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故宮文物一百八十多萬的藏品中,陶瓷,占了最大的比重,可見中國古人對它的迷戀。孩子若想了解真實、生動的中國歷史,陶瓷可是一條捷徑。 陶瓷,對于中國人有什么獨特價值? 我們?yōu)槭裁醋尯⒆恿私馓沾桑?/em> 怎樣的切入方式更適合孩子? ....... 如何通過陶瓷精品文物,挖掘背后歷史文化,豐富歷史認知角度,感悟美學與技藝........這一次,我們終于有機會。 我們怎么走進陶瓷館? -陶瓷歷史那些事兒- 中國古代所有的藝術品中 陶瓷器,產(chǎn)生最早,綿延最久 它的發(fā)展 伴隨著中國歷史文明的演進過程 它的每一次風格變化 都是時代風尚的完美呈現(xiàn) 宋代青瓷大行其道,只因宋徽宗覺得白瓷的光芒太過刺眼,于是有了“雨過天晴云破處”的那一抹圣潔的汝窯天青色,和模仿樹木瓜果青翠欲滴的龍泉窯梅子青色,山河破碎、江山盡失,也沒有讓這位藝術修養(yǎng)極高的皇帝灰心,哥窯瓷器向世人證明,“破碎也是一種美”。 宋代 汝窯天青釉洗 宋代 哥窯貫耳直頸瓶 元代蒙古人長期生活在草原大漠,宋人細膩的審美使他們難于理解,青花瓷涌現(xiàn)了,藍白色的強烈對比彰顯著他們對藍天白云的無比想往,青翠濃艷的藍色展示著他們信仰和幾乎對整個歐亞大陸的掌控力,而率意奔放的紋飾則訴說著他們張揚不拘的民族性格。 元代 鳳穿牡丹紋執(zhí)壺 含蓄的中國人一向對過于堅硬、透亮的玻璃不感興趣,為何康熙皇帝卻要在紫禁城內設玻璃廠,親自了解玻璃制作工藝,并請外國傳教士傳授技藝?只因當時歐洲貴族和教會都崇尚畫琺瑯器,技術的革新可以打破貿(mào)易壁壘,可以改變貿(mào)易逆差,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自信,中國人,可以把任何顏料畫在瓷器上! 清雍正 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 -陶瓷的美如何感知?- 孩子對于色彩 具有天生的敏感和好奇 不同顏色中 似乎飽含著豐富的性格和情感 或張揚,或含蓄 或熱情,或典雅 瓷器藝術 從一出生,就追求著釉色的豐富 大千世界斑斕色彩 都凝結在一件件瓷器的釉色中 我們只看最喜慶、中國人最熟悉的紅色 #適合祭天儀式中使用的沉穩(wěn)祭紅釉#
#如雞血般光鮮亮麗的鮮紅釉# ![]()
#傳說在釉料中加入寶石碎屑的寶石紅# ![]()
#必須在釉料中加入黃金才能呈現(xiàn)的胭脂紅# ![]()
#如晚霞流光溢彩、難以捉摸的鈞紅# ![]()
-讓技藝與文化得以傳承- 陶瓷藝術品,它的前身 只是盛裝食物的容器 千萬年中,無數(shù)工匠 把辛勤、汗水、智慧、審美賦予其中 造就了中國人引以為榮的china 技藝的傳承可以造就真正的文化自信 遠在古老的商代,人們便發(fā)明了原始青瓷,到了東漢,真正的青瓷燒制成功,直到隋代,出現(xiàn)成熟的白瓷,為何需要漫長的二千年,瓷器才能打破“青”一色?
![]() 在名揚海外的中國瓷器中,“曜變”最負盛名,日本人每次“請”出它時,都要頂禮膜拜,小心伺候,要燒制出如夜空般幽深的、變幻莫測的藍色光暈,究竟需要什么高超工藝?在現(xiàn)代科技的仿制曜變與宋代文物之間,細微的差別在哪?
![]()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食五品俸祿,帝王的寵臣,半個欽差,為何要在景德鎮(zhèn)與工匠同吃同住三年?只為了仿造出久已失傳、“夕陽紫翠忽成嵐”的宋代鈞窯瓷器,其釉色如山巒,如火焰,渾然天成,筆墨難描。
-一張圖看懂中國陶瓷史- (歡迎收藏轉發(fā)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