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可能聽到過這樣的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三歲時候可以反映出其童年時期的狀態(tài),比如三歲的時候頑皮,那頑皮可能就是他在童年時期的秉性,從孩子七歲時可以看出他將來會是個什么樣的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擔任重要角色,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性格、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品德乃至一輩子。接下來,將會從四個方面闡述,家長如何做讓孩子健康成長。 1. 教子宜早不宜遲 剛生下來的嬰兒,只會吃吃睡睡,那時候讓他吃飽睡好,是每個家長的心愿。再大一點,當孩子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大腦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這時候的啟蒙教育就要跟上,大概一歲的孩子可以走路,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會不顧一切。兩三歲的時候,學會初步思考,但是大腦基本還是一片空白,這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注入知識,秉持著自己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明白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夠言行不一,給孩子做好榜樣。 2. 教子明辨是非、懂禮貌 成年人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小不辨是非,但是家長要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帶領(lǐng)他們走上光明道路。有的小孩脾氣怪戾,雖然有先天的原因,但后天也可以予以糾正,這就要看家長如何進行引導(dǎo)。 孩子雖小但一定要知禮儀,別人手里的東西不能搶,餐桌上吃飯不能唧唧歪歪,要讓著家里的老人、愛護弟弟妹妹,若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經(jīng)歷這一切,長大必然會是一個翩翩君子。 3. 教子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為小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看問題相對簡單,但是家長要給他們講清楚其中的道理,利害關(guān)系以及應(yīng)該怎么做。在教孩子的時候多用鼓勵式的語言,例如:“你要是再有禮貌一點就更好了”等語言,我們可以從看到的事情中,教育孩子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格,改掉別人的缺點,自己一定要引以為戒、加以改之。 4. 言傳身教,要求孩子的自己先要做到 家長應(yīng)該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把自己高大威武的一面露出來,將自己的壞毛病收起來,有什么說什么,切記不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那樣會辱沒了孩子眼中父母的光輝高大形象。在孩子眼里,父母是英雄、偉大的人,為了保持在孩子眼里的偉大形象,父母要言傳身教,教孩子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要做到“己所不誤,勿施于兒“。 教育孩子應(yīng)當嚴中有度,不能太放縱也不能太嚴苛,對待事情要分清楚,做個有耐心的父母,做個有度量的父母,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都會成為孩子的好父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