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商和情商誰更重要,眾說紛紜。智商高的人,思維運轉快,解題能力強;情商高的人,人際關系好,共情能力強。當然,更完美的組合就是二者能互補互助。智力水平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則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對情商的培養(yǎng),有助于完美人生的建設。自我意識,能感知他人情緒,能由己及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共情能力”。有共情能力的人,一定會是個懂得欣賞,體貼他人并且善良的人。情商是可以培養(yǎng)的,所以這就要求父母做好功課。“父母是孩子最好且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在有形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如果你的孩子很少說“謝謝”“對不起”“我犯錯了”或“你還好嗎?”,父母可能會以“他們只是孩子而已”為借口。其實,這也是父母為自己找借口。現實中,他們一定很少說過這樣的話。你犯了錯,卻沒有一句“對不起”,那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犯錯需要道歉。而如果父母能做好榜樣,孩子就能增強相應的意識。比如,媽媽因生氣發(fā)火向孩子道歉:“對不起,我剛才發(fā)火了。我可能嚇到你了。”“對不起,我把你的玩具弄壞了,書本弄折了……”這樣的交流與做法,就會防止孩子理所當然的心態(tài)和小霸王式的成長。獨斷專橫的父母培養(yǎng)的出多半會是自以為是,欺凌他人的孩子。而《今日心理學》雜志,就父母如何做好榜樣,如何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將情商知識融入其中,給出了一些例子。  1.孩子生氣時-“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不能扔掉自己的東西。去把它們撿起來。”-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你能感受到他們的氣憤。然后再曉之以理。2.孩子失望時-“你很失望。其實,我也如此。但是,親愛的,請不要放棄,要繼續(xù)努力。”-首先不要生硬的講道理,要告訴孩子,你也有同樣的感覺。然后再鼓勵他。3.孩子擔心時-“你很擔心,非常擔心,我理解。但是,你一定可以的?!薄澳愫軗倪@次比賽,我能理解。我每次在比賽前,也一樣緊張。但是你一定可以的。”-首先,要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們的憂慮,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然后,激勵他們。父母要與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在同一頻道上。而不是,孩子生氣,你也生氣;孩子焦慮,你卻訓斥;孩子失望,你卻批評指責。父母以身作則要這樣:首先,尊重孩子的感覺和情緒;其次,轉移,糾正,保證和鼓勵或者幫他們解決問題。一旦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們就會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導和幫助。見證了父母的一舉一動后,孩子在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也會做出該有的反應-去理解,不去指責;去鼓勵,不去打擊,去感受,不去嘲笑。養(yǎng)育孩子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育一個高情商的孩子。而高情商的孩子,在家庭,社會中往往更能如魚得水,收獲更多的情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