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帶軍作戰(zhàn)驍勇杰出 在太平軍將士的心中,英王陳玉成“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角色”。英王一去,軍勢軍威也同時墮落。清人評價,英王容貌秀美,絕無半點殺氣。其人談吐風(fēng)雅,和眾人侃侃而談,旁若無人。一旦征戰(zhàn),必能舍身拒敵,每每攻城陷陣,最先矯捷登先。曾國藩大嘆,英王是漢唐以來最驍悍的統(tǒng)帥。 天王賜名 玉汝于成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14歲時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洪秀全見其忠勇,就取北宋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為其賜名“玉成”。意思是,貧窮卑賤令人哀傷,但會像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的意志,最終助你成功。 陳玉成從14歲跟隨叔父陳承瑢參加太平軍,列入童子軍。童子軍并不在太平軍的編制內(nèi),乃是自成編制,由12歲至15歲的少年組成。在太平天國輝煌的戰(zhàn)史中,這些童子軍曾在多次戰(zhàn)役中擔(dān)任沖鋒,屢建戰(zhàn)功。在蘇州太平軍中服役的外國人回憶到,這些童子軍訓(xùn)練非常有素。 據(jù)清軍所說,太平軍臨陣攻城,常慣用童子軍。這些童子非常英勇,不畏懼生死。并且手足輕便,往往登高陟險如履平地。太平軍重挫清軍后,這些童子軍會率眾窮追清軍殘部,由于馳逐迅速,清軍殘部無處可以藏身。清軍供認不諱地說,童子軍是他們的“心腹之大患”。 太平軍攻武昌時,采用地道攻城術(shù),待火藥炸開城門缺口后,陳玉成等50名童子兵擔(dān)任先鋒,率眾沖鋒登城。武昌之戰(zhàn),陳玉成成為最英勇的少年英雄。 罕有將才 匹及趙子龍 1855年正月,陳玉成在九江打垮曾國藩水師,他乘勝追擊,克復(fù)武、漢后,又奉命向鄂北進軍。羅大綱陣亡后,東王楊秀清特地提升他補羅大綱的正丞相職位。此時,陳玉成已和威震清軍的羅大綱齊名,也是眾人公認的少年統(tǒng)將。 鎮(zhèn)江一戰(zhàn),陳玉成被清軍星羅棋布的炮船圍困在江心,本是寡不敵眾,但是卻奇跡般的發(fā)生逆轉(zhuǎn),陳玉成沖出重重圍攻,與守將吳如孝會合大敗清軍,最終解了鎮(zhèn)江之圍。東王楊秀清獲悉戰(zhàn)報,贊嘆道:“陳玉成一身是膽,當年的趙子龍也比不上他?!?/p> 天京事變后,陳玉成被朝臣推選出來負責(zé)國事,洪秀全將其提升為正掌率,封他為成天豫,由他和李秀成專負軍政。 1858年,洪秀全重建五軍主將制,陳玉成被封為前軍主將。同年11月,陳玉成聯(lián)合李秀成,于三河鎮(zhèn)大敗曾國藩的湘軍李續(xù)賓部,殲其精銳之師。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華哀嘆道:“我軍勇猛,但自三河兵敗后,元氣大傷。雖然多方安撫,相比昔日鋒銳兵將,還是減色許多?!?/p>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于三河鎮(zhèn)大敗湘軍,殲其精銳之師。 清軍將領(lǐng)胡林翼也供認不諱:“自三河兵敗后,我軍元氣大傷。四年糾合的精銳之兵,卻覆滅于旦夕之間。而敢戰(zhàn)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也凋喪殆盡?!?/p> 1859年夏,23歲的陳玉成被封為英王,是繼石達開后又一個讓清軍都欽佩的將帥。胡林翼說,太平軍中最精銳的大軍就是陳玉成率領(lǐng)的那支,其他不足為慮。 清朝學(xué)者方玉潤說:不除陳玉成,兩湖都難以安定。戴德堅在“蓬萊館尺牘”中評價英王,帶軍作戰(zhàn)驍勇杰出,是近世罕有的將才,他人難以匹及。 英王一去 大事俱不可為 1861年,坐擁重兵的李秀成沒有按原計劃和英王援兵攻打湘軍,也沒有率援軍趕赴安慶助英王解圍,導(dǎo)致英王于安慶城下戰(zhàn)敗,不得不退守廬州。在干王洪仁玕的戰(zhàn)略部署中,湖北是頭,安徽是腰,江蘇是尾。廬州危急之時,李秀成沉迷經(jīng)略富庶的江浙,未把安徽戰(zhàn)局放在心上。以至湖北已失,腰腹再失,尾翼豈能獨活?但李秀成拒不發(fā)兵。 曾受太平天國封爵的團練首領(lǐng)苗沛霖,此時再次投靠清軍,為了向清廷表忠心,出賣陳玉成。苗沛霖派侄子苗天慶去勸降英王。苗天慶說:“叔父看清朝洪福過大,祈求英王同享大清洪福。” 陳玉成扔掉酒杯,指著苗天慶厲聲斥責(zé):“你叔父真是無賴小人!他就像墻頭上的一棵草,只要風(fēng)吹兩面都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他連一個賊名也落不下。事已至此,本王只可殺,不可辱?!?/p>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心胸度量早已超越一時一世的生死。 清軍將領(lǐng)勝保升座,命人把陳玉成押上來。左右兵卒讓他跪下,陳玉成挺身而立,勃然大怒:“勝保,你就是一小兒,是清朝的誤國庸臣。本王是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勛,三洗湖北,九下江南。昔日,你看到我就跑。在白石山下,我率軍踏遍了二十五座大營,使全軍覆沒,你帶著十多匹馬抱頭而竄。是我饒了你一命。如今,讓我跪你?真是好不自重的物件!” 勝保訕笑道:“那你為何被我擒住了?”英王說:“我是自投羅網(wǎng),豈是你的功勞?我今日即死,苗沛霖明日就亡。你還記得合肥官亭一戰(zhàn),你帶二萬騎兵與我大戰(zhàn)后,還剩幾個存活?”說完席地而坐。 勝保聽后一陣默然,吩咐部下給他酒食,繼續(xù)勸他投降,英王說:“大丈夫死則死了,何必饒舌!” 英王在自述中說,輾轉(zhuǎn)大江南北,鮮有敗績。最終因為中計被擒,也是天意使然。 他說:“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就失去了一半。我受天朝天王恩重,無意投降。由我率領(lǐng)的四千將士都是歷經(jīng)百戰(zhàn)的精銳之士,不知是否還在?如果我犯下彌天大罪,縱使刀鋸斧鉞加身,都由我一人承受,與他人無關(guān)?!?/p> 1862年6月4日,陳玉成在河南延津縣被凌遲處死,年僅26歲。干王洪仁玕獲悉消息后,在天京悲嘆:“英王一去,軍勢軍威頓時墮落,全部瓦解!” 又嘆:“自英王被俘,大事遂不可為?!?/p> 人生在世莫不看重生死,而英王天生的肝膽豪氣,即使臨刑前,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那四千精兵和天國的江山。26歲的英勇年華,其心胸度量早已超越一時一世的生死;無法撼動的決絕忠貞也早已超越刀下的酷刑,肝膽俱裂的受刑之苦。 陳玉成征戰(zhàn)11年,所戰(zhàn)驍勇絕倫,他從童子軍成長為大軍統(tǒng)帥,21歲即負天朝大局之責(zé)至26歲命終。當時間的長河淘凈寰塵滾滾浪沙后,英王短暫的一生,忠勇的堅貞終會是狂瀾中閃爍的真金,光耀燦爛。 |
|
|
來自: 昵稱47511299 > 《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