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1821/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045天 01 前段時間,北京冬奧會的智慧食堂火了。知道的在吃飯,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科幻片。 做漢堡、炸薯條、煮餃子、涮麻辣燙、炒中式菜、做拉花咖啡...... 這些居然都是由機器人完成的,而且效率極高。 加熱面包、煎肉餅、配生菜和醬汁、包裝,只需要20秒,一個新鮮熱乎的漢堡就能出爐。 ![]() (圖片來源:中新網(wǎng)) 可以自己大炒特炒的智能炒鍋,制作干炒牛河、辣子雞丁、蒜蓉西藍花、土豆絲都不在話下。 ![]() (圖片來源:新華社) 更夸張的是,機器人一次備料可以連續(xù)制作300份,對人類廚師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菜炒好了,就是更加賽博朋克的“天上掉餡餅”環(huán)節(jié)。 被烹飪好的菜肴,會自動裝盤,并通過空中軌道和小車,將菜運送到相應的餐桌上方。 ![]() (圖片來源:新華社) 整個過程有如行云流水,簡直就是強迫癥的福音。 用完餐,還可以來杯小酒,酷炫的機械臂調(diào)酒機,一秒把人帶入了科幻電影中。 ![]()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才是真正的無人餐廳,傳菜員、大廚、服務員、收銀員的工作,統(tǒng)統(tǒng)都被機器人承包了,實現(xiàn)了自動化。 看了北京冬奧會的智慧餐廳,我才知道:數(shù)字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注定會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 這個時代,會利用數(shù)字化趨勢、不斷為自己賦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02 前段時間,深圳一個90后小伙上了熱搜。 他開了一家24小時快餐廳,使用智能炒菜機器人,居然能做到一周收入10萬元。 ![]() 他不會炒菜,也不想請廚師,卻懂得利用數(shù)字化趨勢,做成了比其他餐廳更好的效果。 他的炒菜機器人有兩種,一種是大鍋滾筒式,一次性可以出十幾份菜。 ![]() 另外一種是智能機器人,一共有9個爐頭,一次性可以出9份菜。 ![]() 菌菇炒雞肉、干鍋千葉豆腐、榨菜肉絲、醉排骨、紅燒茄子煲...... ![]() 只要按下按鈕,就可以自動炒出一盤盤美味的菜肴。 有些廚師的情緒會影響菜的口感,但機器人就不會,機器人炒出的菜品一直很穩(wěn)定。 而且機器人還不用休息,可以做到24小時不間歇營業(yè)。 通過炒菜機器人,他的餐廳既提高了標準化程度,也提升了口味的穩(wěn)定性。 ![]() 可見,持續(xù)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使得一切事物都在實時實地永不停頓地發(fā)生著變化,不管是從生活方式還是到商業(yè)模式。 這邊有人利用數(shù)字化標準化變現(xiàn),而另一邊,還有人將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了自動化,成為“摸魚大神”。 最近看到一個帖子,發(fā)帖人稱,他在一家中型律師事務所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 具體內(nèi)容就是處理審判的數(shù)字資料,比如照片、判決書、各種文檔等,上傳到云服務器保存的機械工作。 他很快發(fā)現(xiàn)工作重復、枯燥、乏味,并且所做的操作毫無意義。 瞬間覺得自己和咸魚簡直沒什么區(qū)別,失去了工作興趣。 于是,他萌生了使用自動化的想法:活,可以不干,錢,照拿。 他就寫了一個自動化腳本,代碼還是在谷歌搜索到的。 通過這個腳本,那些重復、枯燥、無意義的數(shù)字化業(yè)務,通通都可以讓電腦自己完成。 而他,只要將寶貴的時間花在打游戲、睡覺、喝咖啡上,輕輕松松拿著年薪56萬的工資。 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里,他的實際工作只有10分鐘,用來查看日志,其他皆由自動化腳本完成。 數(shù)字化時代的到來,技術革命的沖擊,幾乎覆蓋了所有組織,而作為個體不可能對此視若無睹,站在原地無動于衷。 作為個體,只有不斷實現(xiàn)新的價值,才能適應這數(shù)字化時代的發(fā)展,更好地生存下去。 03 數(shù)字化時代,很多傳統(tǒng)行業(yè)慢慢消失,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越來越大。 2條建議,送給想要適應并跟上數(shù)字化時代步伐的你: ①避免自己被標準化。 大規(guī)模數(shù)字化之后,越來越多的行業(yè)流程可以被標準化。什么是標準化? 最典型的就是麥當勞員工操作手冊,里面全部是一條一條精細到嚴苛的規(guī)定: 可口可樂溫度保持在攝氏4度; 牛肉餅成分比例是83%牛肩肉和17%五花肉,脂肪含量不能超過19%; 牛肉攪碎后,一律做成直徑95.8毫米、厚度5.65毫米、重量47.32克的肉餅。 數(shù)字平臺這種企業(yè)組織模式的普及,將整個社會標準化的進程加速了。 最近這20多年,像電商、社交、出行、外賣、快遞這些服務業(yè)都在逐漸被平臺標準化。 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勞動者,感到被異化成流程中的“工具人”。 那些低技能工作崗位,會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直接取代。 數(shù)字化時代裹挾著我們前行,是時候停下來想一想: 未來幾十年,到底什么樣的能力,是最能對抗變化,歷久彌新的呢?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 設計感、故事感、交響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意義感。 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能力,磨煉非標準化的技能、尋找非標準化的賽道,才能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 04 ②重構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 陳春花教授在《價值共生》這本書中寫道: 現(xiàn)在的社會一切都在迭代、持續(xù)不斷的優(yōu)化甚至顛覆中,人們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才能適應這個數(shù)字化時代。 過去的經(jīng)驗以及思維,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們判斷未來的要求。 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為自己賦能,更能適應這個數(shù)字時代,在這個變化的時代保持平衡。 知識是動詞,不是名詞,持續(xù)學習才是不被淘汰的關鍵。 擁有智慧的人,會充分獲取數(shù)據(jù),將其加工為信息,形成認知并落實到行動中,這就是知識流動鏈。 真正擁有知識,我們就會擁有辨別力,會提升認知,會主動改變自己,也會迎接挑戰(zhàn)。 我們會變得更加開放、包容,也更有活力,這些都會幫助我們成為更有價值的個體。 唯有能夠有效學習、有效掌握知識,并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人,才能夠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最終脫穎而出。 我特別喜歡《價值共生》中的最后一句話: “當海浪拍岸時,巖石不會有什么傷害,卻被雕塑成美麗的形狀。 數(shù)字技術就是這海浪,而你要做的,就是成為這塊巖石。” 愿我們都能成為這塊巖石。 共勉。 提升自己 重構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適應數(shù)字化,我想要為你推薦《精讀君通識詞典》。 如果你覺得工作太忙,沒時間去仔細讀完一本書;如果你對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構建知識體系有著強烈的愿望;如果你想要提升見識、視野、格局,與人聊天時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