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官大大您好,歡迎光臨崆峒書生講故事系列,崆峒書生給你拜年,祝您虎年大吉! 話說明朝正德年間,京城有個窮書生名叫鄧瑞,鄧瑞自幼雙親亡故,全靠叔叔養(yǎng)大,然而他不想依靠別人,在十六歲那年,從叔叔家搬了出來,一個人到外面,用叔叔給的銀兩到外面租了一間小屋,靠著給孩童教書,攢下了一些銀子。 他想:叔叔一家待我有恩,如今我攢下了銀子,理應(yīng)償還昔日恩情。 于是,他將這一年里攢下的銀兩,絕大部分交給了叔叔,自己只留下幾十兩銀子,做糊口之用。 正德五年臘月二十三日,按照北方的習(xí)俗,這一天乃是小年,也是灶王爺回天的日子。 人們吃關(guān)東糖,祭拜灶王爺,據(jù)說將關(guān)東糖放到灶王爺嘴里,可以讓他在天庭為這戶人家說上幾句好話。 對于這個說法,鄧瑞是不信的,不信的原因,是他沒銀子買關(guān)東糖了。 他心中暗想:天底下富戶人家何其多哉?若灶王爺覺得我家不好,盡可去別家享用山珍海味,何況再盤剝我這窮苦人? 于是他回到家中,只簡單盥洗一下,便上榻歇息了。 翌日晨起,他循著往例,前往學(xué)堂。 雖然由于過年的緣故,學(xué)堂里根本沒有幾個學(xué)生,但鄧瑞覺得,既然拿了學(xué)堂的銀子,便應(yīng)該多盡些心力。 便是這一去,生出了一段故事。 鄧瑞發(fā)現(xiàn),學(xué)堂里多了一個女學(xué)生,她怯生生的看著鄧瑞,眼里充滿了恐懼。 鄧瑞也蒙了,他可不記得學(xué)堂里有這樣一位女學(xué)生,便開口問道:姑娘是何人? 女子搖了搖頭,不發(fā)一言。 鄧瑞又道:姑娘來此,所為何事? 女子仍然搖著頭,嘴里發(fā)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鄧瑞這才明白,這個女學(xué)生是個啞巴。 他滿臉無奈,只好開始講課,待到暮色四合之時,鄧瑞合上書本,準(zhǔn)備回家。 此時,女學(xué)生也站起身來,鄧瑞心想:她一個弱女子獨自歸家,若是有個閃失該如何是好?不如我送她一程。 想到這里,鄧瑞笑道:姑娘在此聽在下授課,與在下也算有了師生情分,不如便由在下送姑娘歸家。 誰知女子神色茫然,上前拽住了鄧瑞的衣角。 鄧瑞呆愣片刻,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他疑聲道:姑娘莫非是想,與在下同行? 女子點了點頭,躲到了鄧瑞身后。 鄧瑞嘆息一聲,他想:看她模樣,也是個可憐人,然我囊中羞澀,又如何招待她? 他剛想拒絕,卻不料女子抓得更緊,一副跟定他的模樣。 鄧瑞道:也罷,我便留姑娘在我下榻之處過年,只是有兩件事,在下有言在先,姑娘須得應(yīng)下,在下方可攜姑娘回去。 女子的手微微松開了一些,茫然的看著他。 鄧瑞伸出兩根手指,緩聲說道:這頭一件,在下收留姑娘,只是出于好意,待年節(jié)過去,姑娘便須離開,不可在此逗留。 女子點點頭,等著他后面的話。 鄧瑞停頓片刻,又說:這第二件,在下平日拮據(jù)之極,若有招待不周之處,請姑娘見諒。 女子猛地點頭,她舉目四望,看見桌上的草紙,走過去提筆寫下一行字,遞給鄧瑞。 只見紙上寫著:只要公子收留小女,公子所言,小女 自當(dāng) 遵從。 于是,鄧瑞便帶女學(xué)生回了家。 鄧瑞居住的小屋,地方雖然狹小,但屋中陳設(shè)極有章法,何處擺書,何處下榻,都有一定之規(guī),女學(xué)生四處張望一番,覺得甚是新奇。 她用手指了指廚房,示意想去參觀一番,鄧瑞默然片刻,臉上顯出窘迫神情:廚下乃骯臟雜亂之地,姑娘便不必去了吧。 然而,女子興致不減,她來到廚房,伸手揭開米缸蓋子,只見里面空空如也。 女子點了點頭,回到鄧瑞身邊,開口說道:張公子,小女腹中饑餓,敢問可有飯食? 一句話把鄧瑞給問傻了,待他反應(yīng)過來后,只覺得十分氣惱。 這女子竟然會說話?還知道自己的姓氏,如此看來,她扮出那副可憐相,定然是別有所圖! 女子仿佛看出他的心事,繞著鄧瑞走了一圈:張公子自己舍不下小女,不忍將我棄于風(fēng)雪之中,全然不顧小女是不是心腸歹毒之人,怎 得 到了現(xiàn)下,卻面露怒容? 鄧瑞心中惱極,他手指屋外:在下非是可欺之人,請姑娘立時離開。 女子哼了一聲:好心幫你,怎料你如此不識好歹,走便走,日后休要請我回來便是。 女子說完這句話,便氣沖沖的離開。 時光飛逝,一轉(zhuǎn)眼便是除夕。 這日,鄧瑞往叔叔家拜年,當(dāng)他回到自家之時,見一位老者在地上坐著,鄧瑞剛想上前詢問,老者卻指著他大罵道:你個沒心肝的,我女兒好心助你,你卻恩將仇報,實在可惡至極。 鄧瑞心想:這必是那女子的生父,分明是他女兒騙我,怎的是我可惡? 他剛想辯白,那老頭卻說道:我乃是灶王爺,你前幾日所見之人乃是我女兒,她見你家境遇可憐,便想留下來幫你。 鄧瑞愣了片刻,方才說道:那她為何要裝??? 老頭哼了一聲:你當(dāng)天下之人都像你這樣寒酸不成?她跟在我身邊,享盡各色佳肴,她只顧得上吃了,如何有閑暇說話? 老頭說得委婉,鄧瑞卻聽明白了,這姑娘飽食終日,已經(jīng)吃撐了,便懶得開口了。 他小聲說道:她與我爭執(zhí)之時,可是伶牙俐齒。 老頭一聽這話,立時揮拳打來:旁人讀書,家里大多有人供給,你怎的連關(guān)東糖都買不起?害得老夫餓著肚子回歸仙班,在諸仙面前,鬧了好大一出笑話。 鄧瑞道:在下家貧,委屈老人家了。 灶王爺嘆道:也罷,你這后生著實可憐,今日正逢除夕,我將那丫頭帶來,你我三人,吃一頓團(tuán)圓餐吧。 此時,鄧瑞才發(fā)現(xiàn),灶王爺?shù)呐畠海簿褪悄莻€女子,不知何時出現(xiàn)在他身后:恩將仇報的歹人,這下知道我的厲害了? 鄧瑞聽得出來,她雖喊他歹人,卻并無怨怪之意,連忙作揖下拜。 女子笑道:看你如此虔誠,便饒了你的罪過吧。 鄧瑞面露難色,向著灶王爺說道:適才神仙說道,要吃團(tuán)圓餐,可在下連米都沒有,如何食得? 灶王爺聞聽,氣不打一處來:你這榆木疙瘩,老夫已經(jīng)言明,要與你同食,豈能不做些預(yù)備?你且進(jìn)屋去看看。 鄧瑞進(jìn)屋一看,只見原本空空如也的米缸,此時已經(jīng)盛滿了米,周邊的案板上,鮮肉、菜蔬應(yīng)有盡有。 鄧瑞心中疑惑,便向灶王爺問道:除夕之夜,原本該吃餃子,此處諸物皆備,為何獨獨沒有餃子? 老頭與少女相視一笑:我二人與你一道,將那些菜蔬包起來,不就成了? 鄧瑞恍然大悟,也跟著笑起來。 在三人的努力下,一桌團(tuán)圓飯準(zhǔn)備妥當(dāng),灶王爺正想開口,卻被身邊的女子拉住了衣角。 他心領(lǐng)神會,朝著鄧瑞笑道:后生,我予你三年時間,這三年里,我稟明玉帝,保你衣食無憂,你須得答應(yīng)我,刻苦研習(xí)學(xué)問,考個功名出來,若屆時你仍無妻室,老夫便做主,給你指一段姻緣。 鄧瑞雖是讀書人,但他并不傻,自然明白灶王爺?shù)囊馑?,他與少女對望一眼,雙雙低下頭去。 三年后,鄧瑞金榜題名,皇帝正要重用,卻眼見著鄧瑞腳踏祥云,升天而去。 其實,灶王爺是個神仙,他哪里需要女婿做凡間的狀元?之所以那樣說,只是為了磨煉他的性子罷了。 此后,灶王爺年老,上書玉帝請求辭任,推薦鄧瑞擔(dān)此重任。 由此,鄧瑞成了新一任灶王爺,百姓聞聽此事,便把鄧瑞稱為鄧王,在京郊地區(qū),修建了很多鄧王廟。 這些廟宇雖然在之后的時局中毀于戰(zhàn)火,然而鄧王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 我是您的老朋友崆峒書生,本期故事暫告一段落,歡迎大家關(guān)注【 崆峒書生講故事 】,主頁有更多精彩文章,祝您虎年大吉! |
|
|
來自: 巴翠 > 《連環(huán)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