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初年的時候,北方一座普通的小鎮(zhèn)上,住著一位土財主,李有財,此人可不是為富不仁的人,這么多年來,此人樂善好施,在這當(dāng)?shù)匾菜闶且晃淮笊迫肆恕?/div> 但是為善這么多年,直到四十歲了,這李有財大善人,竟還是無兒無女,一家人可是愁壞了,這么大的家業(yè),將來竟是無人繼承,妻子勸他另娶,但是這李有財死活不同意。 所以這事就這么拖了下來,一日,李有財去縣里辦事,路過一處路口的時候,被熱鬧的人群吸引了。 人都有好奇的想法,李有財分開人群,到了里面,看到了一幕令他動心的畫面,一張草席,上面躺著一位漢子,此刻卻是白布蒙頭,明顯是死了,跟前跪著一名十來歲的半大孩子,頭上插著草標(biāo),面前的木板寫著賣身葬父。 這種場面,李有財不是沒有見過,但是看到這么小的孩子跪著賣身葬父,心中頓時受到了觸動,這是孝子?。?/div> 眼睛有些濕潤,開始上下打量起來,這孩子十來歲,臟兮兮的,好像一個叫花子,但是眼中有神,顯得靈動異常,只是此刻充滿了淚水而已。 李有財閱人無數(shù),頓時心中一動,這孩子是個機(jī)靈聰明的人,而且還孝順,所以撥開眾人,走上前來。 那孩童看著面前的財主,抬起頭,哭道:好心人!買了我吧!只要你將我爹葬了就行,以后我就是你家的奴仆了。 趙有才聽了,點了點頭,問道: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孩子聽了,停止了哭泣,似乎是見到了希望一般,趕緊實話實說,原來這孩子叫周銘,十歲,就是京城一帶的人,離著這里三百多里,一家子是逃難至此,父親直接病故了,所以才會賣身葬父。 聽到這里,李財主嘆道:命苦??!這樣吧!以后你就跟著我吧!我替你葬父。 孩子聽了之后,趕緊跪下磕頭,李財主吩咐了下人,從城中買了棺材,將周銘的父親安葬了,隨即帶著此子回了小鎮(zhèn)。 也沒打算當(dāng)作仆役,心中其實有著其他的想法,就這么養(yǎng)著,夫人對于此子,開始不是太適應(yīng),但是這周銘十分聰明,有眼力見,雖說歲數(shù)不大,但是一張巧嘴,哄得李員外夫妻十分高興。 也就是兩年之后,李財主大擺筵席,干脆收了周銘當(dāng)作義子,也就是干兒子,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將來的家產(chǎn),可都是他的。 光是宴席就足足擺了五十多桌,在鎮(zhèn)上可是流傳了一陣子。 這周銘身份一下就變成了少爺了,不過此子卻是仍舊保持著之前的姿態(tài),李財主見了,更是歡喜,覺得沒有看錯人。 事情要是一直這么下去,或許也沒什么問題,但是在三年之后,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jī),李財主的老妻,竟是懷孕了,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下可是把李財主高興壞了,自己這么大歲數(shù),還能老來得子,關(guān)鍵是家業(yè)有了繼承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一天開始,十五歲的周銘就尷尬了,但是此子,竟然沒有絲毫的變化,對待財主夫婦,還是那么孝順,聽話。 五年之后,二十歲的周銘,被李財主派去城里盯著店鋪的生意去了,李財主在院中,看著自己的兒子玩耍,滿面春風(fēng)。 就在這時,眼尖的李財主看到了角落處,有著一名仆役,似乎是在抹眼淚,李財主見了,心中疑惑,揮了揮手,將那人喊了過來。 仆役抹了抹眼睛,到了近前,財主問道:我看你在掉淚,是不是遇到什么難事了? 仆役聽了,眼淚頓時忍不住,哭道:老爺!我娘病了! 李財主聞聽,問道:病了就看病啊!是不是沒錢?我這里有,先給你那十兩銀子,不夠再找我要! 仆役聽了,淚水滾落,跪在了地上,說道:多謝老爺慈悲,我娘的病,需要百年人參,所以小人才會難過。 聽到這里,李財主明白了,這可是至少百兩紋銀才能搞定的事情,沒有絲毫的遲疑,說道:百年人參我這里有一根,拿去給你娘治病吧! 仆役聽了,直接愣住了,跪地磕頭,千恩萬謝之后,帶著人參給老娘看病去了。 此事被李財主交代,要保密,那人也沒說,因為李財主怕其他下人心里不平衡。 數(shù)月之后,從京城傳來消息,說是京城的鋪子,惹了大禍,必須他親自過去處理,否則官府要拿人了。 此事還是周銘告訴的李財主,這下李財主可是著急了,帶著一名下人就直奔京城。 家里就交給周銘照顧了,李財主帶著下人,乘著馬車一路馬不停蹄,畢竟有著三百多里呢。 第一天,臨近黃昏的時候,前面出現(xiàn)了一座小鎮(zhèn),李財主吩咐道:咱們就住在這里吧! 那仆人卻是說道:老爺!事情緊急,下面好像還有一座小鎮(zhèn),不行咱們?nèi)ツ抢锇桑?/div> 李財主聽了,倒是覺得有些道理,但是心中一動,看了看趕車的仆役,雙眼微瞇,說道:就這座小鎮(zhèn)了,我有事處理一下! 仆役這回不敢說話了,車子進(jìn)了小鎮(zhèn),在一間店鋪前停了下來,李財主直接走了進(jìn)去。 仆役本是打算跟著,不過被李財主阻止了,片刻之后,李財主帶著一位老掌柜,還有四名年輕伙計走了出來。 那伙計不明所以,李財主說道:拿了他! 四名伙計當(dāng)即將仆役抓了起來,李財主將仆役的包裹打開,里面竟是有著一柄匕首,眾人到了屋中,李財主臉色難看,盯著仆役問道:說!為何帶著此物? 仆役聽了,卻是急忙喊道:老爺!我這是防身的?。?/div> 那名老掌柜的看了看,笑道:我說老李!你這怎么搞的?差點將自己陷入死局之中。 李財主嘆了口氣,說道:本來沒有察覺,但是此子竟然私自做主,說下面還有一座城鎮(zhèn),叫我去那里休息,這里是你的地盤,年輕時我輕車熟路,怎么不知道下面不遠(yuǎn)還有一座小鎮(zhèn)呢! 說到這里,重新盯著仆役,說道:或許你不知道,年輕時我和老張,在這里摸爬滾打五六年,方圓數(shù)十里我都了如指掌,說說為何要騙我? 仆役聽了,這才傻了,見到這種陣勢,知道不說也過不去了,干脆竹筒倒豆子,將事情交代了一番。 聽完之后,李財主大驚失色,急忙站起身,就要往回走,還是那老者說道:我給你兩個伙計,趕緊回去,先去官府報案才是! 原來,仆役交代了事情,此人乃是周銘派來的,說是要半路上殺了他,那么家產(chǎn)就都是周銘的了,如此給他百兩紋銀的報酬。 李財主沒想到,自己的這位干兒子,竟是直接打算弄死自己,既然如此的話,那么自己的妻兒可是危險了。 李財主帶著幾人,乘著馬車,飛速往回趕,到了次日天明,才到了縣城,直接去報官,因為這可是謀殺,李財主為了止住周銘,也是不得不如此了。 心中有著忐忑,數(shù)名捕快帶著他們,一起朝著小鎮(zhèn)沖去。 到了門前的時候,眾人愣住了,因為門前掛著白綾,則是發(fā)喪?。?/div> 財主心中不安,臉色慘白如紙,踉蹌著走了進(jìn)去,仆役看到主人回來,還帶來了大批捕快的時候,也都傻了。 當(dāng)看到周銘的時候,李財主喝問道:周銘!我一直待你不薄,為何要如此?我兒呢? 這周銘正在忙乎呢,突然看到回來的李財主,還有捕快,頓時就傻了,心若死灰的感覺,慘笑道: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你竟然安然無恙回來了!真是老天叫我去死啊! 說完之后,竟是吞服了一杯毒酒,當(dāng)即七竅流血而亡,栽倒在地。 直到這時,財主妻子才走了出來,哭得已經(jīng)不成樣子了。眾人才知道,原來是小少爺死了,說是掉入井中,直到此刻,還沒有打撈出來。 就在這時,之前被李財主贈送了人參的仆役,走了過來,跪在了地上,說道:老爺!那周銘買通我,叫我推少爺下井,我暗中將少爺藏了起來! 本是絕望的夫妻,聽到此,頓時大喜,片刻之后,李財主的兒子果真被找了出來。 看著畏罪自殺的周銘,李財主嘆了口氣,說道:暫時置于義莊吧! 因為此人可是背著官司呢,不能輕易下葬,所以暫時放在義莊,聽候官府的吩咐。 事情看似極為順利,李財主也是長嘆口氣,沒想到,自己當(dāng)初的一念善心,差點令得自己家破人亡,悔不當(dāng)初啊! 不過對于周銘還是有些感情的,此子倒是果斷,知道自己犯得乃是大罪,竟然直接自殺了,不簡單??! 事情過了足足三天了,官府這里還是沒有什么結(jié)論,不過李財主倒是不急,但是突然想到周銘,心中還是有些惋惜的,畢竟也是自己養(yǎng)了十年的干兒子。 帶著香燭,獨自一人去了義莊。 這義莊,李財主經(jīng)過了很多次,這次乃是第一次進(jìn)去,里面并排放著五口棺材,只有一口沒有蓋著蓋子,便是那周銘的。 今天的天氣很好,沒有風(fēng),尤其是在這里,更是詭異的寂靜。 畢竟是心善,才會過來祭奠一下這周銘,即使此人有了殺他之心,也付諸行動了,但是李財主還是想著來一次。 在棺材的頭前,點上了三炷香,香煙繚繞,彌漫了棺材,不遠(yuǎn)處的李財主陷入了回憶之中。 片刻之后,不經(jīng)意間,李財主看著繚繞的煙氣,愣了下,隨即雙眼緊盯著棺材,露出了詫異之色。 今天沒有絲毫的風(fēng),但是這煙霧在棺材這里,卻是滾動著,似乎是被誰吹動。 就在這時,一聲極度細(xì)微的咳嗽聲,從棺材之中傳了出來,若是不注意,肯定是聽不到的。 李財主汗毛炸立,嚇得差點坐在地上,身體緩緩后退,直到很遠(yuǎn)之后,直接跑到了縣衙,將此事說了一番。 義莊本就是縣衙設(shè)置的,捕快立刻到了這里,結(jié)果出人意料,這周銘竟是沒死,當(dāng)初所謂的服毒自殺,其實乃是一種潛逃的手段,也就是炸死。 此刻剛剛醒過來,沒想到卻是被煙火氣害了,暴露了。 李財主已經(jīng)傻了,自己的這個干兒子,竟是如此狡詐。 不過隨后,縣令高興了,此事乃是一個大案,將周銘審理之后,最終判了終身監(jiān)禁,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故事完! 小編有言:李財主心善,對待仆役也能做到如此,所以在危急時刻,救了自己的兒子一命。正是因為心善,重感情,才會最終無意識破了周銘的狡詐,令其伏法,這就是善良的作用。 說明:民間故事也是文學(xué)的一種傳播形式,請勿與封建迷信掛鉤,請多多關(guān)注作者,繼續(xù)欣賞下一篇民間故事!
|
|
|
來自: 巴翠 > 《連環(huán)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