沙替尼對于亞洲患者可能存在比較理想的療效。此外,對于已經發(fā)生了腦轉移的患者,恩沙替尼也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耐受性好,患者更容易完成治療 在滿足更嚴格的基因檢測篩選條件、且未發(fā)生腦轉移的患者中,接受恩沙替尼治療12個月時因嚴重不良事件、死亡、患者自身意愿等原因離組的患者占4.2%,而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則有23.9%因為上述原因離組。 這是一個更加綜合的觀察指標,意味著接受恩沙替尼治療的患者整體耐受性、療效等綜合指標更好,患者更容易完成全部治療,并取得更好的療效。 在不良事件方面,恩沙替尼治療患者的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8%,而克唑替尼治療患者的發(fā)生率為6%。接受恩沙替尼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皮膚毒性,包括皮疹和皮膚瘙癢,及部分肝功能指標異常升高等,大多數為1級或2級。  通常來說,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更接近的藥物更容易引起毒性反應。作為療效更好的二代ALK-TKI藥物,恩沙替尼的毒性整體可控,使用效果值得期待。 非小細胞肺癌的“鉆石”靶點,患者的“希望之星” ALK突變在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約占3%~7%,屬于比較罕見的突變類型。ALK突變通常為融合突變,多見于無吸煙史或僅有少量吸煙史的年輕患者,通常導致的病理類型為腺癌。 盡管針對這一靶點的藥物不如EGFR等靶點的靶向藥物數量多,但整體來說,療效都十分驚艷。目前已獲批的五款ALK-TKI藥物中,最早獲批的克唑替尼能將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延長近5個月,布加替尼治療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13.8個月,賽瑞替尼達到16.6個月,阿來替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4.8個月! 三代ALK抑制劑勞拉替尼更是能夠在對克唑替尼及二代ALK-TKI藥物耐藥患者、腦轉移患者的治療中取得十分理想的療效,特別適合治療其他ALK-TKI耐藥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目前,我國國內對于ALK-TKI的研究也緊跟國際步伐,靶向新藥展現(xiàn)出非凡的潛力。此次在大會上嶄露頭角的新藥恩沙替尼商品名為貝美娜,由我國藥企貝達藥業(yè)自主研發(f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屬于國產創(chuàng)新藥物。作為二代ALK抑制劑,恩沙替尼具有療效好、靶點選擇性強等特點。 
 2018年,恩沙替尼遞交中國新藥上市申請;2019年,恩沙替尼被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納入優(yōu)先審評藥物名單。貝達藥業(yè)資深副總裁兼首席醫(yī)學官、美國Xcovery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毛力教授表示:“恩沙替尼的研發(fā)過程,是貝達藥業(yè)'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除恩沙替尼外,同為國內藥企自主研發(fā)的二代ALK-TKI藥物CT-707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也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潛力。Ⅰ期臨床試驗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進行,共招募13位患者,其結果顯示,CT-707一線治療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50 mg q.d劑量組的客觀緩解率為87.5%,疾病控制率達到了100%;對于克唑替尼耐藥的患者,300 mg b.i.d劑量組的客觀緩解率為83.3%,疾病控制率達到100%,療效在同類藥物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在每天至少接受450 mg CT-707治療的12例肺腺癌患者中,58%的患者治療持續(xù)時間為11個月或更長時間,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13個月。 目前,CT-707的研究已經進入Ⅱ期臨床階段,正在免費招募患者,已經做過基因檢測的患者可以在線申請解讀報告。 ↓掃描二維碼申請在線解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