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歲,今朝 早起,出去買菜。記不得上一次是什么時候去的菜場了……倒是清楚地記得去年,也是臘月中,買菜回來的路上,折了一枝臘梅。 每人手上一只小拉車,沉甸甸的:大白菜、蓮藕、胡蘿卜,都很吃重;更重的,是鴿子糧啊——它們最愛吃的就是綠豆。 相比盛夏長假時的菜市,寒冬到底蕭條許多。應(yīng)季的蔬菜總歸就那么幾樣,反季的即便有,口感味道完全不對。上周用電烤箱做的烤茄子就是,茄子徒有其名,幾次加時,仍難以烤熟。 眼下,經(jīng)霜的小青菜最好,葷油大火翻炒,非常軟嫩——上海人喜歡用一個字:“糯”。 至于菜價,就不必贅言了。尤其是臘月里,往后每一天,菜市行情都有變化。糧食攤位的年輕老板娘對我前面的中年男顧客說,再做一周,就打烊了。她的語速極快,聲調(diào)很高,卻沒有多少穿透力,夸張的表情將口罩都擠到下巴去了。 給我稱綠豆的時候,又跟我“打了一回烊”。我不明就里地追問一句:為什么。那邊連珠炮似的:哪有什么為什么,忙了一年要歇歇。我心里想的是、生意難做。 從菜市出來,在路邊福建人的小店里買生姜。女主用蹩腳的普通話說,一律便宜賣了,過年再不來了。 右邊是我家大美 中飯的主打菜,還是藕夾呀。特地買了一條細藕,切片夾肉,入油鍋兩面微焦即出鍋;再回鍋時,爆香蒜瓣,將配好的料汁淋上去,快速翻炒上色。味道如何?光盤,是對我的嘉獎。 天氣晴得不夠爽朗,溫度倒還過得去。接連兩日的午休時間都用來侍弄花草。不用我來打下手,索性鉆進廚房準(zhǔn)備晚飯了——包餃子,羊肉燉白蘿卜。 提早和面醒面。芹菜焯水,切碎。肉糜拌入調(diào)料,更容易入味。剛吃完一袋全麥面粉,新開一袋麥芯粉。明顯感覺到麥芯粉的細膩瑩白,面團光潔緊致。和面拌餡搟皮,已是我的當(dāng)家本領(lǐng);包餃子不需我出手,身邊就有手工藝大師啊。 買好菜,等公交的空當(dāng)兒折入小區(qū)去尋梅。今年的臘梅竟開得遲了。想起去年此時,手頭在讀《四季啊,你慢慢走》,還有一段“臘梅”與“蠟梅”之辯。 這個周末,《園丁的一年》讀到九月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