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屆國展改變了我們的對國展的看法,一人多中,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新氣象,在一人多中,有不少卻是年輕的90后,而他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12屆國展中連中兩元,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佼佼者,他的行書以顏真卿筆意為主,同時還摻以王鐸行草筆意,寫出了一種嶄新的景象,濃淡相宜,視覺沖擊力尤其強烈,贏得的評委們的“芳心”,而他的楷書,卻以何紹基筆意為主格調(diào),同時還融合了顏真卿楷書的筆意,同樣斬獲了12屆國展,真是可喜可賀,讓人嘆服,這位90后就是我們熟悉的張彬華,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番他的書法作品吧。 厲害了小青年,這是很多朋友看到他的書法作品后的第一感覺,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最真切的直白,他不僅憑借精湛的技藝斬獲了12屆國展大獎,而且還多次斬獲其他類型的國展大獎,是一位年輕的書法實力派,他的行書,特點突出,始終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無論是筆法上,還是整體布局上,都給人一種老辣的感覺,這樣的年紀寫出了超越年齡限制的行書,的確讓人嘆服。 其筆下的行書,以顏真卿《祭侄文稿》為主格調(diào),同時參以諸家之長,尤其是突出了王鐸的行草筆意,寫出一種跌宕起伏的新面貌,筆酣墨暢,頗有氣勢,我們也發(fā)現(xiàn)他的行草書,對漲墨法理解和運用,巧妙自然,很有心得體會,在書寫中深深看出作者珍重自己的才情,對傳統(tǒng)進一步挖掘,走出了一種模擬和簡單的融合,找到自己,成就個性,而他的楷書,一上眼,就能夠感受到何紹基的筆意,而且這種格調(diào)也是非常強烈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兼容了顏真卿楷書的用筆之法,融會貫通,靈活應用,尤其是在濃淡對比上,也做到了極致,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都有著強烈的對比。 難怪他能夠贏得評委們的“芳心”,實力所致,對此,分享你的見解和看法,一同交流提高喲。 |
|
|
來自: mengk4fz0yyf5h > 《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