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賞

 “是的,他的筆勢、筆意、筆氣,將書法那么豐富的筆應用到畫上去,使得畫就更耐看。胡老師你說說這些用筆具體美在哪里?”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
 “用筆無外乎這么幾點:一個是姿態(tài),比如他這個飛白姿態(tài)非常之美,他把有限的筆墨把它變成了無限的變化,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他做到了,確確實實使有限的墨色變成了無限的變化,很不錯,這是一;二,它又形成了對比,比如木,這些樹木,樹木他用篆書的寫法來畫,和飛白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篆書它的用筆是圓渾,圓渾的力度很強的,所以顯得跟它形成了一個這種渾圓的用筆和這種側鋒,用筆變化。那形成的鮮明對比。 另外更高的是什么,他用竹子來調(diào)節(jié),他用竹子這種千變?nèi)f化,因為永字八法千變?nèi)f化,點橫撇捺的寫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它的竹子仰、俯、陰、陽,都錯落有致,你看,它變成了一副非常和諧的音樂,但我覺得它不是交響樂,是一個優(yōu)美的民樂。給你感覺到看這幅畫真的十分的舒服,舒服在哪里,兩個字,和諧。既有對比,又非常和諧。另外因為他用書法用筆,入畫了,所以他又增加了一點,為什么,宋元以后,宋朝還不行,很少人題字。題字也就從蘇東坡他們開始題,但題的也不很多,元以后題得越來越厲害。到了明代的時候簡直是有時候那字比那個畫還多,為什么,因為字和畫之間融合融洽。
作品局部圖 因為畫是用書法的用筆,字就甭說了,本身就是書法用筆,擱在一起非常的和諧。原來老怕字破壞畫,所以你看宋以前的畫,要不然無款,要不然藏款,藏不定藏在什么地方。天津藝術博物館有一副張擇端的小畫,畫得非常精致,在磚縫里邊寫上他的名,不能在這個明處寫。所以宋以后我就覺得,藝術家大膽的把字作為畫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寫意畫,增添了不止是幾分的精彩,應該是增加了十分精彩。”
 “確實是,書法的用筆呢,八法里面也很豐富,如果畫的用筆也依照這個方法去畫,他們擺在一起就非常協(xié)調(diào),而且有呼應。畫個葉子,有勒筆、有提、有啄,各種各樣的筆法組合在一起,像您剛才說的,組成一曲很優(yōu)美的樂曲,而且節(jié)奏感又好,它的起伏變化也豐富,就是旋律很好,每個音節(jié)有它的特色,每一個下筆,它的起行收、轉折都有它的一個講究,這樣整個畫面就會特別耐看。像石頭的那種質(zhì)感,它用這種枯筆濃淡對比,它的質(zhì)感就會顯示出來。樹的那里用中鋒用筆,它的剛勁、挺拔就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這個畫,他們把筆勢運用到畫上面,確實感覺到更加能打動我們,更加耐看?!?/section> “是的,他的筆勢之美,還要有強大的力量使你折服。感覺這個筆勢,有的畫是排山倒海,用筆;有的感覺就在那里低聲吟唱,所以從筆變成了書法入畫的這種筆勢之美,絕對是增添了若干個點的精彩?!?/section>
“是的,這個需要我們對這些筆法有更深體會之后,慢慢去玩味里面筆法的美,而且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好看,有些更能發(fā)現(xiàn)它更深層次的美。今天我們的尋美就到這?!?/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