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第十三天。講一講先天一炁的觀氣法。 一大早,額就想起了乾坤合一,又想到了木皮散人的詞:鑿破混沌作兩間,五行生克苦歪纏。兔走鳥飛催短景,龍爭虎斗耍長拳。生下都從忙里老,死前誰會把心寬! 木皮散人是反著說的,就是說氣反事不反。事情就在那里,就是那個樣子,怎么說都是一樣的。這是因為“一以貫之”中,正也是反,反也是正,道理相同,可以說反話,但不要活反了。所以呀!這世上所有的事都要往難處想,往好處行,才是向死而生的意義。 自從理解了乾坤一氣后,額的腦袋里就生出了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觀點。先說三個例子: ![]() 一是64卦的排序,額把它叫做“冬至月”月相排序法。前后四卦是主體,周易的其它60卦都在里邊轉(zhuǎn)。就是說,抽離換乾后,乾坤先天一氣,化為后天陰陽二氣,以水火為體,日月為用,把乾坤一氣,合化為日月,火為日,水為月。其余60卦在這個體內(nèi)輪回不斷,終則有始的轉(zhuǎn)。 二是等月地心論,就是說“物質(zhì)力”和“非物質(zhì)力”共同構(gòu)架了整個宇宙,地球和月球在太陽系的范圍內(nèi)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個體。這個獨立的個體由“物質(zhì)力”和“非物質(zhì)力”共同構(gòu)架。就是說,在地球的內(nèi)部一定有一個和月球一樣大小的非物質(zhì)核心,月球外部一定有一個和地球一樣大的非物質(zhì)星球。物質(zhì)力與非物質(zhì)力各有四大作用力形成現(xiàn)在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物質(zhì)有四種力,就是統(tǒng)一場論。非物質(zhì)有四種力,不可知。一共有八種力相應相成。這八種力就是乾坤一氣的后天合體。不過,在額的認知里,人類文明永遠找不到那個非物質(zhì),也永遠發(fā)現(xiàn)不了非物質(zhì)力。 三是中國古代10個數(shù)字的來歷,就是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字是怎么來的。 ![]() 關(guān)于這十個漢字,多少年來都是眾說紛紜,額看了,學了,讀了,研究了后都不滿意。有一天,額心血來潮,用額的乾坤一氣法,把這十個字的來歷望聞問切了一遍,自己覺得挺滿意的。現(xiàn)在分享如下: “一、二、三”這都沒的說,都是道道?!耙弧笔且粋€道道,“二”是兩個道道,“三”是三個道道。其實,“四”也是四個道道,后來才變成了“四”。原因是什么呢? 一生二,二生三,就是一、二、三的道理。那“四”呢,這四個道道其實還是二生三,就是把太極轉(zhuǎn)起來,就生了四相,在四方天地里,有天地日月,就有了黑白晝夜,太陽一轉(zhuǎn),就有了早晚昏晨,這就是四?!八摹崩镞叿至岁庩枺筮吥且黄簿褪翘?,右邊那一豎就是地,這就是二二得四。這是用乾坤一氣法,觀想的哦! 再說“五”,甲骨文是一個“X”,就是說天地有了水火,就有了四方,有了四方就定了中央。這叫做金木水火,土在中央,從中央一點出發(fā),土遍四方,承載一切。 再說“六”,看甲骨文就是一座房子,前、后、左、右、上、下,就是六位,六合,六個方向。 再說“七”,這個“七”的分歧最大,幾乎所有人的分析都是錯誤的,全是說“七”就是切,那到底是切什么?沒有說得清,全都含含糊糊的糊弄人,遇到說不清的就不說。額今天正式告訴你,那個“七”就是太極陰陽圖中間,那個陰陽魚的線,你若是把太極圖看成“中”,那“七”就是“中”字那一豎。乾坤里后天陰陽之氣的陽氣或陰氣到達極點處,就要變化的時刻,就是“七”,“七”就是準備把太極圖分成兩半。 “八”就更好說了,甲骨文的“八”是兩個相反的撇,額不會打,用反括號代替一下,“)(”就是太極背離的意思,比如“北”就和“八”一樣,是一種氣生成的兩個字,這種氣就象是一個人的后背。人是完整的一個太極圖,有前有后,背就是人的后面,“八”和“北”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八”表示一種理,或時;“北”表示方向,或位。 “九”字最難懂。象一條長長的胳膊伸出手去抓什么東西,有人說是“究”的變型,其實要是理解了交叉,就明白了“九”。 明白交叉要先理解“五”是中心,從中心伸出四條線,就是五加四等于九。 “十”字的甲骨文是一豎中間加個點。那一點就代表五,五從中心一分,就是兩個五。五五相加,就是十哦! 這是額用太極圖觀氣法對中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解釋。其實就是太極圖的發(fā)展過程,螺旋式上長,波浪式前進,一個事物從本格局向更高層次,或更大格局的進化過程。 看看先天河圖吧,就是五和十在中間,說是五和十是一樣的,但真真的達到了十,在易經(jīng)里表現(xiàn)的就是爻位的上升,或卦變,或卦序的推進。用在人的身上就是你的事業(yè)又推進了一層。 如果還是不懂,就看看古人結(jié)繩吧! ![]() 說起中國的一到十,就不由得想到羅馬數(shù)字1到10。額認為全是抄襲中國文化。 羅馬數(shù)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分別代表Ⅰ-1 、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Ⅸ-9、Ⅹ-10。 試著分析如下: ![]() 中國人是太極思想,一分為二,合二為一。西方人是一分為二的思想,只會分,不分合。 對了,這里要提示一下,額的的認識里沒有好壞,只有更好。比如這個一分為二的思想,你不能說它不好,因為沒有這個一分為二的理念,就不會有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一分為二,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chǔ)和根本。 西方人在發(fā)明羅馬數(shù)字時,一定是看到了中國太極和漢字的威力,但老是想著文藝復興,不能照搬,或是根本搞不明白,中國字從一到十的來源,就只好用一分為二的思想發(fā)明了一套。 你看那個“五”,中國字的“五”是一個完整的“X”,羅馬數(shù)字用了“X”的上半部分,Ⅴ=5。 羅馬數(shù)字把中國的“五”當做它的十,就是Ⅹ=10。 一二三是抄的,中國人用橫,羅馬人用豎。因為中國人的思想里“一”就是天,“天”的體是豎的,“天”的用是橫的。西方人不懂,直接用豎了,所以它的四、六、七、八,沒有辦法了,只能以五為中心,五減一就是四,五加一就是六,五加二就是七,五加三就是八,到了九,又沒辦法了,只好用十減一,十減一等于九。把中國文化一個完整的太極圖,抄了個不倫不類。 明天說八純卦的氣如何升降。 |
|
|
來自: 見青黃 > 《易經(jīng)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