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里面時間最為長久的,從除夕一直要到正月十五,而且每一天都有傳統(tǒng)習俗,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于春節(jié)的重視。明天就是正月十一了,在這一天也流傳著許多民俗傳統(tǒng),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都有啥? ![]() 一、子婿日據(jù)說正月十一為“子婿日”,意思就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因為大年初二女婿全家去看望了岳父,到了正月十一,岳父也要作為回禮,邀請女婿來家里做客。 ![]() 其實子婿日的來歷非常久遠,古時候正月初九是“天公日”,人們會在這一天慶祝,但是食材基本上都吃不完,所以娘家人會在正月十一邀請女婿來做客,這樣一舉兩得,一不浪費糧食,二來表示對女婿的尊重。 二、添丁日所謂添丁,就是生孩子的意思,多數(shù)是指男孩。在廣東某些地區(qū),正月十一叫做“添丁日”,在這一天主家會準備“米方糖”挨家挨戶發(fā)給村民,而且還會“升燈辦酒席”款待村民。還有些地區(qū)在添丁日會掛上“人燈”或者“花燈”,將孩子的名字寫在燈籠上,希望將來孩子健康平安,富貴吉祥。 ![]() 三、紫姑日紫姑是中國民間傳說的司廁之神,也被叫做茅姑、坑三姑、子姑等等。在《顯異錄》中說,紫姑是萊陽人,叫何媚,被李景納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妒。在正月被殺死在廁所里。后來天帝憫之,把她任命為廁神。 ![]() 每逢正月十一人們稱這天為“紫姑日”,也要祭拜紫姑。但是并不是因為她是廁神,而是因為她代表了舊時候被壓迫的女性,希望紫姑可以保佑柔弱的女子不受欺凌。 四、上采日 上采日是元宵節(jié)前的一個小節(jié)日,因為不管在北方還是南方,元宵節(jié)之前都有送燈籠的習俗,也就是長輩會給孫子、孫女等等送上花燈,小孩子們晚上則拿著燈籠去游玩,我們這邊叫做“游燈”,通常送燈的日子從大年初八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一。 ![]() 上采日是在春節(jié)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為春節(jié)增加了許多喜慶的色彩,小的時候非常期盼長輩們送燈籠,不過現(xiàn)在送燈籠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孩子們也都不太喜歡了。 五、炮龍節(jié)炮龍節(jié)是廣西一帶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謂炮龍就是舞龍,但是它和平常的舞龍不太一樣,龍的身長多達40多米,看起來威風凜凜,甚至壯觀?!芭邶垺彼街帲骷腋鲬羧挤疟夼?、夾道相迎,有“炮聲不停,龍舞不止”之說,故稱“炮龍”。 ![]() 在舞龍的過程中,有人會從龍身下鉆過,也有人會拔龍須或者龍鱗,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帶來好運。舞龍節(jié)水后,將龍大火焚燒,然后在火堆上架起大鍋,煮上美味佳肴,這也叫做“喝龍粥”,為家人祈福,希望新的一年無病無災(zāi),家庭和睦幸福。 ——早媽有話—— 除了以上5大傳統(tǒng)之外,正月十一在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比如有些地方要吃烙盒子,還要“行頭橋”等等。其實無論哪種傳統(tǒng),都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也是人們對于美好明天的期望。不知道大家覺得正月十一有哪些習俗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