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盛產帝王將相的原因雖然是來自人文地理但是絕不是風水龍脈 大家一起來看一看盛產帝王的淮海地區(qū)。 淮海地區(qū),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南達吳越,北接齊魯,此地人文相近,民俗相同,上古時期為淮夷部落生活地區(qū)。 淮海地區(qū)走出了哪些帝王將相呢?比較重要的王朝諸如西漢締造者劉邦(今江蘇徐州豐縣),三國曹魏政權的曹操家族(今安徽亳州),明朝的朱元璋(今安徽鳳陽),都是出自這一地區(qū)。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平民階層建立大一統(tǒng)王朝的劉邦和朱元璋,都來自淮海地區(qū)。 淮海地區(qū)建立的割據(jù)朝廷就更多了,比如西楚霸王項羽(今江蘇宿遷)、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今安徽宿州蕭縣)、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今江蘇徐州)、南朝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今山東臨沂)、后梁太祖朱溫(今安徽宿州碭山)。 而每當天下大亂時,也總是淮海地區(qū)最先出現(xiàn)異動,諸如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發(fā)生在淮海地區(qū)的秦末大澤鄉(xiāng)起義(今安徽宿州),西漢末年赤眉起義(今山東臨沂),唐末王仙之黃巢起義(今山東菏澤)、北宋末宋江起義(今山東濟寧)、元末紅巾軍起義(今安徽亳州)、清末捻軍起義(今安徽亳州)。 一個地區(qū)盛產帝王,絕不僅僅是巧合,也與所謂的龍興之地毫無關系,而是有其深層次必然性。那么淮海地區(qū)盛產帝王,究竟是何原因呢?總結起來主要有3個。 一、地理位置 淮海地區(qū)地處中原,襟連沿海,承東啟西,貫通南北,境內陸形一馬平川,是我國主要的產糧區(qū),也是我國人口最稠密之地。 ![]() 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海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得淮海者得中原。 古代稱霸靠什么?糧食和人,淮海地區(qū)相比于其它地區(qū),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因而一旦有風吹草動,淮海地區(qū)總能很快拉起一支軍隊,進而逐鹿中原,劍指天下。 但凡事總有兩面,正因為淮海地區(qū)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而歷史上飽受戰(zhàn)亂之苦,一旦天下有風吹草動,淮海地區(qū)總是第一個遭殃。所謂時勢造英雄,地處這樣一個四戰(zhàn)之地,自然會涌現(xiàn)出很多時代風云人物?;春W叱龅娜硕啵瑧?zhàn)亂死的人多,那成就的風云人物自然也多。 地理位置決定了,淮海地區(qū)盛產打天下的王侯將相。 二、水患 淮海地區(qū)盛產帝王,還要有個深層次原因,也是幾千年來封建王朝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水患問題。 千百年來,淮海地區(qū)遭受的水患,可以說中國再沒有哪個地區(qū)能與其比肩,淮海地區(qū)的水患不單單是淮河流域水系的問題,背后還有個黃河。
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母親河,雖說她哺育了華夏文明,但黃河的水患也長期威脅著中下游地區(qū)。黃河素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歷史上,黃河決口泛濫多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其中黃河奪淮入海,嚴重破壞了原本淮河流域的水系,使得淮河流域水系紊亂,災害頻發(fā)。 一條黃河,一條淮河,處在兩條河中間地帶的淮海地區(qū),就成了中國水患最嚴重的地區(qū)。水患可以說是所有災害中最要命的,水患過后往往還會伴隨著瘟疫的發(fā)生。封建王朝興盛時期還好,遇到災年勉強可以救災保民,一旦王朝進入末年,管控力及救災能力下降,那就必然引發(fā)危機。這就是為何千百年來,淮海地區(qū)總是最先出現(xiàn)起義,進而盛產帝王的原因。 三、民風彪悍 一個地區(qū)為何會民風彪悍?說到底還是生存壓力大,人們?yōu)榱俗员#坏貌皇箘艤喩斫鈹?shù),爭強斗狠,這是生物的本能決定的。 淮海地區(qū)的民風彪悍應該說和前兩個原因息息相關,處于戰(zhàn)亂之地,人就得想方設法自保。90年代之前,淮海很多地區(qū)的男子幾乎人人都會習一些武術,既為強身健體,也為自保不受欺負,很多地方因此成了武術之鄉(xiāng)。 處于水患之地,災害頻發(fā),那就要求人既要能和災難抗爭,還要能保護好維持生存的食物,人必須要強大自己,因此久而久之,就成了民風彪悍之地。其實,這和所謂的文化、教育等關系倒不大。 ---節(jié)選自《中國最盛產帝王的地區(qū),后被一分為四,如今是全國最窮地之一》 0 |
|
|
來自: 草木青青33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