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你一個方子,健脾胃、補氣血、散寒、止痛,解決免疫力低 中醫(yī)在開藥方的時候,有個特點,如果把方子拆開,有可能你會看到好幾個基礎方子,或者是在基礎方上加一個、多個藥材。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黃芪建中湯”,就是這樣來的。 在說這個之前,先跟大家聊一聊“桂枝湯”。其組成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 桂枝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并且桂枝湯是這本書中的第一個方子;也是解表劑。 桂枝湯有個很大的作用,就是去調和“營衛(wèi)”。 這個營衛(wèi)理解得簡單一些就是現(xiàn)代人常說的“免疫力”;我們都知道免疫力低了,就容易生病。而營衛(wèi)說的是營、衛(wèi)兩種東西;營:營氣代表著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yǎng),用于生化血液、滋養(yǎng)周身;衛(wèi):是保衛(wèi)的意思,衛(wèi)氣用來包圍 中醫(yī)上認為,營衛(wèi)充足就可以幫助我們抵抗外界“六邪”的侵入。營衛(wèi)是由食物轉化而來,因此營衛(wèi)的充足與失調,與脾胃有很大的關系。 這個桂枝湯常常用來調和營衛(wèi)之氣,也就是增強中醫(yī)所說人體的“正氣”。 正氣足,身體則可以少生??;張仲景因此把桂枝湯放在書中的第一個位置。 黃芪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多加兩味藥:飴糖、黃芪;如果去掉黃芪,就是小建中湯的方子。 有句話是這么描述此方的:“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就是說,身體上的虛、以及有各種不適,都可以參考此方,就比如懶言懶語、乏力、體虛、氣血不足、厭食;甚至是被大病折磨之后的身體。 黃芪建中湯主要的作用就是健脾胃、散寒、補氣血、止痛; 那黃芪建中湯這么好,是不是所有人都適用呢? 不是的,此方雖好,卻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 1、濕熱中阻者,還伴有腹部發(fā)痛。不宜使用; 2、氣滯血瘀者,也伴有腹痛,不宜使用; 3、寒凝積食者,平時腹部會有絞痛的情況,也不宜使用; 以上就是黃芪建中湯不宜使用的人群,具體情況,王醫(yī)生還是希望大家一定要去找專業(yè)的中醫(yī)進行辨證,切記不可盲目用藥。 |
|
|
來自: 新用戶1177yVdZ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