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網:《中國教師》 22年1月刊 新課改理念下道德教育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機融合研究 湖北省巴東縣水布埡鎮(zhèn)水布埡中小學校 田海玉 郵編:444329 【摘要】道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lián)系,彼此滲透,密切協(xié)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所以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應該滲透德育教育。初中階段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在受到積極的教育影響下,此階段的學生更容易朝向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化學學科中的道德滲透一直是多數(shù)人心中的老大難問題,通過多年來的化學學科教學,我認為化學學科也是可以滲透道德教育的,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健全品格的形成以及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瘜W教師要學會挖掘并利用化學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關鍵詞】初中化學;道德教育;滲透策略;新課改理念 ;有機融合 初中階段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在受到積極的教育影響下,此階段的學生更容易朝向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健全品格的形成以及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瘜W教師要學會挖掘并利用化學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化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能夠在擁有良好品德的同時全面理解化學知識。德育教育是一項需要教師長期付出時間的工作任務,并且只有得到學生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有耐心,并且相信他們能夠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品德。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之下,學生才能全面地提升自己。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道德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道德教育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帶有目的性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并且?guī)椭麄儤淞⒎e極向上的人生觀。很多學校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都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讓他們有效地遠離社會負能量的一面。初中生的年齡不大也不小,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夠穩(wěn)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所以學校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工作。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學到知識只是次要的,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才是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只有擁有一個良好品德的學生才能在日后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對社會的貢獻,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新課改以來,教育部強烈要求要把新時代的學生培養(yǎng)成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所以,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他們不僅僅能夠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能擁有高尚的品德和社會責任感。這類學生才能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并且有望成為科學界的佼佼者。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對重視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利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焦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的實施策略 1.滲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學生剛剛從小學階段步入到初中階段對很多學科的知識都是充滿了好奇感,尤其是初中新增的化學學科,相信他們也是非常向往進行化學學習的。所以,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結合化學教材上的一些化學事件去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學習化學這門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說明我們國家使用化學的歷史,并且告知學生我們國家在近現(xiàn)代史上對化學學科起到的偉大作用。比如核糖核酸是我國的化學家進行合成的,而且還是首例合成核糖核酸,和天然形成的物質是一模一樣的。通過對學生進行講解這些化學事例,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愛國情懷。只有學生知道我們國家在化學領域里做出的偉大貢獻,學生才會立志成為更多的先輩一樣,去努力學習為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化學課堂上向學生講述許多偉大科學家的故事,告訴學生們他們?yōu)榛瘜W學科的發(fā)展奉獻了多少自己的力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科學家們身上無私奉獻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只有通過教師對學生講述這一系列的偉人事跡,學生才能在化學課堂上慢慢培養(yǎng)自己身上的品質,成為一個實事求是、勇于追求真理的學生。 2.運用化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為造福人類做出巨大貢獻,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勤勞、智慧、具有悠久而光輝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古代的造紙、制火藥、燒瓷器是很重要的化學工藝,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在介紹純堿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侯德榜為我們國家制堿工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建國以來,化學工業(yè)的成就輝煌,碩果累累: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蛋白質;現(xiàn)代音響中的各種磁帶、光盤等人們在不斷合成和發(fā)現(xiàn)新物質的同時,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觀點,激勵學生為中華之振興而發(fā)憤讀書,立志獻身祖國的科學技術事業(yè)。 3.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在追求化學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國家也犧牲了很多東西,比如大自然的環(huán)境越來越差。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忘記要求學生不管是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要樹立環(huán)保意識,讓他們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比如教師可以把臭氧層對環(huán)境的影響告訴學生,以及全球變暖將會造成的危害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白這些是因為沒有好好保護大自然所造成的,并且讓他們明白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還可以對學生講訴一個廢電池如果沒有很好地存放,而是隨意丟棄會污染多少土地以及水資源,讓學生感受到污染環(huán)境到底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如果大自然受到破壞,人類的滅亡也就不遠了。作為一個化學老師,對學生進行滲透環(huán)保意識一定要從初中化學就開始抓起,并且要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從自己做起,成為學生的榜樣。一個化學教師有義務讓學生明白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且要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也是同樣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只有在化學課堂上不斷為學生滲透環(huán)保意識,他們才會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刻意地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且為環(huán)境保護出一份自己的力。 4.挖掘化學教學中的道德因素,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化學是一門集科學、實驗與一身的課程,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將這種探索精神運用到初中化學學科中來。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帶學生去多多進行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且讓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形成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很多真理的探索都是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才能得出的,教師應該告訴學生無論如何不能迷信權威,還要勇敢挑戰(zhàn)權威。比如,化學課本上給出了“氫氣燃燒會產生淡藍色的火焰”這個結論,導致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不愿意再去觀察實驗的結果,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愿意去進行實驗。這就是學生迷信權威的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會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大大降低,不利于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瘜W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并且要在實驗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操作,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書本知識。只有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勇于挑戰(zhàn)權威,并且肯動手操作去發(fā)現(xiàn)真理,那么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敢于表達自我和勇于探索事物真相的科學價值觀。 綜上,德育教育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品德,才能學到知識的同時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想要高效率的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就必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結合教材中的化學事件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對化學價值產生認同感。并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去提升學生的保護意識,讓學生在學完化學知識之后對環(huán)境產生保護欲,為大自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也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夠化學課堂學習氛圍中有效地傳播德育教育理念,最后使學生有望成為科學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解玉兵.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