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貴生老師在歐洲傳播古中醫(yī) 黃貴生老師(古派巨靈針灸傳承人)筆課 張同學:我發(fā)個病例,女性,60歲,右側下眼瞼抽搐多年,眨眼時候抽搐,平時不發(fā)作。大家討論討論。 黃貴生:眼瞼抽搐,就是風,肝里面有風,身體里面有風是肝引起的,血虛都能引起的風,也有可能是這樣的,但你要把情況講清楚,就是當時抽動,每一個人的狀況是不一樣的,眼睛抽情況也不一樣的,有時血虛可能引起,但是更年期綜合征引起的也不一定的,所以要講清楚來。循經也可能是胃經,胃經虛也可能是這樣子,因為胃經多氣多血,血不夠,有可能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一般先要補氣血,再來個氣血標靶,就可以搞定了,但要把情況講清楚才可以。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脈應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時而去也。脈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澀,秋不數,是謂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澀甚曰病,數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氣之相守司也,如權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陰陽之氣清凈,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此之謂也。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這個是最基本的脈法。 春夏秋冬,弦甚曰病,沉甚曰病。六十多歲的女人。肝腎都會虛。 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始于前,冬夏氣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瀉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陽之主,先甘后咸;陽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陽之主,先咸后苦;厥陰之主,先酸后辛;少陰之主,先甘后咸;太陰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先甘后咸”是什么? “先辛后酸”是什么? “先咸后苦”是什么? “先酸后辛”是什么? “先甘后咸”是什么? “先苦后甘”是什么? 我們以后有空再慢慢討論。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瀉之,虛則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聞乎? 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這一篇是《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非常重要的一篇。 學醫(yī)的人,僅僅記住幾個特定穴,不知道分析病情。有人學醫(yī)就像業(yè)余球迷,有空跟著電視機看看球賽,也跟著別人吶喊。如果這樣學醫(yī),自己作為興趣可以了,千萬不要給人行醫(yī)。學針也不去練習針法。也不去探討病的原理。 《素問》的《至真要大論》里有一段專門講病機的。搞懂這一段了,也不至于在臨床上亂去猜想: 帝曰:愿聞病機何如? 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寒收引,皆屬于腎;諸氣膹郁,皆屬于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諸熱瞀瘈,皆屬于火;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諸厥固泄,皆屬于下;諸痿喘嘔,皆屬于上,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于火;諸痙項強,皆屬于濕;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諸脹腹大,皆屬于熱;諸燥狂越,皆屬于火;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于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動,就是身體的部位不自覺地抽動。比如說,這位六十歲的婦女眼皮動,當然包括了帕金森之類的動,也有的人手不斷地顫動,等等,你都要從肝那里入手。 “掉眩”,暈,眩暈。不論怎么個暈法,都要從 肝入手去考慮。至于這個肝是怎么個毛病,是什么個原因引起肝虛,肝實,這個還要繼續(xù)探究下去,但是思路的方向不能錯。 六十歲的人了,腎虛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腎水太過的虛了,你把脈可以摸到的。當然前提是你要知道這個脈怎么把。 腎水虛了,心火就旺了起來。這個是腎水本來是要控制這個心火,不要這個心火往上躥的,結果水不夠,心克不住這個火,火就往上跑了?;鹛耍文揪透拥奶摿?。木生火的原因。木虛了,更加需要更多的腎水了,結果腎水又更加的過度使用了。惡性的循環(huán)就是這樣來了。所以這個時候要泄心火,補腎陰。心火沒有那么旺了,壓下來了,肝木就不至于被狂燒。肝木靜下來 。腎水不至于被狂抽。腎水足了,心火又被這個水控制住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生態(tài)就恢復了。眼睛自然就不會抽搐亂動。 道理是這樣。怎么去選經用穴?怎么去用針調氣?就是看你平常對于經脈穴位的理解。 還要看你的針法是不是經過系統(tǒng)有效地訓練了。一個穴位不是插進去就有效果的,你還要學會針法行針,這個穴位才會有效。 就像給你一桿槍去打獵,你不懂槍法,你還是打不到獵物 。 黃貴生老師的歐洲診所。黃老師在歐洲行醫(yī)三十多年 |
|
|