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韓信有關(guān)的成語據(jù)說有36個之多,其中直接由韓信本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也有22個以上。 對于韓信的故事,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都很清楚。但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韓信是中國歷史上“造”成語最多的一個人。這些成語從韓信青年時期,一直到其晚年被殺,伴隨了他的一生,可謂中國成語之王。不過,這些成語絕大部分出自于《史記》中的《淮陰侯列傳》,所以追根溯源,真正造出成語的是司馬遷。 ![]() 韓信早期的成語有“一飯千金”,說的是當年韓信落魄之時,有一位老婦人曾給他飯吃,后來韓信當上楚王,就給了這位老婦人千兩黃金作為報答。 還有“胯下之辱”,說的是韓信當年曾被惡霸欺凌,逼著他從胯下鉆過去,如果韓信不堪忍受這種侮辱而拔劍殺人,那就沒有以后的“兵仙”韓信了,寓意成大事者,必須能夠忍受各種苦難。 中期的成語有“國士無雙”,當年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時,曾稱贊韓信國士無雙,意思就是國家絕無僅有的人才,中國歷史上能當?shù)闷疬@個稱呼的人寥寥無幾。 還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戰(zhàn)”“拔旗易幟”等等,說的都是韓信帶兵打仗的故事,最終垓下一戰(zhàn),逼得項羽自刎,奠定了漢家四百年江山的基業(yè)。 韓信晚年的成語有“多多益善”,劉邦曾問韓信,他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陛下能帶十萬兵。劉邦又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雖然是事實,可畢竟對皇帝不太恭敬。 還有“不賞之功”,指韓信的功勞太大,已經(jīng)到了無法賞賜的地步了。 ![]() 就連韓信之死,也留下了兩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分別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和“鐘室之禍”。 韓信幫著劉邦平定天下之后,被封為楚王,成為一方諸侯。但劉邦深知韓信的才能,內(nèi)心深處十分畏懼,于是“偽游云夢”,待韓信前來見駕之時,令武士擒之,隨后被押往洛陽。 韓信在囚車上感嘆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煜乱讯?,我固當烹!” 然而劉邦并沒有處死韓信,而是赦免了他,只是將他從楚王降為淮陰侯,留在洛陽。即便是被貶為侯,韓信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有一次他去看望樊噲,樊噲居然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p> 而韓信居然嘆息,自嘲道,“我這輩子居然會同樊噲這種人同列!”要知道,樊噲的老婆就是呂后的親妹妹,他和劉邦還是連襟,被封舞陽侯,韓信居然因和樊噲同列而感到羞恥,而樊噲卻因為韓信到家拜訪而激動不已,完全是一副小粉絲的模樣。 ![]() 不久之后,陳豨造反,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征剿。留在京師的洛陽韓信派人對陳豨說,他可以作為內(nèi)應(yīng)。這件事被韓信門下的一個舍人(家臣)知道了,而這個舍人又恰好得罪了韓信,韓信打算殺掉他。所以,這個舍人的弟弟出面,向呂后告發(fā)了韓信。 呂后想殺掉韓信,但又害怕韓信反擊,于是找蕭何商量。蕭何于是親自出面,對韓信說劉邦打了勝仗,俘虜了陳豨,班師回朝了,你得入宮道賀去。韓信不想去,說自己身體不好。蕭何又勸道,“雖疾,疆(強)入賀?!?/p> 韓信沒有辦法,也出于對蕭何這位老戰(zhàn)友的信任,于是入宮道賀,結(jié)果一進門就被呂后埋伏下的武士抓住了,隨后在長樂宮的鐘室內(nèi)被殺害。 ![]() 當年韓信在項羽手下效力時,得不到重用在,這才投奔了劉邦,不料在劉邦手下也沒得到重用,于是在某個晚上決定離開。蕭何得到消息后,急忙騎馬追上韓信,將其勸了回來,并鄭重其事地向劉邦推薦了韓信,從此韓信開始建功立業(yè)。這就是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因為這個原因,就誕生了一個成語,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表n信的成功是靠了蕭何的引薦,韓信之死也是蕭何給呂后出的主意。 后人常用一句話概括韓信的一生,“生死兩婦人,存亡一知己?!眱蓩D人指的是曾在韓信落魄時給了他一碗飯的漂母,以及殺死他的呂后。而“一知己”,說的就是蕭何了。 另外一個成語就是“鐘室之禍”,因為韓信最終死在長樂宮的鐘室,所以這個成語往往用來代指功臣遭忌被殺。 ![]() 很多人以為“兔死狗烹”這個成語也是出自于韓信,其實不對。韓信確實說過,“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钡@句話卻不是韓信的原創(chuàng),而是引用春秋時范蠡的話。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擊敗吳王夫差,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我就不介紹了。當時勾踐的謀臣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文種,一個是范蠡。勾踐稱霸之后,范蠡離去,臨走前留書給文種,上寫“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钡姆N貪圖富貴,又覺得自己功勞大,沒有離開,最終果然被勾踐所殺。 所以,“兔死狗烹”這個成語最早的出處應(yīng)該是說的文種,出自于《韓非子》。不過現(xiàn)在人們說起來,都覺得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韓信,算是一個小小的歷史誤會了。 ![]() 對于韓信的死,民間傳說則有一種更有趣的說法,不妨附后。 據(jù)說韓信自知功勞太大,擔心被劉邦殺害,于是暗示劉邦下個保證書,劉邦也不含糊,對天發(fā)誓,稱賜韓信“三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金不死”,這里的“金”并非指金子,而是所有金屬制成的兵器,也就是說劉邦答應(yīng)韓信,只要有天地存在,任何兵器都殺不了韓信。 可沒想到,呂后在抓到韓信之后,在長樂宮鐘室內(nèi)用麻袋裝起來,這樣就不見“天”;然后吊了起來,這樣就不見“地”;最后讓一群宮女用削尖的竹竿捅死,這樣也不見“金”。呂后就這樣殺死了韓信,且并沒有違背劉邦當年許下的諾言。 綜上所述,與韓信一生有關(guān)的成語多達36個,其中出自韓信本身的就有22個以上,僅韓信被殺一事就成就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和“鐘室之禍”兩個成語,在這一方面,韓信可稱古往今來第一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