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wǎng)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多數(shù)焦慮的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疑心易生暗鬼,很多事越多想越易生事,不多慮的才是聰明人。 想太多,不僅是一種折磨,更是一種災難。 過度思慮 庸人自擾 有時,人雖閑著,可腦子卻在莫名其妙地胡思亂想: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未來該如何發(fā)展?······ 思來想去,越想越迷茫,不僅得不到任何答案,反而給自己徒增很多煩惱。 《黃帝內經(jīng)》中提到:“思傷脾”。 思慮過度會使人產(chǎn)生揮之不去的負面情緒,感到煩躁、壓抑、郁悶,看不到生活的溫暖。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飽經(jīng)滄桑沉浮,卻始終保持一種氣定神閑的恬淡姿態(tài)。 秘訣就在于客廳里懸掛的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不思八九;下聯(lián):常想一二;橫批:如意。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笑對人言的,不過一二。 生活本不易,倘若庸人自擾,豈不自尋煩惱? 正如古訓所言: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p>
適當思慮 生活美好 思慮過度固然不好,但這并不意味著凡事都無需思考。 曾子說: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有適當?shù)乃紤]是一種智慧。 一件事是否需要思慮,取決于這件事的重要程度。 如果這件事舉足輕重,比如事關人生前途等,多想想并沒有錯,因為它可以幫助自己從多角度分析利弊,有利于走向成功。 相反,如果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或者結果無法改變的事,能少思考就少思考,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應該將有限的精力放在亟待處理的大事上。 世上并非所有的事都需要細細去參悟。 分清主次先后、輕重緩急,生活才會越過越輕松。
心態(tài)簡單 萬般自在 心境不同,生活狀態(tài)就不同。 復雜的事看開點,難熬的事看淡點,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學會放下 對于過去,很多人總存有無法言說的追憶或遺憾,因為困于對過往的執(zhí)念,往往忽略了最值得珍惜的眼前。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要為錯過的星星落淚。 對于過去,莫想太多;對于遺憾,莫思太過。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只有學會放下,將目光投向眼下,才不會辜負當下。 控制欲望 叔本華說: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則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p> 人生在世,想得到的太多,想追逐的太多,也許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一無所得。 因此,控制住欲望,別讓欲望成為禁錮內心的牢籠。 先做再說 世間沒有絕對的萬事俱備,太多的瞻前顧后,可能會令你束手束腳、一事無成。 三思而后行;再,斯可以。 當你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時,少一點糾結,先盡力而為。 很多事情,不做的話,永遠只停留在想的階段,只有起身行動,才能有結果。即便是華麗的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正如冰心所言: “如果你的心簡單,那么這個世界也就簡單?!?/p> 不想太多,不慮太過,用一顆清凈從容之心看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另一番天地人間。 本期編輯 | 曲統(tǒng)昱 |
|
|
來自: 日月同輝uzonkh > 《哲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