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么有的會一直在市場里生存下去,而另一類人卻虧損收場,我想可能是兩類人的生活方式和信念都是走向極端的,所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時候都比較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筆交易中,但是由于這筆交易一開始可能就是錯的,所以會導致一直錯下去 的原因吧。 輸家的一些通?。汉芏嗳硕蓟孟胫?00元在市場里可以很快賺到1000甚至是1萬,而且是越快越好,追求暴利是他們進入市場的首要理由,他們不希望在場外觀望,一心只想進入市場里快速的發(fā)家致富,用以他們僅知道哪一點可憐的基礎技術技巧或者指標類神馬東西進入交易中。而且他們一點也不注重交易策略和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他們眼里交易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而是關于對與錯的游戲,最終結果不是輸就是贏。最后就是經歷了大幅度的資金縮水之后,他們開始不相信市場上是否真的有人靠交易為生,開始換老師、換市場、換著換著就對市場說拜拜了。 贏家的共同之處:他們是屬于資金管理和交易策略的技術派,對于每一筆下單都要裝上層層的保護罩,因為他們忘不了之前的某筆交易沒有止損帶來的重大損失。執(zhí)行力深深刻進他們共同的骨子里。他們堅信自己堅持到最后一定會賺錢,策略是他們的保護環(huán),保護著他們、不讓他們做輸家的那些蠢事。 2018年以來,市場操作難度很大,下跌幅度相當巨大,許多投資者表示叫苦連天。想說的是,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在短期市場偏弱的階段,投資者不用非逆水行舟,可順勢而為,保存實力多做好一些盤外的功課,等未來大盤真正止跌回穩(wěn)后,我們將穩(wěn)妥地再次獲得屬于我們的那份回報。 弱勢中個股普跌,投資者有時會覺得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好像都不管用了。所以,有一位觀眾近日留言問:“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哪種方法更靠譜?”相信這也是困擾很多投資者(尤其是入市時間較短的投資者)的普遍問題,許多投資者也經常會抨擊技術分析或基本面分析,今日就此問題談談,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在談論這一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您喜歡粵菜還是魯菜?也許您會感到好奇,這跟菜系有什么關系,其實這兩個問題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兩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聯(lián)系之處在于,無論是粵菜還是魯菜,或者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其根本點在于口味兒喜好或適合與否的問題。 區(qū)別之處在于,無論我們選擇粵菜還是魯菜,總歸能夠吃飽。而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選擇則不同,因為如果我們選擇了一種不適合我們性格特點或我們不擅長的方法后,有可能會出現(xiàn)虧損,甚至是破產。 我們一起來分別分析一下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各自的優(yōu)劣點。技術分析形成了眾多的門類,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等。技術分析假設前提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價格以趨勢方式波動,歷史會重演。 基本分析的假設前提是:證券的價格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價格受政治的、經濟的、心理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頻繁變動,很難與價值完全一致,但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相對于基本面分析來講,技術分析的優(yōu)點是客觀、直接、容易量化,缺點是滯后、對白馬股難以全局把握。技術分析的優(yōu)點方面,技術分析從技術指標和技術形態(tài)入手,能夠形成一種量化的方法,而且操作上受投資者情緒影響較小,因此能夠避免出現(xiàn)基本面投資者對部分公司盲目喜愛或排斥的現(xiàn)象。 技術分析的不足之處在于,難以對重大事件(尤其是不確定事件)、行業(yè)走向或公司業(yè)績進行前瞻性的預判,只能在事件發(fā)生之后反映到技術面時,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操作。此外,技術分析對類似于貴州茅臺、老板電器、恒瑞醫(yī)藥之類的白馬股難以獲得整段收益,往往因為短期技術形態(tài)或技術指標而提前“下車”。 相對于技術分析來講,基本面分析的優(yōu)點是具有前瞻性、容易抓到白馬股,缺點是不易量化、主觀性強。前瞻性方面,基本面分析可以提前預判行業(yè)發(fā)展前景,也可以提前預判公司業(yè)績拐點,進而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取籌碼。此外,在白馬股捕捉方面,基本面分析可以基于公司業(yè)績表現(xiàn),在公司業(yè)績保持向上增長趨勢的前提下手握籌碼,把握白馬股股價趨勢性上漲,獲取超額收益(如貴州茅臺、恒瑞醫(yī)藥等)。基本面分析的不足之處在于,投資者容易盲目迷信公司發(fā)展前景,進而對自己看好的公司產生“迷戀之情”,從而在該止損時沒有在第一時間斬斷虧損。 綜上所述,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適合與否的區(qū)別。俗話說得好,“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正如開頭所說,一個真正的美食愛好者不會因為喜歡魯菜進而去罵粵菜不好吃,真正的特級廚師也不會因為善于做粵菜而去罵魯菜不好做。 同理,真正成熟的投資者絕對不會去抨擊均線不科學、KDJ不好用、K線有瑕疵、技術分析是騙子等等。真正成熟的投資者也絕對不會去抨擊市盈率不科學、凈利率不好用、基本面分析不靠譜等等。但凡在市場中能夠長期獲得穩(wěn)定盈利的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私募大佬,甚至漲停敢死隊),其一定既能夠做到熟練運用技術分析,也能夠做到對多數(shù)公司基本面了如指掌,綜合運用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 (一)基本面分析的特點 基本面分析重在對經濟政策、行業(yè)動態(tài)、股票的價值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此來研究股票的當前價格是否合理。 基本面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股票現(xiàn)行的價格是否合理,并描繪出它長遠的發(fā)展空間。 通過基本面分析,投資者可以獲知應該購買何種股票,但卻不知道何時才是價格的頂部或底部,何時才是最佳的進場、出場時機。 利用基本面分析,可以預測股票的中長期趨勢,這樣有利于我們在股市低迷時挖掘出潛力品種,低價買入。但前提是你對自己的分析要有信心,買入之后不被短期內的市場悲觀情緒影響,回避股價短期內的波動。 (二)技術分析的特點 技術分析是通過圖表上價格的漲跌變化和成交量等數(shù)據(jù),來研究市場過去及現(xiàn)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出股票未來價格的變化趨勢。一般來說,技術分析只關注股票在市場中的變化,而不考慮經濟、政治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是一種以結果推導結果的經驗之談。 技術分析注重短期分析,在預測舊趨勢結束和新趨勢開始的時機方面優(yōu)于基本面分析,但在預測長期趨勢方面不如基本面分析。 所以,投資者可以用基本面分析來決定該不該入市及買進何種股票,同時,利用技術分析來決策該在何時、以何價格買賣更有利可圖。 (三)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聯(lián)系 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認為股票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但基本面分析主要是根據(jù)對影響供需關系的種種因素的分析來預測股票未來的價格走勢;技術分析則是根據(jù)價格本身的變化來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走勢。 技術分析的邏輯是:只要價格上漲,不論是什么因素,需求一定超過了供給,后市理應看好;如果價格下跌,不管是什么原因,供給一定超過了需求,后市就應該看跌。 技術分析所依賴的圖表本身并不能導致市場的漲跌,它只是簡明地顯示了市場投資者現(xiàn)行的樂觀或悲觀心態(tài),而技術分析者則正是從中窺出價格后期變化的可能性。 大多數(shù)投資者,要么說自己是技術分析派,要么說自己是基本面分析派,實際上很多投資者兩手兼?zhèn)?。絕大部分基本面分析者對圖表分析的基本立場有實際的了解,同時,絕大部分技術分析者對經濟基礎也至少有大概的印象。 但問題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圖表的預測和基本面的分析南轅北轍。當一場重要的市場運動初露端倪時,市場常常表現(xiàn)得頗為奇特,從基本面上找不出什么理由。恰恰是在這種趨勢萌生的關鍵時候,兩種分析方法分歧最大。等趨勢發(fā)展了一段時間后,兩者對市場的理解又協(xié)調起來,可這個時候往往來得太遲,投資者已經無法下手了。 總之,市場價格是實體經濟的超前指標,即大眾常識超前指標。實體經濟的新發(fā)展在被統(tǒng)計報告等資料揭示之前,早已在市場上實際發(fā)生作用,并且已經被市場消化吸收了。所以說,一些最為劇烈的牛市或熊市在開始的時候,幾乎找不到表明實體經濟已改變的資料,等到好消息或壞消息紛紛出籠時,新趨勢早已滾滾向前了。 技術分析者往往非常自信,當大眾常識同市場變化不同步時,也能夠“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應對自如。他們樂于領先一步,當少數(shù)派,因為他們明白,個中原因遲早會大白于天下,不過那肯定是“事后諸葛亮”,他們既不愿意也沒有必要坐等,從而失去良機。 形態(tài)分析一、形態(tài)分析的含義 形態(tài)分析是根據(jù)證券價格的變動軌跡,對照既存的各種價格形態(tài)特征,對證券價格的未來變動趨勢做出判斷,并指導投資者投資活動的一種技術分析方法。 價格形態(tài)是指出現(xiàn)在證券價格圖表上的圖型或構造,它是根據(jù)過去長期的投資經驗總結而形成的,對證券價格走勢具有預測功能。 二、價格形態(tài)的類型反轉形態(tài):是指趨勢正在發(fā)生重要反轉的形態(tài);它表示趨勢有重要的反轉現(xiàn)象 整理形態(tài):是指市場價格經過急升或急跌之后,價格出現(xiàn)橫向伸展所形成的各種形態(tài);該形態(tài)僅僅是當前趨勢的暫時休整,其后的市場運動將與原來的趨勢方向一致。 三、常見的反轉形態(tài)頭肩頂(底)、雙重頂(底)、三重頂(底)、圓形頂(底)、V字形、喇叭形、菱形、島形 反轉形態(tài)的共同特征,事先存在一個主要趨勢,重要的趨勢線被突破是現(xiàn)行趨勢即將反轉的第一個信號,圖形愈大,價格移動愈大,頂部形態(tài)所經歷的時間通常短于底部形態(tài),交易量在驗證市場向上突破信號的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頭肩形 三種情況:頭肩頂、頭肩底、復合頭肩形
(二)雙重頂(底)
(三)三重頂(底)
(四)圓形頂(底)和潛伏底
(五)V形和伸延V形 V形反轉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而且很難預測的價格走勢。 V形反轉是在毫無預警訊號情況下,局勢的驟然反轉,股價迅速朝相反的方向移動,事先根本無跡可循,往往讓投資者感到突如其來甚至難以致信。
(六)喇叭形
喇叭形的出現(xiàn)往往是因為投資者沖動的投資情緒而造成的。 通常在長期上升的最后階段,投資者受到市場熾熱的投機風氣或市場傳聞所感染,很容易追漲殺跌,交易異?;钴S,成交量也日益放大,市場已失去控制,便得股價不正常的大起大落,形成巨幅震蕩的行情。 在經過了劇烈的動蕩之后,人們的熱情會漸漸平息,遠離市場,繼而在震蕩中完成形態(tài)的反轉。
(七)菱形
菱形是喇叭形和對稱三角形的結合,其頸線為V字形狀。 由于前半部分喇叭形成之后,趨勢應該是下跌,而后半部分的對稱三角形使這一下跌暫推遲,但終究還是擺脫不了下跌的命運。 菱形與喇叭形相比,更有向下的欲望。 (八)島形
島形是指在股價持續(xù)上升一段時間后,成交放大,忽然在某一價位出現(xiàn)跳空缺口,然后在缺口上方進行高位徘徊,一段時間后,股價忽然又跳空下跌,兩邊的缺口在約在同一價格區(qū)域發(fā)生,缺口上方的區(qū)域在圖形上如同一個孤立的島嶼,故而得名。 四、整理形態(tài)是表示市場當前趨勢的暫時休整,其后的市場運動將與事前趨勢方向一致。 整理形態(tài)通常為時較短,一般是短期或中期的形態(tài)。 常見的整理形態(tài):三角形、楔形、矩形、旗形 三角形態(tài) 可分為三類: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 1、對稱三角形
通常發(fā)生在一個大趨勢進行的途中,它表示原有的趨勢暫時處于休整階段,其后的市場運動將與事前的趨勢一致。對稱三角形的出現(xiàn)是因為買賣雙方的力量在該價格區(qū)域內勢均力敵,暫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所致。
2、上升三角形
顯示了多空雙方在某一價格范圍內的反復較量,但多方稍占上風。 這一走勢也可能是一些實力大戶,刻意在某一價位多次把價格壓低,制造假象,以圖完成其大量收集籌碼的目的而形成的, 它屬于整理形態(tài),但往往帶有向上突破的可能,是一種具有“向好暗示”的走勢形態(tài)。
3、下降三角形
下降三角形屬于看跌形態(tài)。該形態(tài)說明,賣方比買方更為積極主動,賣方不斷地增強沽售,而買方則支持著某一價格防線。下降三角形的成交量一直十分低沉,向下突破也不必有大成大成交量配合。
矩形整理 矩形又叫箱形,它是指股價在兩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反復波動而形成的橫向延伸形態(tài)。 矩形表明多空雙方的力量在某一價格范圍內完全達到均衡狀態(tài),誰也無法占到上風。
楔形整理與旗形整理 都是一個趨勢的中途休整過程,休整之后,還要保持原有的趨勢, 其特殊之處在于它們都有明確的形態(tài)方向,而且與原有的趨勢方向相反。 1、楔形 是指股價在兩條收斂的直線之間變動所形成的形態(tài)。 它與三角形的不同之處在于兩條邊線同時上傾或者同時下傾。 有上升楔形和下降楔形兩種情形。
2、旗形 是股價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后,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長方形,其形狀如同一面掛在旗桿上的旗幟; 它可分為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旗形大多發(fā)生在市場極度活躍,股價的運動是劇烈的,近乎于直線上升或下跌的情況下。由于價格運動過于急速,市場必然會有所休整,旗形就是完成這一休整過程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應用形態(tài)分析應注意問題同一個形態(tài)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一種形態(tài)在形成過程中又可能演化為另一種形態(tài)。 形態(tài)分析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有損失最佳時機之嫌。在實際應用形態(tài)分析理論時,還應結合其它的分析方法,綜合判斷。 股市里沉沉浮浮,猶如人世間風云變幻。這里興,那里衰;這里珍惜,那里拋棄。周而復始,無限輪回股性如人性,股道即世道。 蟄伏之極必爆發(fā),繁華之極必沒落;擁有的會失去,貧窮的會富有。一波一折,源遠流長在股市中 如果輸了,別氣餒,也許因為還不夠成熟;如果嬴了,別高興,誰能保證下次不犯錯呢? 而拋開輸贏,最應該看清楚的是自己的人性,最應該做到的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從中不斷地完善自我人性的完善,素養(yǎng)的提升,也許能幫助我們在股市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放開眼界看股票,就能感悟其中藴含的道理。 投資高手與武林劍術高手的境界的對比分析01 看武俠電影總會遇到一個場景,高手之間切磋武功。 武學也幾重境界: 手中有劍,心中有劍;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而最高境界的武功卻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02 在第一重境界的高手:手中劍是身體的延伸,利用劍的特性,增強人體的攻擊力,劍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 手中有劍,心中也有劍,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說明練武的人充分的發(fā)揮了劍這個工具作用,能夠利用劍的堅韌和鋒利的特性來攻擊敵人。 第二重境界的高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已經不再依賴劍,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任何尋常之物在其手中,均可化為利劍。 但劍有劍的局限性,第二重境界的人就要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潛力,來彌補劍的不足。劍傷人無非是靠刺與劈,兩種能力,手中的武器如何才能刺傷或劈傷敵人,這就要充分的考慮手中事物的物理特性。 在手中沒有劍的時候,利用一些其它并不是特別堅硬,特別鋒利的東西,也能起到殺傷敵人的作用。 這種境界的人在自身的能力方面又有所精進,對外界事物的掌控能力更強。 最高境界的高手: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這個境界的人要思考的內容便不再局限于手中武器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人的身體結構和事物的規(guī)律。 武功是殺人技,何必拘泥于劍呢?何必再將草木竹石化為劍呢?掌握了人的身體結構規(guī)律,只要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潛能,能夠殺傷敵人,這才是本質。 03 從這三個境界的人的不斷進步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借助于劍,借助于物,借助于規(guī)律的過程。是一個思想越來越脫離于具體實物,向規(guī)律靠近的過程。 從“劍”到“具有劍的物理特性的任何事物”,再到只要能夠“殺傷”敵人的任何方法,就是一個思考維度逐漸越來越寬的過程。 最終是三個方面的內容:自身能力、規(guī)律和敵人的結構特點。 04 而在我們的股市投資中也存在著很多這種情況。 有些投資者對某一種指標工具運用的非常好,但是工具都有其長處也有不足,很多時候沒有也會出現(xiàn)失誤,指標工具用于輔助,還有有自身的判斷能力。 如果向武學最高境界的人那樣:從自身能力、規(guī)律和市場的特點來考慮,便可以找到更普適,更穩(wěn)妥的解決辦法。 05 于是三個要素,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自身能力圈、規(guī)律和市場的特點。 自身能力圈靠自己學習、積累。 規(guī)律需要找更普遍適用,更穩(wěn)定的規(guī)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這個規(guī)律就是普遍適用的規(guī)律,把到這一個確定性就可以了。 市場的特點就是時而過于悲觀,進而過于樂觀,經常會情緒化,但也能修復樂觀或悲觀。 06 看到這里,我想這就再明顯不過了。在股市里賺錢的最穩(wěn)妥方式就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圈,搞明白某些股票的價值,在市場過于悲觀的時候買入股票,在市場過于樂觀的時候賣出股票。 07 而這種方式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也并不容易。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承認自己對某些情況無法判斷,做投資的時候緊守自己的能力圈。 例如: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就把企業(yè)分為:可投資、不可投資、看不懂。 連巴菲特都承認自己有很多企業(yè)是看不懂的,更何況我們投資經驗只有幾年、十幾年的個人投資者呢? 其次,如何確定市場過于悲觀或者過于樂觀?這不能通過主觀的臆想來判斷,而是要通過數(shù)據(jù)來判斷。 而在貪婪和恐懼的作用下,人們的樂觀程度和悲觀程度往往是很難量化的,而價值投資者往往也只能依據(jù)“價值”來判斷企業(yè)是被低估還是高估,至于還能不能更低或者更高,很難判斷,這也是價值投資的局限性。 再次,低估的價格何時才能修復?這是一個完全無法確定的事情。被低估一定有被低估理由。而這種理由是否正確?如果這些理由不正確,用多長時間才能被人們認識到?這是個極其復雜的事情,價值投資者必須承認自己對此無能為力。 堅信價值規(guī)律,堅信自己的判斷,承認自己對何時才能修復估值無法判斷,只有完全做到了這些,才能忍受得住市場波動的煎熬,才能禁得住同行的冷嘲熱諷,才能在估值不斷下降的時候,越跌越買。 這種境界達到容易嗎?真的非常難,要不然怎么有高手和非高手之分呢? 感謝你的閱讀,關注我學習更多炒股知識。 |
|
|
來自: hunter7986 > 《股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