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谷渾與西秦政權之關系在十六國時期,吐谷渾與周邊政權關系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與西秦的關系。西秦也一度成為影響吐谷渾政權發(fā)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要想討論吐谷渾與其關系,有必要對西秦在隴右之地的勢力擴張及發(fā)展狀況做一交代,而這些也是影響吐谷渾政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西秦為乞伏鮮卑建立的政權,因其主要分布在隴山以西地區(qū),故也稱隴西鮮卑。遷入隴西的鮮卑有很多部,這些鮮卑部落遷入時間早晚不一,最終乞伏部吞并諸落,發(fā)展成為其中最強大的力量。 ![]() 據(jù)《晉書·乞伏國仁載記》記載,最初有如弗(即乞伏)、斯引、出連和叱盧四部,“自漠北南出大陰山”。在此過程中,乞伏部首領乞伏紇干被四部共推為部落聯(lián)盟之主。除了乞伏、斯引、出連為鮮卑族,其中叱盧部屬高車族,屬于異族部落加入乞伏鮮卑聯(lián)盟。 祐鄰為國仁五世祖,從其南遷“夏緣”的時間為西晉泰始初來推算,乞伏部從漠北南遷的時間大約在東漢順帝在位時,正值東部鮮卑繼匈奴崛起時期。乞伏國仁泰始初年南下至“夏緣”時,鹿結部有七萬余落屯高平川(今寧夏固原市南清水河),則在乞伏部南下之前,已有諸多鮮卑部落南下。 ![]() 其中高平也成為鮮卑南下的重要據(jù)點之一,并形成以鹿結部為核心的部落聯(lián)盟。乞伏部敗鹿結部后,居高平川。之后在數(shù)代之間吞并吐賴、尉遲、莫侯等隴西諸部鮮卑,不斷整合這些鮮卑部落,成為隴西鮮卑中最強大的力量,并遷至苑川。 前秦時,苻堅派王統(tǒng)降服諸鮮卑部落,乞伏部首領、國仁之父司繁也被迫臣服于前秦,被苻堅授以都督,令鎮(zhèn)勇士川。司繁與國仁時期,乞伏部也成為前秦兵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苻堅淝水戰(zhàn)敗后,乞伏國仁招集諸部,趁機自立,自稱大都督、大單于,建立政權。國仁卒后,其子年幼,眾推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河南王”,于太初元年即位,乾歸將政權中心遷至金城。 ![]() 晉太元十四年,苻登遣使署乾歸為“大將軍、大單于、金城王”,《載記》記載此年降附者眾多,有“南羌獨如率眾七千降之”,討破“休官阿敦、侯年”后共一萬余落降西秦。此時吐谷渾視連也遣使貢方物。乞伏乾歸封視連為“白蘭王”,當也一同授予其都督、刺史號。 乾歸前后授予視連和視羆的官爵當是一樣的。吐谷渾此時歸附乞伏氏,以及乾歸授予其官爵,也與此時的周邊形勢密切相關。隴西太守越質詰歸據(jù)平襄,自稱建國將軍、右賢王,為乾歸所敗后,擁眾來降,乾歸“妻以宗女,署立義將軍”。 ![]() 可見,乞伏乾歸不僅以武力征服周邊民族,還通過封授官爵,以及宗室女出嫁等方式進行籠絡。而這均是仿照中原王朝歷來的安邊之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西秦欲建立中原式政權的雄心。之后,面對著乞伏乾歸的擴張,后涼呂光遣其弟呂寶率大軍伐乾歸,乾歸大敗之。乞伏乾歸勢力在隴右逐漸拓展。 面對這一情況,前秦苻登為籠絡乾歸,以利用其勢力。接著,苻登因后秦姚興所逼,為聯(lián)合乾歸,又進封乾歸為梁王,以其妹東平長公主為梁王后,不過很快苻登就為姚興所殺。此時乞伏乾歸在隴右、河西之地勢力也愈發(fā)強大。 ![]() 太元十七年,乾歸設官置署,“一如魏武、晉文故事。猶稱大單于”,乾歸在采用“魏武、晉文”的漢式政權建設的基礎上,以稱“大單于”構建起十六國政權普遍采用的這種“胡漢二元體制”,以此來管理和籠絡漢族及非漢部族。之后,乞伏乾歸在隆安元年(397)敗后涼呂延軍后,河西鮮卑禿發(fā)氏和盧水胡沮渠氏勢力也圖謀建立政權。 禿發(fā)烏孤在廉川堡自稱西平王,建立南涼;段業(yè)據(jù)建康、酒泉二郡自立,建立北涼。西秦與南涼、北涼保持著較好關系。繼后涼而起的北涼、南涼又對后涼形成了包夾之勢。就這樣,西秦在取得對后涼接連勝利,并與剛建立的鮮卑政權南涼建立穩(wěn)定關系的基礎上,在隴右及河西東南部一帶的勢力發(fā)展至最強。 ![]() 于是,西秦接著發(fā)起了對吐谷渾的討伐。此次攻伐,西秦將吐谷渾的活動范圍壓縮至白蘭?!顿Y治通鑒》記載此事在晉隆安二年。從其中“初猶結好,后竟遣眾擊之”來看,乞伏乾歸在與后涼爭衡的階段,不但結好禿發(fā)氏,而且還結好吐谷渾,對二者進行籠絡,當后涼衰落及南、北涼繼起之后,吐谷渾又成了西秦接下來向西擴張的進擊目標。 西秦在向西擴張的計劃中,采取的是聯(lián)合弱小,集中攻擊后涼的策略,也正是由于西秦接連挫敗后涼,才使得鮮卑禿發(fā)氏和盧水胡沮渠氏得以趁機建立北涼、南涼,這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后涼的勢力,是西秦在向西推進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對后涼軍事的成功,與南涼、南羌等勢力結好也是西秦大舉攻伐吐谷渾的外部條件。 ![]() 此時期,吐谷渾基本上在西秦的強大擴張下,未能有大的發(fā)展。西秦伐吐谷渾在隴右急劇擴張之時,強大起來的后秦又派軍攻打西秦。這也為吐谷渾提供了喘息之機。 乞伏乾歸為后秦敗后逃往南涼,接著歸附后秦,成了后秦的藩屬政權,被姚興派往苑川,隨后姚興又以從南涼逃來的乞伏熾磐為晉興太守,令乾歸父子鎮(zhèn)守西境,也是利用其軍力以圖進取河西,并穩(wěn)定對隴右的占領。不過這時乞伏氏所占之地,基本上在苑川與晉興一線,即河西隴右相接區(qū)域,隴右大部分為后秦控制。 ![]() 乞伏乾歸敗視羆,視羆退保白蘭。之后由于視羆子樹洛干年少,由其弟烏紇堤繼位。據(jù)《資治通鑒》,烏紇堤為乞伏乾歸所敗,在晉義熙元年(405),即乞伏乾歸降后秦入長安后一年。姚興也在乾歸降附后隨即將其派往苑川。 從烏紇堤屢抄西秦后境來看,西秦為后秦所敗后,在隴右沿邊一帶勢力減弱,而這為吐谷渾獲取利益提供了契機。之前在視羆時,吐谷渾為西秦所敗,當丟失了一部分地區(qū),以至于“退保白蘭”。此時在西秦為后秦所敗的情況下,吐谷渾王烏紇堤屢抄其境,一定程度上也是試圖重新建立起吐谷渾對原來所占區(qū)域的統(tǒng)治。 ![]() 從其利用西秦在青海勢力變?nèi)踔H屢抄其境來看,烏紇堤也是一位頗能把握時機的吐谷渾王。另外,從烏紇堤敗后保于南涼來看,在西秦為后秦所敗后,隨著西秦在河西東南及隴右勢力的減弱,南涼當也企圖聯(lián)合周邊勢力,在河西、隴右擴張其勢力。而且,這從前文論述中亦可見,如西秦乞伏乾歸為后秦所敗后,逃奔南涼,雖然南涼與西秦早有姻親聯(lián)系,但乾歸仍然懼怕為南涼所害,選擇逃奔后秦,可見二者之間關系的微妙。 在西秦向西擴張的進程中,之前為西秦所敗的吐谷渾,無疑也成了南涼聯(lián)合的對象。 ![]() 烏紇堤能對西秦屢抄其境,也應該在背后得到了南涼禿發(fā)氏的支持。此一時間段,后秦姚興利用乞伏乾歸的軍事力量主要征伐隴右、河西及仇池等地。而乞伏乾歸對吐谷渾的討伐,也是以后秦屬將的身份完成的。 隨著弘始九年赫連勃勃叛后秦建夏,從弘始十一年開始,延續(xù)至后秦滅亡的對后秦嶺北之地的頻繁進攻,使得后秦疲于應對,國勢漸弱。與此同時,后秦還與南涼等進行征戰(zhàn);義熙三年起,由于氐王楊盛叛亂,后秦又失漢中之地;另外,后秦還面對著東晉的北伐威脅。 ![]() 此時,可以說其已無力西顧。這又為南涼、西秦的勢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之后乾歸在義熙五年重新恢復政權,并復都苑川,稱秦王,又攻克姚興所占金城、略陽、南安、隴西諸郡,基本上恢復了其對隴右的占領。 于是在義熙八年(412)先進攻占據(jù)枹罕的西羌彭利發(fā),再率騎二萬大敗樹洛干,樹洛干于是降西秦。吐谷渾的活動范圍已經(jīng)擴展到了黃河以北之地,從進據(jù)沙州、莫何川再到擴張至赤水一帶。從樹洛干繼位的義熙元年(405)左右到復興的西秦攻之于赤水,經(jīng)過七年時間,在河西、隴右勢力互相攻伐的環(huán)境下,吐谷渾在樹洛干的率領下,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 視羆時言其“控弦之士二萬”,到烏紇堤時,雖然為西秦所敗,“亡失萬余口”,這些人口,當是吐谷渾統(tǒng)治下的吐谷渾人和諸羌等族,但其軍力當不致有大的損失。這也是樹洛干時能再據(jù)莫何川的底氣,也是其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到樹洛干欲爭衡河隴時,言“控弦數(shù)萬”,雖是概數(shù),相較之前的二萬軍力,當又有增長,所以才使得乾歸“甚忌之”。之后,乞伏乾歸為兄子公府所殺,熾磐平叛后繼位。此時的南涼“南逼熾磐,北逼蒙遜”,在連年與北涼、西秦的互相攻伐中勢力日衰。 于是在義熙十年被乞伏熾磐攻滅,西秦在河西一帶由此與北涼展開了競爭。此時赫連夏北逼后秦,勢頭正盛。義熙十三年劉裕滅后秦,進據(jù)長安,留其子劉義真鎮(zhèn)守,便返回東晉。赫連勃勃趁機攻取長安,改元昌武,為了防止北魏侵襲,便重回統(tǒng)萬城,留其子赫連璝留守長安。 ![]() 在西秦在與北涼相攻的過程中,乞伏熾磐又向拓跋魏遣使,向其獻伐赫連夏之策。而赫連夏亦有進圖西秦之心,也在之前就遣使與北涼結盟。 元嘉元年,赫連勃勃欲廢太子,引起諸子相攻,赫連夏轉衰,最終導致在數(shù)年后為北魏所滅。赫連夏強盛時,與西秦在隴右之地多有利益爭奪,并與北涼聯(lián)合進攻西秦,西秦在與之相攻伐的過程中,漸漸疲于應對。而此時吐谷渾境仍為西秦所控。 乾歸敗樹洛干在義熙八年,并封樹洛干為赤水都護,其弟為層城都尉。乾歸之后,熾磐接著對南涼發(fā)起進攻并滅南涼,與北涼在河西展開角逐。乞伏熾磐繼位的第二年,就對吐谷渾發(fā)起了進攻。西秦敗樹洛干在澆河,說明此時吐谷渾沿黃河南北,在赤水、澆河等地已經(jīng)建立了有效控制。 ![]() 禿發(fā)烏孤在隆安二年(398)進據(jù)西平時,后涼澆河太守王稚以郡降,次年烏孤以叔父若留鎮(zhèn)澆河。也就是澆河在后涼之后又入南涼。隨著南涼的衰敗,吐谷渾進而占據(jù)此處,南涼的勢力從澆河一線退出,也使得吐谷渾又開始直接面對西秦。 破澆河以后,西秦又遣將攻吐谷渾別統(tǒng)句旁、支旁和掘達于泣勤川、長流川、渴渾川。此三川之地具體所在不詳,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言此三地在洮州一帶,即今甘肅省臨潭縣境。 西秦對吐谷渾之地的征服,也同樣面臨著吐谷渾的反復??梢娫诒黄蚍鼰肱蛿『?,吐谷渾勢力并未一蹶不振,對西秦的控制仍形成一定反作用力,于是西秦再次予以討伐。西秦這次討伐吐谷渾取得了較大勝利,破樹洛干弟阿柴于堯捍川后,樹洛干奔白蘭山,則樹洛干的勢力被西秦又壓縮到白蘭一帶。 ![]() 至此,樹洛干自義熙初年從白蘭到莫何川之間的挺進,在西秦復興起來后又被壓縮回白蘭一帶。 乞伏熾磐自繼位以來,接續(xù)乾歸的政策,東征西討,隨著后秦的衰落,重新在隴右建立起了有效的統(tǒng)治,同時對河西、青海之地進行了大舉攻伐,不僅滅掉南涼,而且一次次擊潰吐谷渾,吐谷渾自樹洛干時期建立起來的統(tǒng)治基礎,受到了嚴重沖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