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恤:《說文》“恤,憂也” 松顏客曰:《莊子》諸篇,為“逍遙游”作波也。此處,所謂“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fén)水之陽,窅(yǎo)然喪其天下焉”也。 松顏客曰:道家遠避紅塵乎?山中宰相陶弘景、白衣山人李泌,固其辨也。 松顏客曰:孟子有言:“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此儒家之樂也。儒家固“帝王派”也;然帝王(魯哀公)“無與樂是國”,儒家何解? 莊周此處言“真”樂是也。 眗若: 驚視的樣子(強調(diào)“見”)。眗jū:驚視。若:詞尾,……的樣子 己:編織、約束——自律——自己 見己:被約束。 焉爾:亦作“焉耳”。罷了 所……者:……的原因。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道德經(jīng)》 保始之征,不懼之實(上文) 松顏客:汝愛“作品”乎?使“作品”者, “作者”乎?使“作者”者,“文字”乎?使“文字”者,“先民”乎?汝愛“先民”乎? 汝愛“美”乎?使“美”者,“服飾”乎?“護膚”乎?“飲食”乎?“詩”乎?“茶”乎?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非愛其樂,愛使其樂者也!——怒者其誰?——我從哪來? 松顏客曰:“己”之而“類”之,為父母者鑒,可為師者鑒。 吁!余何人斯,敢妄正先賢之訓(xùn)?言之未竟,知必有闞余之謬而隨議其后者。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后之明哲矣。有子云其憫余勞而錫之斤正焉,豈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謂孰非后進之吾師云?!?張介賓 邀點贊,求在看, 清濁慚向滄浪嘆! 忍把浮生算, 迎風(fēng)付一扇! ——松顏客《自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