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水竹海印記 貴州,是祖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暗責o三尺平,天無三日晴”,獨特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造就了這里的好山水,多民族的聚集,演繹出這里特有的民俗風情。這里的山水自然不加雕琢,這里的人文歸真樸質純美,多彩貴州,成為人們近年來趨之若鶩的旅游地。 居家塞外心向往之,當自駕十八天往返七千多公里從貴州回來,身心一下子放松感覺到疲憊時,這才意識到年齡不饒人,我們一行人已經是年近古稀了。 喜歡南國的竹。 ![]()
先后到過宜興竹海和蜀南竹海,這次距黔近兩千公里,三天時間趕到黔北赤水竹海調整體力,就是因為喜歡竹海的清幽。下午三點多鐘到的。本打算住進竹海農家好好休息一下,大門距景區(qū)七公里,人家規(guī)定只能乘景區(qū)車前往私家車不讓進,五點鐘以后方可。沒轍,只能等,揀個樹蔭涼席地而坐。哎,真是的,以前去壺口,車可以開到附近,現在,停車在幾公里外;以前去少林寺,車能開到山門前,現在,遠了去了;以前去兵馬俑車停在展館前,現在,路迢迢。也是的,現在哪個景區(qū)不都是擺渡車標配呢。 ![]()
![]()
或許是誠意和年齡感動了工作人員,主動允許我們買票提前駕車進入景區(qū)。山路彎彎,層層回旋,曲徑通幽,融入竹海。住進'竹海人家’,小憩解乏心情大好。小店依山傍水,開窗看竹林,耳聽溪水潺,走幾步進竹林,邁幾步到溪邊。點幾樣農家土菜,品一品地產酒純香,把餐桌挪到店外嗅著竹林的清香就餐。 ![]()
月上竹稍竹影如墨竹,小酌微醺離桌進竹林。徜徉在竹林小徑,抬頭彎月如鉤,直視竹桿如柵,燈光漸迷夜色朦朧。靜極了。嚓嚓——嚓嚓——我們一行的腳步聲格外清晰,就連說話都帶著回音;呱呱——呱呱——蛙聲漸起繼而連成一片;嘎巴——嘎巴——竹子拔節(jié)的聲音聽起來是那么的悅耳,嘩嘩——嘩嘩——不遠處的小溪低吟淺唱。 翌日,被此起彼伏的雞鳴聲叫醒。踏著晨露來到溪邊,水中密密麻麻的蝌蚪嗚嗚泱泱,廻灣影影綽綽的倒映虛虛幻幻,水邊的竹稍彎出了秀美的弧度,遠處的山巒參差出水墨清淺。從岸邊竹林的縫隙看一池碧水幽藍,大大的竹筍披著稚嫩的外衣與它的前輩為伍,土崗上婀娜的竹林有顯擺之嫌。
![]()
環(huán)棧道看一汪碧水,走臺級看一圈竹林,水中有島,島上有亭,亭邊有竹,竹影婆娑。逆光照一張晨醒的竹海景,誰料想黑白照片似的效果倒如同一幅水墨畫。 ![]()
![]()
斜刺里拐進一條小徑,略呈紅色的臺階一直延展到竹林深處。前后是竹,竹繞左右,納入眼簾的是竹桿的挺直,抬頭看到的是竹稍的柔美,俯首見到的是掉落的竹葉。竹桿顏色分老嫩,竹稍嬌柔呈疏密,竹葉落地有黃綠。時不時有嫩筍俏在其間,時不時有野花綴在其間,最神奇的是一種叫不出名字的大葉草,聞聲即舞來回擺動,而其它“芳鄰”則靜默無聲。 ![]()
![]()
目光穿行在竹林深處,視線蛇形在竹林之間,稍平坦處,一尊老子塑像一手捋髯一手指著“虛懷若谷”石刻,其意深邃達然。上方臺階遠的呈錐形,染得雙腿一陣陣發(fā)軟。好了,再需努力攀一程的上方,一介翹角飛檐的玲瓏亭嵌在路央可以歇腳。到了,好一個雅致的名字“君子亭”,倚欄小憩吸納竹香,竹海漫漫蒼穹茫茫。 ![]()
![]()
![]()
一白色聳樓浮于前方視野,這是竹海的最佳憑覽處——觀海樓。在近樓竹海間鏤空了一小塊圓形之地,一清代人物的塑像端坐臺基之上。兩側有間隔柱,背后有弧形墻拱衛(wèi),這就是被當地稱為竹王的黎理泰先賢。黎先生祖籍福建,受朋友之邀來貴州懷仁謀生,本想安定下來后返回原籍動員母親一同前來,由于其父已經去世,他有兄弟六個,其母不愿遠赴他鄉(xiāng)。于是,他在帶了三個弟弟來黔討生活。臨行時,他在當地挖了四株楠竹回黔栽種,象征四兄弟在異地安家落戶生根發(fā)芽。苗木帶泥木桶分裝,一路精心呵護栽種到自家居住的房后,最終成活了三株。這三株楠竹擴展繁衍浩瀚成林,竹子用途多多鄉(xiāng)鄰上門求索,他們無償贈送苗木,從此竹子在當地落地生根。 ![]()
![]()
登階觀海樓,層頓觀竹海,層層開眼界,一層一情懷。 迷蒙遠山黛,竹海濤涌來,輪廓竹成簇,細看竹稍擺。 登樓檢閱竹海,竹海融我進來,天地之間自然,天人合一快哉。 心緒漸漸平復,重回幽幽竹徑,木棧道順山走勢與竹林挨在一起,從頂上瞧從底下看,棧道是紅色的,竹林或黃或綠的,混跡其間賞眼醒目。這一段兒伸手摸摸竹竿,那一段兒能摸到竹稍兒,最低的地方還能抓一把潮乎乎的竹葉。 ![]()
溝谷之間隱著一段晃索橋,橋頭蔥郁處塑著一雙可愛的古裝“青梅竹馬”孩童像,回望索橋楣上“情人橋”的字樣,看出因勢利導的用心。竹徑繼續(xù)延長,僻靜處一幅實實在在的大竹簡呈現在面前?!叭A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事事有牽連……”一扇鏤空的窗戶,中間嵌著一個醒目的'竹’字,美!一幅寫滿各種字體的'竹’字鑲在天然竹節(jié)上,妙! ![]()
![]()
當然,中國歷史上文學大師贊美竹子的詩句不能或缺,舉一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
誠然,“竹林七賢”飄逸的姿態(tài)正在竹林下再現。 尋竹之旅刻意為之,與竹為伍大暢大快,梅蘭竹菊君子之品,竹子虛心千姿百態(tài)。賞過了竹親近了竹,竹韻竹姿大自在,小微笸籮幾多干筍,買點紀念思竹海。在竹海中看見了刻石上的一個“笑”字,覺得釋義得真好,真禪意。 ![]()
![]()
竹得風,其體天屈,如人之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