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子才為《隨園詩話》,顧盼自雄,為己張本,雖不乏卓到之論,終貽后人之訾。洪稚存臧否時賢,各得其宜,乃可謂命世之杰也。余為詩話,偶集閑談,雖無卓到之論,竊欲彰古法時杰于萬一,以示朱紫之分野,詩道之猶存。孤心自知,甘苦皆怡也。 武陵后學李俊儒撰 一 五古之高處固在漢魏,然言必學漢魏乃可為五古者,亦英雄欺人也。夫漢魏已遠,蘇李之篇,古詩之什,相襲至今,已為陳詞。此昌黎所謂唯陳言之務去耳。況情雖沈致,字句固佳,究是得之于天,未窮其變??梢杂幸唬瑢嶋y為二。 二 詩有必親致乃知其妙者。仆生于南,未嘗見楊柳。昔在黌門,嘗誦昌黎「楊柳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東坡「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等句,雖自欽嘆,亦爾爾耳。后負笈京師,見朔方四月,白絮滔天,始服二公下語之精切。 三 王阮亭詩:「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昔不知其何佳之有。比來家人告余,江南宿雨兼旬,陰云不開,雖維四月之序,而絕無濃春之致。余遂頓悟。 四 詠物詩不易作。余嘗作楊花詩云:「似水冰清水性名。一開一謝本傾城。無端逐散春風里,便被浮名誤一生。」余師嘗和之云:「眾花皆是為浮名,我為浮名拚此生。厭我甚無姿色美,仍憑勇氣敢傾城。」覺立意之高,更勝某數(shù)倍,唯以吾師之胸襟,始足當之也。 五 以詩為論,古已有之。然蓋尋常之議論,經詩家道來,便覺不俗。若東坡「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放翁「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皆娓娓動聽。此得之于藝也。譬如原木,被之以彩,乃堪為具。但知以詩為論,而不知藝者,槁矣。 六 詩者,動乎情而形于言。然詩人多恃其才,每欲以理逞之,壓服眾方。此非作詩之上乘也。江弢叔云:「詞曰詩者情而已,情不足者乃說理。理又不足征典故,雖得佳篇非正體。」可謂知言。 七 尹公景秀,居塞上。偶得余詩數(shù)篇,頗賞之,遂相訂忘年交。故知:詩可以群。余有贈尹公詩云:「垂髫黃發(fā)兩蒿蓬。南北看花各自空。不以平生詩句好,相逢應是馬牛風。」 八 古人學詩,皆付螢雪鑿壁之功,乃稍自樹立。今之人未讀古人書,已欲自立門庭。粗知格律,輒以為登堂入室,盡窺奧秘。余改定盦句慨之云:「天教此輩擅年華。風雅真成頃刻花。我論文章諱當代,略知格律即名家。」 九 學古人詩,當善擇其本。誦古人之別集,尤應慎重。茍于一二大家之間,以日以年,披沙見金,誠乎其有得。設使蕪菁俱在,朱紫難辨,雖博采而何???
宋徵璧詩話云:「<焦仲卿>及<木蘭詩>,如看徹一本傳奇,使人不敢作傳奇?!褂嘀^:「聽君一席話,勝讀一席話?!?/span>荊公詩云:「老于陳跡倦追攀,但見幽人數(shù)往還。憶我小詩成悵望,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較諸京口瓜洲,尤覺愴然。義山詩:「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摘毤胚h,未讓陳拾遺《登幽州臺歌》。詩人姓字之佳者,每增路人之緣。如李太白、納蘭容若。以安意如故,時人皆知納蘭。然謂其知納蘭,未若言其知「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若只如初見」數(shù)句耳。有清詞人,余偏愛蔣鹿譚。蓋少年時嘗見其虞美人一闕:「水晶簾卷澄濃霧。夜靜涼生樹。病來身似瘦梧桐。覺道一枝一葉怕秋風。銀潢何日銷兵氣。劍指寒星碎。遙憑南斗望京華。忘卻滿身清露在天涯。」可謂一眼千年。余有句云:「樊南年少風流甚,一遇柳枝恨便多」,自謂少年情事,莫出此外矣。惜律未協(xié)。荊公賈生詩云:「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不意乃為己之詩讖。芋水堂言:「放翁一生以賦筆作詩。去雅遠矣?!?/span>張紹虞將植發(fā),諸子作詩調之。江上木奴有句云:「縱使根株成半死,能留一二作孤臣。」人皆絕倒。
義山之詩,余昔謂之以沉艷。其沉得諸少陵,其艷得諸長吉。而義山得少陵之沉厚,去少陵之蒼古,得長吉之瑰艷,去長吉之詭譎,化為己出,播之近體,乃就此義山獨有之格。梅村七律,竊以為短。某日取其詩集展讀,見其賞菊詩云:「不扶自直疎還宻,已折仍開瘦更妍。最愛蕭齋臨素壁,好因髙燭耀華鈿。坐來艶質同杯泛,老去孤根僅瓦全。苦向鄰家怨移植,寄人籬下受人憐。」大喜,以為精絕。冰硯云:「梅村近體,較諸大家,似非飽滿。然筆法精純,思力尤深。」余始然之。陸端己性豪,嘗與諸友視頻對飲。大醉。虛吞火機。時人皆駭。醒轉,不復記也。余調之云:「裁詩態(tài)度雖殊趣,噬火年華屬殿軍」,張紹虞笑謂:「當屬冠軍?!苟思悍薹拊疲?span>「若曹無知。吾實效發(fā)哥也!」李夢唐七絕思力一時無兩。然尚未臻唐人圓融之境。時人或謂其嗣響唐風,殆矣。唯「卻睹棠紅心自憮,事親不及一庭花。」「秦川遍是君王冢,只看昭陵與茂陵。」數(shù)句,差足近之。南唐中主嘗問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杜牧之詩云:「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時殊體異,趣近之也。附:《后學詩話》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